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427/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akwos (五五)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我读杂阿含第一经遇到的问题 时间: Mon Apr 18 09:04:17 2011 ※ 引述《chessjim (nike)》之铭言: > 关於第一点,我发现有时候後面的经文讲的比较贴近实修 的确,有些只字片语在後头的经文会比前头详细,若你的疑问在於为什麽不将 後头比较详细的经文放到前头,那我倒可以为你说明。 :) 这是因为《轻松读懂杂阿含》的目的在於以最浅白的方式介绍《杂阿含经》, 而非创立或是改写它。因此在次序上只会依循原经典,而不会做任何的更动。 但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无论在导读或是读经拾得中,便尽量将有关的经文作连 结。譬如卷一第二经提到「於色当正思惟」时,在读经拾得中便提到有细说的 经文,如《杂阿含经》卷10第259经便如是。 至於为什麽在卷一第一经里都没有提到第八经?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在同一卷中 ,太相近了,为了避免繁锁而略去了。 也因此,若往後你发现 Wiki 上有漏掉不在同一卷中而有相互呼应的经文时, 欢迎随时提出。 ^_^ > 关於第二点,我认为要有禅定才能确定心理层面的分法 > 是这样吗? 这一点我是完全的赞同,也正因为如此才不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 ^^ 我想你应该知道,意识的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是佛洛依德所提 出的理论学说,但似乎没听说过他本人有任何的禅定经验。 而至於五阴的分法-色受想行识,则是佛陀当年深入禅定後所观察到的现象, 古今大德依之修行也有共同的结论。 因此,两者相较下,我们该相信一个没有禅定者的学说,还是一个不但具有禅 定,且已经被多方证明的说法呢?若是我的话,则会选择後者。 当然有些喜欢追根究底的人会满想知道佛洛依德的理论与佛法间的相互对应关 系,但在《轻松读懂杂阿含》中加入这些的话不但会使得整本书变得太复杂, 且读起来一点也不轻松,因此也就不提了。:Q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WWW: http://cbs.ntu.edu.tw |
阅读文章: 第 3427/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