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01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magelinus (巫师)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问题] 有关四圣谛的 3 个问题
时间: Wed Feb 24 12:00:19 2010


    仅供参考...

> ● [问题一]
>    请问造成「八苦」的原因,各是来自对什麽的渴爱呢?
>    大家都知道,「苦」是苦的现象,一般指八苦;而「集」是苦的原因,
>    也就是渴爱贪著。那麽请问「八苦」,各是来自对什麽的渴爱呢?

    这问题可以由十二因缘的锁链来思考,十二因缘分成四个□围。

    一:轮回之因(无明缘行->行缘识)

        因为不晓得解脱的道迹("无明"),而让我们因为发心造作身语意"行"。这
        些造业会产生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继续轮回,会继续轮回的原因是身语意"行"
        的业果都会在藏"识"里面多加一颗产生後世的种子。因此轮回不止。

    二:因不断轮回而生命诞生(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

        藏识的作用就是储存生命性质的参数库,世尊的比喻是如同种子需要
        三要素(空气/ 阳光/ 水分) 才能生长。无明为因,业为良田,因而种子
        能生长。有了造善恶业的远因,我们因而有後世的善恶报,这就是
         "受後有"。

        "受後有"的特性就是出生在六道成为众生,当"六入"产生就是身体(六根)长好了。

    三:无法出脱的原因(六入缘触->触缘爱->爱缘取)

        "六入缘触"是凡圣共有,"触缘爱->爱缘取"则是入圣者之流的行者所没有。
        由"爱"开始就是起心动念得开始("意"行),造业行的现象就开始了。

        产生贪爱当然就轮回不息。

    四:(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

     "有"->欲有/色有/无色有,只要出生在三界,总不脱离最後的色身死去。

     如果说要思考『「八苦,各是来自对什麽的渴爱』,简单说就是六根对六境
     的渴爱(也就是产生贪爱)造成轮回不断,有轮回就有出生,有出生就可能产
     生八种苦,这是苦因的通则。但八苦本身由内容来看应该会因为生命型态
     不同而不同。经中的八苦只适用於南阎浮提,例如从北俱芦洲开始"生"就不
     会有不适感了。

>    ======================================================
>    1.生苦:生=从妈妈肚子里出生,「兴起五阴,已得命根」。
>            生苦=人出生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忧戚。
>    2.老苦:老=头白齿落、壮盛日衰、老态龙锺、肌缩皮缓。
>            老苦=人衰老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忧戚。
>    3.病苦:病=身心的一切疾病。
>            病苦=人生病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忧戚。
>    4.死苦:死=死丧散灭、寿尽破坏、命根闭塞。
>            死苦=人死亡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忧戚。
>    5.怨憎会苦:怨憎会=自己讨厌的地、水、火、风、空、识,偏偏一直被
>                        自己见到、听到、闻到、□到、摸到、想到。
>              怨憎会苦=怨憎会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

     "不喜欢"的人或事物"聚"在一起(怨憎-会),让我们有苦受,烦恼就来了。

>    6.爱别离苦:爱别离=自己喜欢的地、水、火、风、空、识,偏偏一直不被
>                        自己见到、听到、闻到、□到、摸到、想到。
>              爱别离苦=爱别离的时候,身、心都受到苦受、热受、烦恼。

      "喜欢"的人或事物"总有分开离别的一天"起(爱-别离),让我们有苦受,
       烦恼就来了。

>    7.求不得苦:求不得=
>                * 想要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烦恼。
>                * 对於不合意的事,希望变得尽合我意。
>                * 对於合意的事,希望永远保持。
>              求不得苦=以上三件事,其实根本不可能发生,所以感到痛苦。

      水喔~~

>    ======================================================
>    ======================================================
> ● [问题二]
>    请问为什麽八正道可以让我们灭除一切对人、事、物的渴爱执著呢?又,
>    是每一正道都可以吗?还是要依序完成八正道才可以彻底灭除渴爱执著?
>    以下整理自《杂阿含经》卷28,(其实是抄我自己以前的小笔记啦 :P),
>    也一并提供大家参考:

      我个人认为『正见』最先,『正定』最後。有正见就知道解脱的方法,
      就知道要如何过出离的生活方式『正志~正念』,最後证得解脱境也
      就是证阿罗汉需要禅定(正定)的功夫,而证解脱也需要正确的观念,
      否则会误入无色定而以为是涅盘。


>    ======================================================
>     1.正见
>       * 对佛法有正确的观念、见解。
>       * 正见如曙光,八正道乃至解脱如白昼随後来到(748经)
>       * 以明为根本,起觉力《杂26、667》,是为正见(750经)
>       * 以明为前相 → 生诸善法 → 生惭愧 → 生正见(749经)
>     2.正志(另译为:正治、正思维、正筹量)
>       * 出要志、无恚志、不害志。
>     3.正语
>       * 离四种恶语行:绮语、妄语、两舌、恶口。
>     4.正业
>       * 离三种恶身行:杀、盗、□。
>     5.正命
>       * 正当如法的职业。
>     6.正方便(另译为:正精进、正勇猛)
>       * 欲、精进、方便、持续不断。
>     7.正念
>       * 念随顺、重念、忆念、不妄、不虚。
>     8.正定
>       * 一心不乱、三昧。此为贤圣等三昧(754经)
>    ======================================================
> ● [问题三]
>    请问以下这一经的意思,比较接近哪一种呢:
>    1. 若要谈论俗事,不如谈论四圣谛。
>    2. 若要谈论俗事,不如谈论这件俗事当中的苦、集、灭、道。

      个人认为是(2),因为苦就存在於世间,当由观察世间现象了知苦
      ,这也是世尊所教导的方式。

      在无佛之世能自行这样观察的就是辟支佛了。

>    ======================================================
>   《杂阿含经》卷16第411经: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众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论:
>    「或论王事、贼事、鬪战事、钱财事、衣被事、饮食事、男女事、世
>    间言语事、事业事、诸海中事。」
>    尔时,世尊於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论说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
>    堂,敷坐具於众前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为何所说?」
>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聚集,或论说王事……」如上广说。
>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是论,论说王事,乃至不向涅盘。若论说者,
>    应当论说:『此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
>    以者何?此四圣谛以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
>    涅盘。」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狮子吼读经班,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BudaDigest
阅读文章: 第 301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