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09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bachida (大愚若智)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增上品第三经 时间: Wed Jun 2 08:01:31 2010 上周的进度增上品第三经有一名词解释四事行迹: 乐行迹所行愚惑。乐行迹所行速疾。 苦行迹所行愚惑。苦行迹所行速疾。 当天有两种看法,大家可继续讨论。 首先先贴巴利本的解释。 乐行迹所行愚惑「有一类人,自然地不生起激烈的贪欲者,不常受由贪欲生起之苦、忧 ;也自然地不生起激烈的□恚……;也自然地不生起激烈的愚痴,不常受由痴生起之苦 、忧。於彼现起软之五根时……彼由於此等五根之软性,故对於灭尽有漏,获得迟钝之 无间〔道定〕。比丘!此名乐迟通行。」 乐行迹所行速疾:和上面一样,差别是五根迅猛锐利,能迅速证果。 苦行迹行於愚惑「有一类人,自然地会生起激烈的贪欲者,常受由贪欲生起之苦、忧;也 自然地会生起激烈的□恚者,常受由□恚生起之苦、忧;也自然地会生起激烈的愚痴者, 常受由愚痴生起之苦、忧。於彼现起软之五根……彼由於此等五根之软性,故对於灭尽有 漏,获得迟钝之无间〔道定〕。比丘!此名苦迟通行。」 苦行迹行於速疾:和上面一样,差别在於五根很迅猛锐利,能迅速证果。 我觉得这解释有问题的是在於前面部份关於苦行与乐行的解释,因为世尊在後面有提到 「当求方便。舍前三行迹。後一行者当共奉行。所以然者。苦行迹三昧者难得。」 若依上面的解释,我倒认为是第二类当共奉行。 所以我觉得修改前面对乐行与苦行的解释为乐行指的是有贪欲而行五欲之乐的行为,第 一种人是五欲炽盛: 「或有一人贪欲炽盛。□恚.愚痴炽盛。所行甚苦。不与行本相应。彼人五根愚□亦不 捷疾。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慧根.定根。若以愚意求三昧尽有漏者。 是谓名为乐行迹钝根得道者也。」 但是凭藉著微弱的五根作用力而渐次得道,可能一世,也可能要好几世才能得道。 昨天看善聚品第一经就是在讲信进念定慧五根,经中有提到: 「若有比丘修行五根者。便成须陀洹。得不退转法。必成至道。」 这里没有提到根力强弱与得道的快慢,而是强调若修行此五根必成至道,所以可以确定 第一种人是可以得道的。 第二种人经中云: 「或有一人无欲.无□。然於贪欲。□自偏少不□□。为□恚.愚痴极为减少。五根捷 疾无有放逸。」 乐行利根者也是享五欲之乐(恒自),只是程度相当轻(偏少不□□)。 第三种人是苦行钝根者,经中云: 「或有一人□意偏多。□恚.愚痴炽盛。彼以此法而自娱乐。」 这类人只有对□意较多,我猜只是意念较多,并没有真正的行为,所以相对前面者言,对 其他五欲的贪应该是没有的,这种人虽行苦行但并不完全清净,因为□恚.愚痴炽盛,所 以五根的作用力也是微弱的,但还是可以慢慢得道。 最後一种人是世尊所赞许的,经中云: 「或有一人少欲少□。无有□恚。亦不起想。行此三法。尔时。有此五根。无有缺漏。」 第四种人少欲少□行苦行,又无有嗔恚,亦不起想,於五根无有缺漏,难怪是世尊所赞 许的。 最後一段,世尊说: 「所以然者。苦行迹三昧者难得。以得便成道。久存於世。所以然者。不可以乐求乐。 由苦然後成道。」 这里就比较不清楚最後两句的意思,可能世尊是在这里赞叹头陀苦行的难得而要弟子不要 贪著五欲的享受,或许当时僧团里有些人是不自觉的贪著五欲,例如托钵专走有钱人住的 地方之类的,世尊才提醒大家不要以乐求乐。 以上是第一种看法,第二种看法是认为前三种人是无法得道的,前两种人是贪著五欲而自 娱,想要以此种方法而得道是不可能的,第三种人是当时外道有很多奇怪的苦行,如吃屎 睡钉床,让身体很冷或很热之类的奇怪苦行,想以此种苦行而得道也是不可行的,第四种 才是世尊所赞许的头陀苦行。所以世尊在最後才说不可以乐求乐,由苦然後成道。 以上如有缺漏,还请补充。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WWW: http://cbs.ntu.edu.tw |
阅读文章: 第 309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