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157/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Re: [读经班讨论番外篇] 初果需不需要禅定力?
时间: 2010年 8月29日 23:16:21 星期日

> 「引经据典加长版」:

不好意思,因为小的希望自己所说的都能有依据,所以写一写不小心又是
一大篇,还请大家多多包涵!觉得太长的同学请直接跳过,只读上文就可
以了  ^_^"

  =========================================================
  【初果的特色】
   四不坏净、断三结,能永不堕恶道、七次往返人天必证涅盘。
  =========================================================

首先可能得先提一下初果的特色,因为经典中有时不是直接说:「某人证
须陀洹」,而是以其他同等级的文字来说明,但只要掌握重点,就不容易
被文字所障,例如《增一、卷34、七日品40、5》([注1]在文末)。

主要请参考《杂阿含经》「不坏净相应」,包括卷 30、31、41。


● 成就「四不坏净」,即证初果须陀洹([注2])。

   [例]《杂阿含经》卷 41 第 1127 经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成就四法者,当知是须陀洹。何等为四?
   谓於佛不坏净,於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名四法成就者,当知
   是须陀洹。」   (CBETA, T02, no. 99, p. 298, c15-18)
   ------------------------------------------------------------
   [注2] 所以「四不坏净」又称「四须陀洹分」。(《杂阿含经》卷 41
         第 1126 经)


● 成就「四不坏净」其中之一,即证初果须陀洹。

   四不坏净就是「四」种「不」为诸天、魔、人等等所毁「坏」的清
  「净」信心,包括:

    1. 对佛的清净信心(佛不坏净)
    2. 对法的清净信心(法不坏净)
    3. 对僧的清净信心(僧不坏净)
    4. 圣戒成就(圣戒成就)

   [例 1]《杂阿含经》卷 19 第 506 经
   ------------------------------------------------------------
   时。有异比丘见世尊与尊者大目犍连及天帝释语言善相述可已。语尊
   者大目犍连。如是。如是。尊者大目犍连。是中种种诸天来会此者。
   皆是宿命曾闻正法。得於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身坏
   命终。而来生此。

   时。有一天子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世尊。我亦成
   就於佛不坏净。故来生此。

   复有天子言。我得法不坏净。

   有言得僧不坏净。有言圣戒成就。故来生此。如是诸天无量千数。於
   世尊前各自记说得须陀洹法。悉於佛前即没不现。

   (CBETA,T02,n0099,p0134,b24-c06)
   ------------------------------------------------------------

   [例 2]《杂阿含经》卷 41 第 1135 经
   ------------------------------------------------------------
   「尔时,世尊告诸天子:「善哉!善哉!诸天子!汝等成就於佛不坏
   净,於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时,天子从座起,整衣服,稽首佛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成就
   於佛不坏净,缘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天上。」

   一[ >天]子白佛言:「世尊!我於法不坏净成就,缘此功德,身坏命
   终,今生天上。」

   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於僧不坏净成就,缘此功德,身坏命终,
   今生天上。」

   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於圣戒成就,缘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
   天上。」

   时,四十天子各於佛前自记说须陀洹果已,即没不现。」

   (CBETA, T02, no. 99, p. 299, b18-29)
   ------------------------------------------------------------


● 五戒持的好([注3])、於佛法僧(三法)不生疑惑、於四圣谛([注4])
   如实知见,即自证自知须陀洹。得须陀洹,则不堕三恶道、七次往
   返人天就必证涅盘([注5])。

   [例]《杂阿含经》卷 30 第 845 经
   ------------------------------------------------------------
   「若於此五恐怖罪怨对休息、於三法决定离疑惑、於圣意如实知见,
   是圣弟子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恶趣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CBETA, T02, no. 99, p. 216, a11-15)
   ------------------------------------------------------------

   [注3] 五恐怖就是违犯五戒所会造成的堕三恶道的恐怖。
         可见「圣戒成就」自然能「永不堕三恶道」。

   [注4] 对照到下一经,本经中的「圣意」疑为「圣道」的误植?
         下一经中的「圣道」,则指「八圣道」、「十二因缘」。

   [注5] 可见光是初果就不退转了,相信 2-4 果应该更不会退转才对。



● 断三结:身见、戒取见、疑见,则成就须陀洹。

   [例]《杂阿含经》卷 34 第 947 经
   ------------------------------------------------------------
   「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
   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
   身见、戒取、疑,断此三[4]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
   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CBETA, T02, no. 99, p. 242, b2-7)
   ------------------------------------------------------------



● 成就四不坏净,自然「断三结」。

     成就四不坏净                             断三结
 --------------------------------------------------------
(对八正道、四圣谛、缘起如实知)==========> 断「身见(=我见)」
圣戒成就,不执取其他和解脱无关的戒律 =====> 断「戒禁取见」
对佛、法、僧有 100 % 信心 ================> 断「疑见」
 --------------------------------------------------------




         ==============================
           【证初果而没提禅定的记载】
         ==============================

● 在被母牛撞死的一刹那,从法眼净而证得阿罗汉。

   [例]《杂阿含经》卷 12 第 302 经
   ------------------------------------------------------------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
   不因他度,於正法、律心得无畏,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
   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寿作优婆塞,证知我。」

   阿支罗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阿支罗迦叶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
   清净,颜色鲜白。

   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
   「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
   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鉢,洗足,诣世尊所,
   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
   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於命终
   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趣?何处受生?彼何所得?」

   佛告诸比丘:「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於法,已般涅盘,汝等
   当往供养其身。」

   尔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6]受第一记。」

   (CBETA, T02, no. 99, p. 86, b3-23)
   ------------------------------------------------------------



● 刚刚闻法,当下就证得初果。

   试举一例明明白白讲「证得初果」的。(因为证得「法眼净」是否就
   是证得初果比较难确定,所以先不提。)

   [例]《杂阿含经》卷 37 第 1031 经
   ------------------------------------------------------------
   「长者白尊者阿难:「我今何所恐怖?我始於王舍城寒林中丘塜间见
   世尊,即得於佛不坏净,於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自从是来,家
   有钱财悉与佛、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共。」

   尊者阿难言:「善哉!长者!汝自记说是须陀洹果。」

   (CBETA, T02, no. 99, p. 269, b27-c3)
   ------------------------------------------------------------

   而当时给孤独长者证得初果须陀洹,经上是这样记载的:

   [例]《杂阿含经》卷 22 第 592 经
   ------------------------------------------------------------
   「尔时,世尊将给孤独长者往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系念。尔时,
   世尊为其说法,示、教、照、喜已,世尊说:「诸法无常,宜布施福
   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欲患、欲出,远离之福。」

   给孤独长者闻法、见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诸疑惑,不由他信,
   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心得无畏,即从座起,正衣服,为佛作礼,
   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从今日尽其
   寿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为优婆塞,证知我。」

   (CBETA, T02, no. 99, p. 158, b2-11)
   ------------------------------------------------------------



● 只要对三毒、十善如实知,即可证初果。

   [例]《杂阿含经》卷 34 第 964 经
   ------------------------------------------------------------
   佛告婆蹉:「我今当为汝略说善、不善法。谛听。善思。婆蹉!贪欲
   者是不善法,调伏贪欲是则善法;□恚、愚痴是不善法,调伏恚、痴
   是则善法。杀生者是不善法,离杀生者是则善法;偷盗、邪□、妄语、
   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是不善法,不盗,乃至正见是则善
   法,是为,婆蹉!我今已说三种善法、三种不善法。如是,圣弟子於
   三种善法、三种不善法如实知,十种不善法、十种善法如实知者,则
   於贪欲无馀灭尽,□恚、愚痴无馀灭尽者,则[9]於一切有漏灭尽,
   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
   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CBETA, T02, no. 99, p. 246, b24-c8)

   (略)

   「婆蹉白佛:「复置优婆塞,颇有一优婆夷受习五欲,於此法、律得
   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众多优婆夷在於居家,
   畜养男女,服习五欲,华香严饰,於此法、律三结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趣[1]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CBETA, T02, no. 99, p. 247, a2-8)
   ------------------------------------------------------------




         ==============================
           【如何证初果1:四预流支】
         ==============================

● 以下方法好像都没有特别说需要禅定 :P


   [例 1]《杂阿含经》卷 41 第 1125 经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须陀洹道分,亲近善男子、听正法、
   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CBETA, T02, no. 99, p. 298, c5-7)
   ------------------------------------------------------------


   [例 2]《杂阿含经》卷 30 第 843 经([注6])
   ------------------------------------------------------------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谓[10]流者。何等为流?」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流者,谓八圣道。」

   复问舍利弗:「谓[11]入流分。何等为入流分?」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四种入流分。何等为四?谓亲近[12]善男
   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复问舍利弗:「[13]入流者成就几法?」

   舍利弗白佛言:「有四分成就入流者。何等为四?谓於佛不坏净、於
   法不坏净、於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说,流者,谓八圣道。入流分者有四种,谓亲
   近善[14]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谓
   於佛不坏净、於法不坏净、於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CBETA, T02, no. 99, p. 215, b15-c1)
   ------------------------------------------------------------

   [注6] 入流分 vs 须陀洹分

    ◎ 四入流分 = 四预流支
         = 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 四须陀洹分 = 四不坏净
           = 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
           【如何证初果2:知道以下 16 件事】
         =====================================

● 经文主旨是如何成就「法不坏净」。以下任何一种都能成就「法不坏净」。

   [例]《中阿含经》卷 7〈29 舍梨子相应品 大拘□罗经第9〉
   ------------------------------------------------------------
   [0461b29] 尊者舍梨子问曰。贤者大拘□罗。颇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
   得正见。於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摩诃拘□罗尊者回答:

   01.知不善 (身、口、意不善行,即三恶行)、不善根(贪、□、痴)。

   02.知  善 (身、口、意  善行,即三妙行)、善根(不贪、不□、不痴)。

   03.知「食」的苦:有「四食」: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
                集:因「爱」便有「食」。
                灭:  「爱」灭则「食」灭。
                道:八圣道。

   04.知「漏」的苦:有「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
                集:因「无明」便有「漏」。
                灭:  「无明」灭则「漏」灭。
                道:八圣道。

   05.知「苦」的苦: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
                                求不得、略五盛阴。
                集:因「老死」便有「苦」。
                灭:  「老死」灭则「苦」灭。
                道:八圣道。

   06.知「老死」的苦:老:机能衰退、外表变丑。死:寿尽散灭。
                  集:因「生」便有「老死」。
                  灭:  「生」灭则「老死」灭。
                  道:八圣道。

   07.知「生」的苦:出生,而有了五阴。
                集:因「有」便有「生」。
                灭:  「有」灭则「生」灭。
                道:八圣道。

   08.知「有」的苦: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集:因「受」便有「有」。
                灭:  「受」灭则「有」灭。
                道:八圣道。

   09.知「取」(受)的苦:有「四取」:欲取、戒取、见取、我取。
                    集:因「爱」便有「取」。
                    灭:  「爱」灭则「取」灭。
                    道:八圣道。

   10.知「爱」的苦:有「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集:因「受」便有「爱」。
                灭:  「受」灭则「爱」灭。
                道:八圣道。

   11.知「受」(觉)的苦: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集:因「触」便有「受」。
                    灭:  「触」灭则「受」灭。
                    道:八圣道。

   12.知「触」(更乐)的苦:有「三触」:苦触、乐触、不苦不乐触。
                      集:因「六处」便有「触」。
                      灭:  「六处」灭则「触」灭。
                      道:八圣道。

   13.知「六处」的苦:有「六处」:眼、耳、鼻、舌、身、意。
                  集:因「名色」便有「六处」。
                  灭:  「名色」灭则「六处」灭。
                  道:八圣道。

   14.知「名色」的苦:名:受、想、行、识。色:四大及四大造色。
                  集:因「识」便有「名色」。
                  灭:  「识」灭则「名色」灭。
                  道:八圣道。

   15. 知「识」的苦:有「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集:因「行」便有「识」。
                 灭:  「行」灭则「识」灭。
                 道:八圣道。

   16. 知「行」的苦:有「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集:因「无明」便有「行」。
                 灭:  「无明」灭则「行」灭。
                 道:八圣道。


以上,也请各位师兄不吝补充指教,谢谢!<(_ _)>

=======================================================
 [注1]

《增壹阿含经》卷34〈40 七日品〉5:

「世尊告曰。於彼命终当生三十三天。展转生[*]□天.兜术天.化自在
天.他化自在天。从彼命终复还来生。乃至四天王中。是谓。阿难。□罗
先比丘七[5]变周旋天人之中。最後得人身。出家学道。当尽苦际。所以
然者。斯於如来有信心故。」(CBETA, T02, no. 125, p. 740, a12-17)


我个人的解读是:

由於□罗先长者对如来很有信心(成就「佛不坏净」?),所以很放心的
拖到命终前一天才出家,并「七变周旋天人」:在天上、人间「加起来」
共 7 次受生之後,在人间证得阿罗汉。(符合初果的特徵?)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219.71.39.56
阅读文章: 第 3157/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