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188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内: BudaDigest 标题: Re: [读经小注记]初禅跟语言的关系? 时间: Fri Aug 3 13:49:24 2007 ※ 引述《jeroci (火星的月亮比较圆)》之铭言: > 杂阿含(四七四) > T02n0099_p0121b02(03)□以诸受渐次寂灭故说。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 > T02n0099_p0121b03(01)□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 > T02n0099_p0121b04(04)□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 > 其实在精华区里有一篇对初禅有深入描述的摘录: > --------------------------------------- > 作者: Chosen (adelailly) 看板: BudaStudy > 标题: [初禅] <大智度论、十七、禅波罗蜜第二十八> > 时间: Fri Apr 22 00:08:14 2005 > 如佛所说。若有比丘离诸欲及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 > 乐入初禅。诸欲者。所爱著色等五欲。思惟分别呵欲如先说 > 。恶不善法者。贪欲等五盖。离此内外二事故得初禅。初禅 > 相有觉有观喜乐一心。有觉有观者。得初禅中未曾所得善法 > 功德故。心大惊悟常为欲火所烧。得初禅时如入清凉池。又 > 如贫人卒得宝藏。行者思惟分别欲界过罪。知初禅利益功德 > 甚多。心大欢喜。是名有觉有观。问曰。有觉有观为一法是 > 二法耶。答曰。二法。□心初念是名为觉。细心分别是名为 > 观。譬如撞钟初声大时名为觉。後声微细名为观。问曰。如 > 阿□昙说。欲界乃至初禅。一心中觉观相应。今云何言□心 > 初念名为觉细心分别名为观。答曰。二法虽在一心二相不俱 > 。觉时观不明了。观时觉不明了。譬如日出众星不现。一切 > 心心数法随时受名。亦复如是。如佛说若断一法我证汝得阿 > 那含。一法者。所谓悭贪。实应说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云 > 何言但断一法。以是人悭贪偏多。诸馀结使皆从而生。是故 > 悭尽馀结亦断。觉观随时受名。亦复如是。 > <<<<<<<<<<<<<<<<<<<<<<<<<<<<<<<<<<<<<<<<<<<<<<<<<<<< > ------------------------------------------ > 这篇深入描述初禅的摘录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 - 内外二事: 离诸欲 + 恶不善法, 要两者都兼俱才算初禅. > “离"跟"恶"两者也可以知道这个层次还是有"觉"在 > (我想这里的觉是指感觉吧??喜欢或讨厌的感觉) 这里 "觉" 与 "观" 的对象应该不是 "离" , "恶" 二者. 以修安般念来谈, 觉与观的对象都是在呼吸的进出. "离","恶" 二者正是之前持戒的工夫, 想想平时造恶多端的人, 怎麽可能可以静心禅修? 一般说 "初禅" 有五支, 也就是要具足此五者, 才算初禅. 此五支为 觉(寻), 观(伺), 喜, 乐, 心一境性(定). 觉与观就是把念头放在呼吸上(以安般为例), 当心愈集中在此处, 也就是愈远离欲与不善法. 因为远离欲念及不善法, 就会生起喜乐, 故名 "离生喜乐". > - 觉观也可看为二法, 因为不会两者同时以相同的"强度" 存在, 如果 > 觉比较强, 观就弱, 反之亦然. 这里的强弱可能是指心的状态? 比如说 > 现在觉的状态比较强(离欲+恶不善法的感觉强烈), 观的状态(观察到自己 > 的离欲+恶不善法的感觉)就会比较弱, 反之亦然. 不过这个连到钟声 > 跟日出众星不现的比喻我是连不太上啦..... ~_~ 也许我对经文理解错了? 这里只是比喻二者不会共存. 稍为试过禅修就知道, 一开始妄念纷飞, 行者总是不断地由妄念中觉醒自己在妄念, 再把念头拉回呼吸... 观著观著, 又会突然发现又在妄念之中, 於是再次拉回念头, 回到呼吸... 这个过程叫 "觉" , 过去译者为 "寻" , 重点就是不断地把心念转到禅修的目标. 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要抱怨或懊悔, 这算是第一步了. :) 当工夫到了一个程度, 就不会妄念纷飞, 可以把心念专心在呼吸上, 这个就叫 "观" , 过去译为 "伺" , 就是可以专注在目标上了. 前者就像上课时心不专心, 一直被老师(或自我提醒)说 : XXX , 别看窗外, 专心一点. 後者就是可以很认真一直看到老师在上课. 这样就可以了解为何二者不可能共存, 专心与分心是不会共存的. > 这样子来看, 我在想以下的例子算不算暂时进入初禅的状态呢? > (我想初禅状态不一定在打坐时才会发生吧 =.=a) 听说初禅不一定要在打坐. 但初禅有五支, 所以这例子不算初禅. 这算是心开意解, 得到法喜. 但没有禅修的对象, 没有觉观, 没有心一境性... 所以应该不算. > -------------------------------------------------- > 某人已经为老公出轨烦恼很久了...频频动作希望挽回老公的心, > 但因不得力而伤心难过, 可是说要离开老公又办不到. > 有一天看到了经文, 忽然释怀了心想" 算了吧, 随便啦......”, > 长久以来重重压在身心的沉重好像突然不见了, > 惊觉自己过去像活在地狱一样, 觉得自己很白痴把情况 > 搞得更糟(老公出轨算糟了, 自己还虐待自己), 突然 > 好像忽然张开眼睛看见周遭的事情. > (当然有可能几天後这状态又消失了....) > ----------------------------------------------- > 我还有个问题.... (永远都有问题 ~_~ ) > 为什麽初禅跟言语寂灭有关系? 言语寂灭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思吗? 我想这只是指初禅与一般人第一个明显的差明, 因为心念集中在业处, 所以言语就止息了. 二禅之後, 就是陆续再把初禅五支的特色一一舍弃.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
阅读文章: 第 188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