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17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Re: [读经班讨论番外篇] 初果需不需要禅定力? 时间: 2010年 9月 2日 0:36:26 星期四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我忽然想到,成就四不坏净的其中之一就证得初果了,而四不坏净中 > > 有一项「圣戒成就」。戒还在定之前,所以初果好像还是有可能不一 > > 定需要定?:p > 我觉得这样切割的太严重了。 我也觉得我这种结论太武断,一定有什麽地方没有顾及到,只是我一时还 无法找出问题在哪 >_< > 三学的次第是戒定慧没错,但在学习上,应该是以持戒为基础,就进而修习定学。 > 如果只以持戒目标,却不往定学及慧学前进,那应该很难达到「圣戒成就」。 > 况且,「圣戒成就」是什麽意思?应该不是完全不犯戒就叫「圣戒成就」。 > 例如断戒禁取也是初果必要条件,完全不犯戒或许靠意志力可以达成, > 但如何才能断戒禁取?如何才能断身见及疑结? > 我想这应该不是只有努力持戒就可以达成的。 > 断身见及断疑都是慧,而心散乱者必难以成慧,所以定学的根基也不可或缺。 > 因此我觉得「圣戒成就」看来是以戒为主,但三学必不可少, > 只是行者的入手处与修习重点的差别有所不同而已。 我发现四不坏净和十念(六念)的前四念是相应的,只要以十念做为 七觉支之首的「念觉支」,增上修行,十念的每一念的确是可以各自 拆开、各自修行的,然而它们都是一乘道,都能自致涅盘。([注1]) 另一方面,关於四不坏净的修行,我读到一段关於「圣戒成就」的相 关经文,不过不叫「圣戒成就」,而是归类在「学相应」里,叫「增 上戒学」,但精神几乎一模一样,也和各位师兄一起参考: 《杂阿含经》卷 29 第 820 经: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增上戒学。谓比 丘重於戒。戒增上。不重於定。定不增上。不重於慧。慧不增上。 於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所以者何。我不说彼不堪能。若彼戒 随顺梵行.饶益梵行.久住梵行。如是比丘戒坚固.戒师常住.戒 常随顺生。受持而学。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 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 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学增上戒。」 (CBETA, T02, no. 99, p. 210, b20-29) ==================================== 这一经提到,若只有「戒」,最高可达初果(下一经则为 1-2 果); 「戒+定」,则可达三果;「戒+定+慧」,则可达四果。 另一方面,十念的任一念(包括念「戒」),若能配合七觉支的禅 定修行,经典上说可达涅盘。 所以我个人倒是觉得,「圣戒成就」(增上戒学)可能真的没有用 禅定的方法来修行,不然经上应该不会说只可达初果,而应该会说 可自致涅盘才对? 不过世尊和 Heaven 师兄所提到的这点真的值得好好思考: 到底什麽叫「圣戒成就」?为什麽戒成就了,可以断我见、戒取见、 疑见呢..... =============== [注1] 参考经典: 1. 十念(佛、法、僧、戒、施、天、休息、安般、身、死): 《增一阿含经》卷 2〈广演品〉3。 2. 六念(佛、法、僧、戒、施、天+七觉支): 《杂阿含经》卷 33 第 931 经。 3. 四种诸天天道(佛、法、僧、戒+七觉支): 《杂阿含经》卷 30 第 848 经。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5.43.158.138 |
阅读文章: 第 317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