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224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七处三观的三观为何?] <杂阿含、二、四二>
时间: Tue Nov 25 20:04:40 2008


在杂阿含经(四二)中,有提到七处三观,然而并没有对三观提出实际内容。

《杂阿含经》卷2: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於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
(CBETA, T02, no. 99, p. 10, c11-12)

过去我一直以为是「五蕴、六入(十二入)、十八界」,结果看了净心出版
张西镇白话译本的内容,界却是写「六界-地水火风空识」。
这就引起我的好奇,结果查了佛光版,也是写六界,而庄春江老师在网页也写六界。

意外看到南传的版本是「观察界,观察处,观察缘起。」
同样没有说明「界」,但反而少了五蕴,多了缘起。
这有点奇怪,因为经文在谈的就是「五蕴」,但为什麽最後没有五蕴?
除非它的意思是「五蕴的七处」一种观法,而「界、处、缘起」是另一组。

北传的比较像是在「阴、界、入」分别观其「七处」,也就是会有 3X7=21 种。

另外,再查询大正藏 No. 150A 佛说七处三观经,则为如下:

《七处三观经》卷1:「何等为三观。识亦有七事。得五阴成六衰。
观身为一色。观五阴为二。观六衰为三。故言三观。」
(CBETA, T02, no. 150A, p. 876, c1-3)

这里看不出与「阴、界、入」的关系。

总之,为什麽界是六界?而不是十八界?不知有没有人有更多的资讯?

我反而觉得十八界比较好观察,因为「蕴界入」是差不多的内涵,只分类法不同。
但若用同样的观法去观「地水火风空识」乃至「缘起」的
「本质、集、灭、道、灭道迹、味、患、离」,是很难想像如何观?
缘起的集是什麽?难以想像...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决您学佛的疑惑                                BudaHelp
阅读文章: 第 224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