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20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内: BudaDigest 标题: Re: [读经班讨论番外篇] 初果需不需要禅定力? 时间: Fri Sep 3 23:57:48 2010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根据庄春江居士整理的汉文巴利文对照 >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43.htm > > 下方的经文比对有提到: > > 北传经文的「内正思惟」,南传经文作「如理作意」(yonisomanasik[aa]ro) > > ([aa] 是 a 长音), > > 所以四预流支的正思惟应该不是指禅那。 > 我有听过这个名词耶,只是从来不懂是什麽意思 ^_^" > 所以「如理作意」听起来好像只是一般的思惟,就像大家现在在版 > 上讨论、思维法义这样吗? 「作意」在佛学辞典可以查到一些,我引用阿□达摩的白话文给大家参考: =================================== 七、作意(manasikara):此巴利文的直译意义是「心的造作」。作意是令心转 向目标的心所;通过它目标得以呈现於心。其特相是「指引」(sarana)相应法 朝向目标;作用是把相应法与目标连接起来;现起是面对目标;近因是目标。作 意有如船的舵,控制船的方向以朝向目的地;或有如马车夫,指挥已驯服的马 (相应法)朝向它们的目的地(目标)。应分别作意与寻两者:前者把相应法转 向目标,後者则把它们投入目标。作意是一切心不可或缺的识知因素;寻则是并 非不可缺少的特有心所。 =================================== 「如理作意」在阿□达摩关於心的分析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善念恶念,就在刹 那之间,不过细节不容易解释。 底下举例来说,不过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很精准。 看到桌上一张千元大钞,基本的分析就不用多说,眼见色,眼识生, 根境识三者和合触,接著还有一些术语叫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 在确定心之後,若此时「不如理作意」,可能生起的就是「贪根心」,产生三毒, 造下不善业。 若当时能「如理作意」,意思是心朝向目标时,能如理如实了解目标,则生起的 是「善心」,例如知道钱为身外之物,财产也是生灭无常法。 在生起眼识之前,大家都差不多,但之後能否如理作意,就是善念恶念的差别了。 所以 "如理作意" 或 "内正思惟" 并不是单纯的思惟讨论。 正如八正道的 "正思惟",用 "正志" 比较不会被误解。 《杂阿含经》卷28:「何等为正志?谓出要志、无恚志、不害志。」 (CBETA, T02, no. 99, p. 203, a9-10) "正确的起心动念" -- 我想白话一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典电子化讨论板 - 三藏十二部经, 部部电子见真迹 BudaTech |
阅读文章: 第 320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