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253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问题] 读经班进度《杂阿含、卷46-47、1238-1247经》 时间: 2009年 4月10日 15:14:58 星期五 [问题] 读经班进度《杂阿含、卷46-47、1238-1247经》 大家好!小的又来问问题了 ^_^y ============================================== ● (乱入)查了 CBETA,发现似乎杂阿含经中的「阿难陀」指的都 是「阿难」。为什麽同一经中会把同一位尊者的名字译成两个 名字呢? >"< (我发现这种情形也出现在别人身上过,但一时举不出例子 :p) ====《杂阿含、卷46、1238》==== 「大王,我於一时住王舍城山谷精舍。时,【阿难陀】比丘独静思惟, 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作是 念已,来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白我言:『世尊,我独静思 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 我时告言:『【阿难】,莫作是语,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 恶知识、恶伴党。(下略) ============================================== ● 1239 经提到,一切法以不放逸为第一,就如同世间一切皆以 「大地」为根本。那麽请问为何後来举例时变成如「力」,而 不是如「地」呢? 该不会...这里的「力」指的是《杂阿含经》卷31、882经中的 「欲界诸神力」的「力」吧...@_@ ====《杂阿含、卷46、1239》==== [0339b25] 「大王,譬如世间所作□业,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 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复如是。修习多修习,得现法愿满足、得後世 愿满足、得现法後法愿满足。 如【力】。如是种子、根、坚,陆水足行,师子、舍宅,亦如是说。 是故,大王,当住不放逸,当依不放逸。 ====《杂阿含、卷31、882》==== [0222b28] 「譬如欲界诸神力,天魔波旬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 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盘。 ============================================== ● 请问什麽叫「止客」呢? ====《杂阿含、卷46、1241》==== [0340b08] 长者白佛:「(略)若复【止客】,若□作人,亦复先要 受三归五戒,然後受之。 ============================================== ● 请问这一段的标点,是否可考虑调整成这样?(段落当然是我 为了方便看,擅自先段的 :p) 小的个人的理解是,「生金」是一个名词,而不是随水淘一淘 之後自己忽然「生」出来的 :p ====《杂阿含、卷46、1246》==== [0341b26]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铸金者,积聚沙土,置於 槽中,然後以水灌之,□上烦恼,刚石坚块随水而去,犹有□沙 缠结。 复以水灌,□沙随水流出,然後生金【,】犹为细沙、黑土之所 缠结。 复以水灌,细沙、黑土随水流出,然後真金纯净无杂,犹有似金 微垢。 然後金师置於炉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秽悉除,然其生金 犹故,不轻、不软、光明不发,屈伸则断。 彼□金师、□金弟子复置炉中,增火鼓韛,转侧陶□,然後生金 轻软光泽,屈伸不断,随意所作钗、铛、环、钏诸庄严具。 调整成这样?====> [0341b26]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铸金者,积聚沙土,置於 槽中,然後以水灌之,□上烦恼,刚石坚块随水而去,犹有□沙 缠结。 复以水灌,□沙随水流出,然後生金【 】犹为细沙、黑土之所 缠结。 复以水灌,细沙、黑土随水流出,然後真金纯净无杂,犹有似金 微垢。 然後金师置於炉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秽悉除,然其生金 犹故,不轻、不软、光明不发,屈伸则断。 彼□金师、□金弟子复置炉中,增火鼓韛,转侧陶□,然後生金 轻软光泽,屈伸不断,随意所作钗、铛、环、钏诸庄严具。 ============================================== ● 1246 经以淘金、□金为比喻,比喻一切净心进向比丘当於一 切修行境界更上一层楼。 本经提到了 5 种比喻。请问这有分别对应到初、二、三、四 禅、灭尽定吗?还是只是譬喻? ====《杂阿含、卷46、1246》==== 「如是,净心进向比丘□烦恼缠、恶不善业、诸恶邪见渐断令灭,--(1) 如彼生金,淘去刚石坚块。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除次□垢,欲觉、恚觉、害觉,如彼生金 ---(2) 除□沙砾。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次除细垢,谓亲里觉、人众觉、生天觉, ---(3) 思惟除灭,如彼生金除去尘垢、细沙、黑土。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有善法觉,思惟除灭,令心清净,犹如生 ---(4) 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其纯净。 「复次,比丘於诸三昧有行所持,犹如池水周匝岸持,为法所持, 不得寂静胜妙,不得息乐,尽诸有漏。如彼金师、金师弟子陶□ 生金,除诸垢秽,不轻、不软、不发光泽,屈伸断绝,不得随意 成庄严具。 「复次,比丘得诸三昧,不为有行所持,得寂静胜妙,得息乐道,--(5) 一心一意,尽诸有漏。如□金师、□金师弟子陶□生金,令其轻 软、不断、光泽,屈伸随意。 「复次,比丘离诸觉观,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禅。如是正受,--总结 纯一清净,离诸烦恼,柔软真实不动。於彼彼入处,欲求作证悉 能得证。如彼金师陶□生金,极令轻软、光泽、不断,任作何器, 随意所欲。如是,比丘三昧正受,乃至於诸入处悉能得证。」 ============================================== ● 承上,请问「比丘於诸三昧有行所持,则不得尽诸漏」,和 「比丘得诸三昧,不为有行所持,则能得尽诸漏」各是什麽意 思呢? 请问这和 1~4 禅皆能直趣漏尽有关吗? 请问这也和 568 经提到的四禅之内都有「行」有关吗? ====《杂阿含、卷46、1246》==== 「复次,【比丘於诸三昧有行所持】,犹如池水周匝岸持,为法 所持,不得寂静胜妙,不得息乐,尽诸有漏。如彼金师、金师弟 子陶□生金,除诸垢秽,不轻、不软、不发光泽,屈伸断绝,不 得随意成庄严具。 「复次,【比丘得诸三昧,不为有行所持】,得寂静胜妙,得息 乐道,一心一意,尽诸有漏。如□金师、□金师弟子陶□生金, 令其轻软、不断、光泽,屈伸随意。 ====《杂阿含、卷21、568》==== (伽摩比丘答质多罗长者)答言:「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 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melon 注] ◎「四禅以入息出息为刺」,表示三禅之前都有「身行」? ◎ 而四禅之内,都是有想的 (559经),所以这表示四禅之内 也还是有伽摩比丘对质多罗长者所说的「行」? ◎「入想知灭定者以想知为刺」,表示「想知灭定」之前都 有想。而「想知灭定」已经是阿罗汉境界(尽诸有漏)的 灭尽定了呢。 ============================================== 以上,谢谢大家 (本周好像有点头昏...) ^_^ melon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20 |
阅读文章: 第 253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