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2082/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正思维]与[内正思维] 时间: Sun Aug 24 03:35:00 2008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这点也是我正想与师兄讨论的地方,如果我有理解错误还请师兄不吝指正。 > 我想提出师兄与我思考上的差异。 > 若将八正道对比预流支, > 师兄提出的是: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八正道: ------------------- 正思惟 实践正确的八正道 > 我当时所想的: > 预流支: 亲近善男子 听闻正法 内正思惟 法次法向 > 八正道: [ 正 思 惟--> 正见 ] [正志、正语、正业、正念....] > 也就是师兄似乎将八正道的实践放在法次法向的部份(如果理解有误,还请 > 指正);我则将亲近善男子与听闻正法对比 [正思惟 -->建立正见];其馀的 > 则是实践的方法,放在法次法向。 > 为什麽会这麽想?因为这些请法的比丘们从一开始就相信佛陀是善知识, > 认定他说的法是正法,因此听闻後就会付诸实践,而非处在不确定世尊是否 > 为善知识。(这里,我也想到贴近我们的例子,譬如,有的人一开始就相信 > 某套真理,问他为什麽信,他其实是提不出个所以然,就是相信,然後就依 > 循教法实践;这也可以说明我个人认为佛法不只是宗教,也包括其它许多宗 > 教的教法。) 我觉得把内正思惟认为包含「正念」会有点太快了。 「正念」几乎可算是在三十七助道品中倒数第二个,是非常後面的阶段。 若内正思惟是佛弟子听法之後,独自在静处专精思惟,怎麽会包含正念? 先来看正念,参考经中的说法: 「若念.随念.重念.忆念。不妄.不虚。是名正念」 我觉得重点在「不妄、不虚」。「念」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世尊举例有 「念、随念、重念、忆念」,这些大家都有经历过,但要做到这些念念都能 「不妄、不虚」,那才符合「正念」的标准。 我简单说一下我理解的次第: 过去佛弟子亲近佛陀,听闻佛陀开示正法。这其实和我们现在有缘阅读藏经, 听闻佛陀正法是差不多的。我们甚至比过去无暇亲近佛陀的居士还知道更多。 若说这样就算正见,似乎还有点距离,这样大概算是知道正见有哪些而已。 若没有思惟、消化、吸收,若没有让正见取代邪见, 我们只能算是知道正见,不算具足正见。 甚至大部份的时间,我们都是依「邪见」或「我见」在过日子。 所以内正思惟或是卷二十八的正思惟,就是在了解佛法的法义、修行的原理及次第, 知道了这些,才能如法修行,也就是进入「法次法向」的阶段。 这阶段则是四正勤、四念处、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 -- 有人说这些算是修道位(预流)。 直到「正见」出现,才像是见到了日出,才有後面的八正道 -- 有人说这是见道位(入流)。 若要谈正念具足,那是很难。但若要说练习正念,又是随时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觉得卷二八的正思惟与内正思惟,应该不是可以很容易用有没有「正念」 来区分的。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
阅读文章: 第 2082/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