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206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Melon888 (落叶烤地瓜)
标题: 【导读笔记】读经班进度《杂阿含卷33、927~ 939》
时间: 2008年 8月21日 22:05:19 星期四


是这样的,本周由於各位师兄们的错爱(←其实是太忙吧 XD) ,将由小的暂时瓜代
导读一周 ^///^/"。不过应该比较接近小的的个人读经心得分享,错漏难免,还请
大家多多包涵,更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以下是小的整理出的本周各经摘要和小小的延伸阅读,请各位师兄们多多指教,感
温感温 <(_ _)>


=============================   题解摘要  =============================

● 本周进度重点在於在家五法、六念,以及两者之间互相的关系。
   後面三经则是世尊从感性的角度切入,讲到应於生死流转中离「身见」。

《 927经 》优婆塞的在家五法:信、戒、闻、舍 (施)、慧。

《 928经 》在家也能证 1- 4 果。

《 929经 》若优婆塞能以此八法安慰自己 ( 自利 ),亦以此八法安慰他人 ( 利他 )者,
           为成就十六法,世间难得。

《 930经 》在家五法若能长夜熏习,命终至少能生天。

《 931经 》於六念中,不起贪□痴,加上七觉支,则可入流 ( 初果 )乃至四果。

《 932经 》不管世尊在不在眼前,皆当依在家五法 ( 信、戒、施、闻、慧 ),
           修六念 ( 念佛、法、僧、戒、施、天 )。

《 933经 》依在家六法  ( 信、戒、施、闻、空、慧 ),加修六念。

《 934经 》「戒、定、慧、解脱」,有分「有学版」和「无学版」。

《 935经 》须陀洹成就四不坏净,而非三不坏净。

《 936经 》从五根增上,到证阿罗汉中间的 5~6 个阶段性成就。

《 937经 》生死流转中,我们所流的血比大海更多。然而这些痛苦的表相也只是无常,
           不应因而著於身见。

《 938经 》生死流转中,我们所流的泪比大海更多。然而这些痛苦的表相也只是无常,
           不应因而著於身见。

《 939经 》生死流转中,我们所受的母乳比大海更多。然而这些恩情的表相也只是无常,
           不应因而著於身见。




=============================   各经连结阅读  =============================

      ======================    《  927经  》   ===================

[ 本经摘要 ]
优婆塞的在家五法:信、戒、闻、舍 (施)、慧。


【在家 4、5、6法】

  ◎ 在家四法:
     信、戒、施、慧 《杂4、91》

  ◎ 在家五法:
     (1) 信、戒、施、闻、慧 《杂33、930-932》
     (2) 信、戒、舍、闻、慧 (此处「舍」同「施」)《杂33、927》《杂31、888-889》

  ◎ 在家六法:
     (1) 信、戒、施、闻、舍、慧《杂31、887》
     (2) 信、戒、施、闻、空、慧《杂33、933》



【在家五法  vs 五根五力】 (名相上有点相似)

  ◎ 在家五法:
    (1) 信 --- 於「如来所」正信坚固。如来所,应指如来的无上正等正觉。
    (2) 戒 --- 五戒 (杀盗□妄酒)
    (3) 施 --- 舍悭贪,心出家,平等布施。
    (4) 闻 --- 於佛法多闻而能持。
    (5) 慧 --- 四圣谛 (苦、集、灭、道 → 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 五根、五力:( 详见卷 26 )
    (1) 信   --- 四不坏净 ( 对佛、法、僧、戒的净信心 )
    (2) 精进 --- 四正断   ( 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长;未生恶不起、已生恶令断 )
    (3) 念   --- 四念处   ( 身、受、心、法法观念住 )
    (4) 定   --- 四禅     ( 1 - 4 禅 )
    (5) 慧   --- 四圣谛   ( 苦、集、灭、道 )





      ======================    《  928经  》   ===================

[ 本经摘要 ]
在家也能证 1- 4 果。


【 1 - 4 果前情提要】

 初果 (须陀洹) <-----> 断三结:身见、戒禁取见、疑见。七次往来人天(又名七有)。
 二果 (斯陀含) <-----> 断三结 + 薄三毒。一次往来人天。
 三果 (阿那含) <-----> 断五结:三结 + 贪 + □。有去无回。
 四果 (阿罗汉) <-----> 一切烦恼断尽,究竟苦边,不受後有。

 → melon注:1-3-5。1果断3结,3果断5结。




      ======================    《  929经  》   ===================

[ 本经摘要 ]
若优婆塞能以此八法自安 (自利),亦以此八法安他 (利他)者,
为成就十六法,世间难得。


【在家五法,完整解压缩版 = 8法 = 在家 5 法 + 4 预流支】
( ↑ 此处 5 + 4 = 8 :D )

    (1) 信
    (2) 戒
    (3) 施
    (4) 常往诣沙门    ( 四预流支-1:亲近善男子 )
    (5) 一心听法      ( 四预流支-2:听闻正法 )
    (6) 闻则能持
    (7) 观察法义      ( 四预流支-3:内正思惟 )
    (8) 法次法向      ( 四预流支-4:法次法向 )

    → 然後入流,成就四不坏净,即初果。流向涅盘的方向。

    → melon注:四预流支的解说可参考《杂30、843经》





      ======================    《  930经  》   ===================

[ 本经摘要 ]
在家五法若能长夜熏习,命终至少能生天。



【命终往生若不随念,也能随习】

临命终时,若无法「随念」往生,至少也能「随习」往生。这里的「习」,
指平日对在家五法的薰习。



【念天,是念生天的「因」】

在家五法,为生天的因。六念中的「念天」,就是念著在家五法。



 【顺下.顺注.顺输】

  ◎ 顺下:「下」可能是指地心引力?--往哪边长,锯掉的时候就顺势倒下?

  ◎ 注 (浚)、输:可能是指生长的方向?--就像植物有向光性或背光性之类的区别?!

    =======《杂阿含、卷20、545经》=======
    譬如大树,生而顺下,随浚随输,若伐其根,树必当倒,随所而顺下。
    如是比丘修四念处,长夜顺趣浚输,向於远离;顺趣浚输,向於出要;顺趣浚输,
    向於涅盘。


    =======《杂阿含、卷21、568经》=======
    入灭正受者,
    顺趣於离.流注於离.浚输於离。
    顺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输於出。
    顺趣涅盘.流注涅盘.浚输涅盘。


    =======《杂阿含、卷26、694经》=======
    漏尽比丘有八力。何等为八?

    谓漏尽比丘心顺趣於离.流注於离.浚输於离。
    顺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输於出。
    顺趣涅盘.流注涅盘.浚输涅盘。





      ======================    《  931经  》   ===================

[ 本经摘要 ]
於六念中,不起贪□痴,加上七觉支,则可入流 (初果)乃至四果。


【六念与四不坏净,互相成就】

  ◎ 六念中的前四念,成就四不坏净。

  本经中,六念的前四念,几乎和《杂30、848》一模一样。两经对照如下----------

  念佛 │                      │
       │+ 七觉支              │→ 是四种诸天天道 <杂30、848>。
  念法 │                      │
       │-  贪□痴 <杂33、931> │→ 能「入法流水」,乃至涅盘 <杂33、931>。
  念僧 │                      │
       │or - □   <杂30、848> │→ 入法流水 = 入流 = 初果须陀洹
  念戒 │                      │            = 成就四不坏净<杂30、848>。


  ◎ 成就四不坏净後,可加修六念。

    =======《杂阿含、卷20、554经》=======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长者言:「汝当依此四不坏净修习六念。」





【僧,指圣众。也有可能是在家人】

  ◎ 念「僧」,是指「四双八辈贤圣」,也就是 1 - 4 果的「圣众」,而不单是我们
     一般所说的「出家人」。

     刚好我们今天的进度《928经》讲到,在家人也能证 1 - 4 果。也就是说,从某个
     角度来看「僧」也包含了「在家人」哦!

  ◎ 净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 = 五分法身。








      ======================    《  932经  》   ===================

[ 本经摘要 ]

不管世尊在不在眼前,皆当依在家五法 ( 信、戒、施、闻、慧 ),
修六念 ( 念佛、法、僧、戒、施、天 )。


【见不到世尊时的修行法】

    =======《本经》=======
    汝正使见世尊.不见世尊。见诸知识比丘及与不见。但当念於五法。精勤修习。
    (略)。如是。摩诃男。依此五法。修六念处。

    =======《杂阿含、卷30、854经》=======
    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法性常住



【依「在家五法」加修六念】

  ◎ 本经和《杂30、857经》非常近似。
    《857经》说应随时修五念,本经《932经》则说应依「在家五法」加修六念。



【四体不摄,迷於四方,闻法悉忘】

  ◎ 读经般前面有读到,应该是夸饰法。

    =======《杂阿含、卷30、857经》=======
    释氏难提听见世尊结夏安居完,又要去游化人间时说:
    「世尊!我今四体支解、四方易韵,先所闻法,今悉迷忘。」


    =======《杂阿含、卷24、638经》=======
    阿难听见舍利弗入了涅盘的消息後,对世尊说:
    「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



【成就在家五法 + 六念,则必定成就】

  ◎ 依此 (在家) 五法,修六念处,是为十一法。成就此十一法者,则为学迹,
     终不腐败,堪任知见,堪任决定。

     → melon版翻译:成就此十一法者,就是在「学」地的道「迹」,也就是
                     我们在学地正确的修行方法。

                     堪认知见,可能指有知法、见法的能力。
                     堪任决定,可能指有决定涅盘的能力。


  ◎《大般涅盘经、卷36》有提到,就算是四双八辈,也有稍微放逸,或稍微钝根,
     而比较晚证涅盘的。


● 问题:请问「不能一切疾得甘露涅盘」是什麽意思呢?




      ======================    《  933经  》   ===================

[ 本经摘要 ]
依在家六法  ( 信、戒、施、闻、空、慧 ),加修六念。



【应依「在家五法」加修六念】

◎ 本经和《杂30、858经》非常近似。
  《858经》说应随时修六念,本经《933经》则说应依「在家五法」加修六念。


● 问题:请问此经的在家六法中的「空」是什麽意思呢?


      ======================    《  934经  》   ===================

[ 本经摘要 ]
「戒、定、慧、解脱」,有分「有学版」和「无学版」。


【成就阿罗汉之前,都是有学的境界】

  ◎ 释氏摩诃男请问世尊,「定」与「解脱」的先後次第为何?

     阿难代佛回答,学地 ( 凡夫 ~ 三果阿那含 ) 有学地的戒、定、慧、解脱,
     无学地 (四果阿罗汉) 有无学地的戒、定、慧、解脱,所以不太能一概而论。

     → melon 注:也许是要先把定义搞清楚,才比较容易继续讨论之意 ?!






      ======================    《  935经  》   ===================

[ 本经摘要 ]
须陀洹成就四不坏净,而非三不坏净。





      ======================    《  936经  》   ===================

[ 本经摘要 ]
从五根增上,到证阿罗汉中间的 5~6 个阶段性成就。


【五根增上 ~ 阿罗汉中间的阶段性成就】

    =======《本经》=======

  (1)八解脱具足身作证,以智慧见,有漏断知。是〈阿罗汉〉。

  (2)初果以上。八解脱自作证具足住,不见有漏断,乃至〈身证〉(向阿罗汉)。

  (3)初果以上。於正法律如实知见,不得〈见到〉,乃至〈信解脱〉(向阿那含)。

  (4)五根五力增上智慧。不堕恶趣,乃至〈随法行〉(向须陀洹)。

  (5)五根五力少慧。不堕恶趣,乃至〈随信行〉(向须陀洹)。



    =======《杂阿含、卷26、653经》=======

    於彼五根增上明利满足者,得--------
    阿罗汉 ← 身证 ← 见到 ← 信解脱 ← 一种 ← 斯陀含 ← 家家
     (1)       (2)    (3-1)   (3-2)
    ← 七有 (须陀洹) ← 法行 ← 信行。
                         (4)     (5)


    =====《杂阿含、卷29、821经 & 823经》=====

                   断三结            ← 一种 ← 斯陀含 ← 家家
    ← 七有 (须陀洹) ← 法行 ← 信行。


    → melon 注:所以小的由此推论,「身证」、「 见到」、「 信解脱」其中一个,
                 就是「断三结」( 阿那含) 罗。


● 问题1:请问这里的「八解脱」是什麽意思呢?

● 问题2:请问,若照此经所说,似乎在「向须陀洹」这一个阶段就已不堕恶趣了?




      ======================    《  937经  》   ===================

[ 本经摘要 ]

生死流转中,我们所流的血比大海更多。然而这些痛苦的表相也只是无常,
不应因而著於身见。


【身见:见五蕴是我、非我、是我也非我】

    =======《本经》=======
    彼一切 (色受想行识) 非我、异我、不相在



    =======《杂阿含、卷21、570经》=======
    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不见色异我,不见我中色、色中我。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20
阅读文章: 第 206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