看板: talk ◎ 大家来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阅读文章: 第 870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内: talk
标题: Re: 解脱的意义
时间: Sat Oct 16 15:20:33 2010

※ 引述《yfan (忏悔己身多业障)》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引述《rlai000 (rlai000)》之铭言:
> > > ※ 引述《yfan (忏悔己身多业障)》之铭言:
> > > > 其实我要说的是,世尊说的眼、耳、鼻、舌、身、意,刚才提到的话语的解读就是「意」
> > > 或者说是色、受、想、行、识的识来「分别」?
> > 我倒认为是 "行" + "想" , 先提这些让大家想看看..
> > "识" 只是单纯的 "识别" 作用.
> 糟糕,遇到名词我就不行了
> 不过印象中,色是物质
> 受-接受时产生的感觉
> 想-判断接收的资讯
> 行-大脑做出决定
> 识-储存经验(记忆)
> 是这样吗?Heaven大哥
> Heaven大哥是神级的人物,这篇没几个字,想好久才写得出来


讲神就太夸张太离谱了啦, 只是刚好有兴趣就想多研究而已.
而且并不一定要这样分析, 只是因为 rlai000 提到, 所以顺便提一下.

可以参考这里 (我不会用短网址耶, 底下二行请自行接起来)
http://cbs.ntu.edu.tw/main/modules/dokuwiki/agama:
%E9%9B%9C%E9%98%BF%E5%9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0

或者进去这里, 找杂阿含经卷一
http://cbs.ntu.edu.tw/main/modules/dokuwiki/doku.php

========================================
在佛经的用语中,人的身心及世间的一切可区分为:

    * 色:物质(例如身体)及物理世界的现象。
    * 受:感受。例如苦的感受、乐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
    * 想:取相;面对境界而心中浮现对应的相;也就是认知。例如看到一个颜色,
      心中立刻浮现过往所见过相同的颜色,而知道这是什麽颜色。
    * 行:造作。例如意念的造作、意志力。
    * 识:了别;也就是识别;分别色、受、想、行的心。

以上色、受、想、行、识五项,合称「五阴」或「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
========================================


复习一下五蕴, □讲的也差不多, 只是 "识" 不是记忆, 那反而比较像是 "想"
在做的事, "想" 就是比对过去所经验过的 "相" , 我觉得这和记忆比较接近.

"识" 只是单纯的 "了知识别" . 不过上面引用 wiki 上的 "分别色、受、想、
行的心" 这句我觉得不容易理解, 虽然一时也说不出是不是有错?

一般说识, 再细分就是眼识, 耳识, ..... 意识, 是六根对六尘有反应所生的心,
但如何描述才能更贴切, 还得再讨论讨论.

所以 yfan 说

> 其实我要说的是,世尊说的眼、耳、鼻、舌、身、意,刚才提到的话语的解读
> 就是「意」

这样基本上大概没有错, 不过中间有一些过程要再弄清楚一点.

rlai000 说

> 色、受、想、行、识的识来「分别」?

这时我就觉得不太妥了.

别人说了一句话, 我听到了, 这时是 "耳识".

但要判断话的内容, "想蕴" 会作用, 因为我们要与过去的经验比较,
才会知道我们听到是什麽.

在知道之後, 要再下判断或做出回应, 就是 "行" 的作用了.

至此是简单回应 "解读话语" 是如何用五蕴来分析其运作.

> 讲那麽多,我超想知道,如果去除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接收器」的解读
> 这世界的真实样子是什麽呢?会不会像骇客任务里一样,只是一堆编码?
>
> 另外,我也好想知道,如果不受「接收器」及「解读机」(大脑)的影响,那在人世间
> 生存,会用什麽样的态度来生活?面对人会说什麽话?真正的智慧到底是什麽样呢?

如果没有六根, 世界的真实样貌是什麽?

这问题大概很难有答案, 完全没有接收器的, 大概就是般涅盘了.
而且这种问题应该也不是很重要, 世间就是五蕴, 排除了部份所得到的答案,
应该也不是正确的答案.

我听过一个简单的说法, 佛陀看到地上的一块金元宝, 和我们第一眼看到的
其实差不多, 差别是在後续引发的一连串想法.

正如我们看到奶嘴与小婴儿第一眼看到的也差不多, 但第一眼之後, 後续就不同了.

二张纸, 上面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墨水, 这也算是一种 "编码" , 这就是
某种真实的样子. 但一张纸是印著 "中央银行 1000 元" , 另一张是
"大富翁银行 10000 元" 我们对这二者的解读就不同了.

并不是我们看不到它们真实的样子, 而是在真实的後面, 我们比较在意我们额外
付予的意义.

所以佛教才强调要 "如理作意" , 尽量去观照真实的本质 "无常, 苦, 空, 无我" ,
这是一切的共同真相.

若不如意作意, 则世间各种看法都会因此产生了.

用什麽样的态度来生活?

基本上, 只要符合戒律原则, 行十善, 远离三毒, 那就没错了.
或许没有更有钱, 没有更健康, 没有更有人缘, 那也无妨, 毕竟这不是佛法戒律
的目的.

我不是说世间法不重要啦, 如果要健康...等等, 原理差不多, 去了解这些方面的
 "戒律" . 例如要健康, 低糖低脂, 远离烟酒, 多运动, 作息正常.
要金钱, 投资要小心, 工作要努力, 要开源节流.
要人缘, 以诚待人, 如实适当表达, 向好友请益.
这些都和 "戒律" 类似, 就是有方法可以学习的, 许多原则大家也都知道了,
只是如何实践而已.

但如果要进一步学习佛法的智慧与真相, 佛陀就说要学习禅定,
这是理解真相的重要步骤. 正如要了解数学老师的算法, 要心平气和地聆听,
控制心, 才能不被外缘所控制, 才能更真实地看到.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所思考出来的看法, 完全不表示我能做到,
只是将所学的提供大家参考. 而且边想边写, 或许有点乱, 懒得再看一次了. :Q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典电子化讨论板 - 三藏十二部经, 部部电子见真迹                  BudaTech
阅读文章: 第 8706/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