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来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
阅读文章: 第 9072/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scwei (scwei) 站内: talk 标题: FW-郑石岩的人生观 时间: Tue Jun 7 12:51:18 2011 郑石岩: 人生不是'我要变成什麽 ' 而是' 如何利用当下的因缘去做些什麽。 1 . 郑石岩的家里贫穷,小学毕业时,隔壁村庄一位好心的亲戚跟母亲说: " 我帮你介 绍你的小孩去某个人家放牛吧,有三餐,一年还有 100斤的谷子。 " 郑石岩静静在一旁 听,没有激动的反应,只是默默想: "我真的要去放牛了 ……" 当然,有几分心酸。 2 . 可是,亲戚才一走开,妈妈对他说:" 我要让你念初中,你应该去念书。 "" 我当时 不知道妈妈到底有多少钱给我读书。第一年的学费大概就用完了她的钱。第二年开学时, 家里就没钱了。我当时跟妈妈说: ' 没关系,我去学当木匠,可以赚一点钱。'" 当木工 学徒的第三天,正逢学校开学。母亲说: " 老师对你那麽好,你应该去给老师一个交代 ,告诉他:你不是不念书,而是因为缴不起学费而停学。做人,就是要这样。 3 . 郑石岩骑了脚踏车往学校去,老师给了他一句话: " 我想你一定可以当一个很好的 木工。" 可是,就在第二天,班上一个同学叫郑石岩到学校一趟,老师对他说: " 回去 告诉妈妈,学校同意你分期付款,有多少就缴多少。 " 母亲就这麽欠缴了四百多元(台 币),那在当时可是个大负担。 4. 初中毕业时,郑石岩并没有打算考高中,他心想:能念到初中已经很好了。因为老师 之前对他的肯定,他念念不忘回去当木匠学徒。在老师的鼓励之下,他还是考上了高中, 只是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费。 老师答应借钱给他念书,但母亲说:借钱只是一时的方法,不是长久之计。这时,母亲给 了郑石岩一个主意,她说: " 你去做生意赚钱吧!" 那一个多月长的暑假,郑石岩当起 了水果贩,赚了一点钱,总算可到高中注册。 5. 他知道家里是没钱的,所以整个高中生涯,他都在做水果的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 " 每天清早四点半,我到产地收购水果,再把水果送到批发市场卖了,再赶到学校上 课。我一天得骑脚踏车载水果走很长的路 —— 从我的家到宜兰是6 公里,再骑10 公里 到罗东,卖完水果後再骑回宜兰上课。" 这是他高中一年级时的生活。 到了高中二年级时,郑石岩做起了较大的批发生意,他收购了水果,然後运到台北的大卖 场去卖。他说,那时的生意有时赚钱有时亏本,但平均起来还不错。 " 6. 我当时也发明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要熟背某个内容,就先看一遍,然後边工作边回想 ,想不起时再拿出来看一下。我在高中的功课还算过得去。 " 高中三级时,他已经赚了 一些钱待上大学时用。他赚到的钱,都交给母亲,母亲是他 "前途经纪人 "。 7 . 这时候,郑石岩已经不是那个梦想外面世界的乡下小孩,毕竟他已经走遍台湾,在台 北热闹的大卖场里活动。 他体验了做生意、赚钱的乐趣,这时候,上不上大学似乎已经不太重要了。 " 拿钱给妈 妈时,她总会说:' 当初要你去做生意,目的是赚几个钱去读书。没想到钱赚到了,你却 不读书了。我真後悔让你去做生意。 ' 这句话她说了好多次。我说: '我没放弃,我还 是会去读书。 '" 郑石岩後来还是结束了生意,上大学去,因为热衷於做生意的乐趣,他 选修了会计系。 8. 後来,与一位老师谈话後,老师说: "看来你很喜欢'人' ,如果往教育领域发展,可 能会更好。 " 老师的话提醒了郑石岩一直被自己忽略的性格特质。他转到教育心理系去 ,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这是一个引领他进入心理谘商领域的关键点。 他说:" 学了心理学之後,才真正开始自己的'梦想' 。" 当下,就是一切听郑石岩叙述 他的人生故事时,母亲一直是影响他的人。 " 她给我很大的自由,因为她一直当我是个 大人,并不管得严厉,但却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醒我、帮助我。 " 9. 郑石岩是佛教徒,星云大师早年到台湾去,驻锡宜兰时,母亲便带他追随星云大师学 习。佛家的豁达生命观,对面临人生困境的人,往往是一剂心灵良方。佛法的修持对於郑 石岩後来从事心理谘商的工作助益颇大。郑石岩 31 岁那年,因缘际会,他加入了台湾一 个高科技发展团队,担任 "科技行政 " 的工作。在高科技领域中打滚,让他对人生又有 了另一番体悟。 " 在科技社会,一切都在快速变迁,人的视野也不断在改变。人活在这 样的社会里,一定要保持学习力来调适自己,面对变迁的社会。 10 . 我常遇到一些事业成就很好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後便发现适应不良。有的人到了该 换人生跑道的时候,却因为不愿意接受改变,脑子里还是装一些过时了的东西。 你有 满腹的理想,但没用,人家都不用那个东西了。 从中我发现,原来 '生涯' 不是一个固定的 '计划' ,而是不断在发展、调适的。 有了 这样的醒觉,他更愿意多花一些业馀时间做心理谘询的工作,因为身边有太多需要帮助的 人。 11 . 他坚持不收费,因为视心理谘商服务为一个佛弟子本该履行的助人行动。儿童青少 年辅导、婚姻谘商、生涯规划、临终关怀 …… 他以谘商工作者的身分参与了案主人生的 各个阶段,最终获得最大收益的,是自己。 後来,郑石岩开始写作。" 写作本来不在我的人生规划里。"那年他 39 岁,热爱大自然 的他登山时跌伤了脊椎,下半身因此瘫痪。医生说得动手术,可是手术後却不一定就能恢 复行动。 12 . 他尽是担忧、沮丧。有一天,郑石岩的 太太对他说:" 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成功的谘 商工作者,学佛也颇有成就,讲经都讲得很好,可是,你自己原来并不受用啊 ……" " 那是傍晚时分,太太下班回来,我躺在一边,然後她对我说了那一番话。那一幕,我一直 都记得。郑石岩说。那天晚上,他想通了。 " 如果从此不良於行,我也要活下去啊。" 当时浮现的念头是:写作。他坐在轮椅上,开始动手。 第一本著作《清心与自在》就畅销了。投入写作的当下,病情奇迹地好转。在轮椅与病床 上渡过了一个月,恢复走动的那一天,抛开拐□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我发觉:人生还要要 求什麽呢?脚能走、眼睛能看、耳朵能听 …… 已经很开心了。郑石岩说,当时才真正领 会到佛法里所讲的: "当下就是一切。 " 13. 从小时的贫穷到登山时发生的严重意外,郑石岩却从来不认为他的人生有太多、太大 的困难,例如,导致他失去行动能力的意外事件,他也像是突然间想起什麽似的随口说出 ,犹如人生中其他大大小小的琐事一般,完全没有将之视为人生中的重大颠覆。 14. 没有比现在更美好的时刻, 人生就是这样,是多彩的,而且是持续发展。生命如一 条河,迂回向前流去,河道或宽或窄,但最终都流到大洋。人生并没有'一定' ,但有一 个方向:即是人始终要以一种光明、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当下的遭遇。 你的遭遇,即是你的' 资粮'。 我们没办法挑选人生遭遇,也没办法选择人格的本质,只 能用我们的本质与遭遇所激出来的火花,慢慢滋长、壮大。在哪里碰到障碍,就在那里学 习、扎根,然後再往前走。郑石岩如此看待人生,也总是传达这样的讯息给他的案主。我 们可以选择方向,但不能选择遭遇。 15.人生不是 '我要变成什麽' ,而是' 如何利用当下的因缘去做些什麽' 。若你一直要 '变成什麽',压力会很大。 曾有个人来找郑石岩,他面对婚姻问题,同时事业一败涂地 ,因此变得沮丧。在面谈时,我们不是要告诉他:你要站起来,走出去;而是,你现在手 上还有什麽?他说他已经一无所有。我说:你还有太太、小孩。最重要的是, ' 你有曾 经大跌一跤的经验,是别人所没有的。 ' 你所有的这些,就像一棵树被砍了,树枝还可 以摘下来,插在地上,继续生长。 16. 郑石岩三十几年来累积了丰富的心理谘商经验,他结合了精神分析、行为治疗、认知 治疗等等学派,再注入佛教唯识学与禅学的精髓。有时候,听完案主倾诉後,他只是说了 几句话,或念一首禅诗,对方的心情顿时晴朗。 17 . 有一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前来找郑石岩面谈,谈话中老人哭得悲伤。年轻时 ,她的丈夫有外遇而离开了她,她艰辛养大 3 个孩子,如今孩子们都大学毕业了。而年 老的丈夫则被遗弃,贫病交迫。老太太说:我怎麽可以把他丢下呢?於是将丈夫接回来, 在医院照顾他,但是丈夫竟然还打她! 老太太第三次来的时候,我跟她说:' 你的心量是全世界少见的。这是无比珍贵的东西。 你把小孩带得那麽好,如今还照顾他,有这样的能耐,你这一生也没有白来了。你能容忍 先生今天如此对待你,这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精神成就了。你总是问什麽时候有出头天 ,我想跟你说:就生活而言,没有任何时刻比现在更美好的了。你七十多岁了,耳聪目明 ,还能走,不是很好吗?你还有能力照 顾你的 先生,这已经成就了你所追求的传统美德 ,不是吗? 你不要怀疑,就生活而言,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了 。' 就这样,她露出笑 容。老人的笑容很美。她说:这句话我会记得。你可不可再讲一次?说完,郑石岩展露出 笑容,这个笑容如他当时所见的,一样美丽。 人生,不可能处处逢源。但逢不逢源,完全是主观。面对挫折时,愿意在这里看到新机, 或是停在那里抱怨、沮丧,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19. 佛教的思想是 '人生要随缘 ' ,但不是随波逐流。随缘,是在任何一个当下,都能 应身边存在的条件,借力使力,在那里有所收获。 我接触了那麽多个案,看过了这麽多的生命现象,领悟的是: 真正打败自已的,是自己 的想法;而挽救自已的,往往是提起了正面想法後,付诸行动。 20 . 郑石岩说,如佛经所讲,人生是 "妄" 。我回首自已的过去,虽然看来阅历丰富, 但其实很短,就在刹那之间。最後,没有一样 , 是你可以带走的。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
阅读文章: 第 9072/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