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452/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内: BudaDigest 标题: Re: 我读杂阿含第一经遇到的问题 时间: Sat Apr 30 01:03:07 2011 ※ 引述《chessjim (nike)》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2就心理的各个层面这部分,我的困惑是为什麽分成"受想行识" > > > 而不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呢? > > 为什麽会用五蕴来分类,我也不了解,但我提供一些我的想法。 > > 在佛经中,分类其实有很多种。最基本可分为二类「名与色」。 > > 「色」可以再细分成四大,或是内五根与外五境。 > > 「名」法则细分成「受想行识」。若再细分下去,南传则分成 > > 28色52心所89心,俱舍则分成75法,唯识则分成百法。 > > 我想,所谓潜意识,是因为我们的不了解,才有这些分类。 > > 在佛经中,意识或潜意识,这些都是属於(识)。 > > 若再继续看杂阿含经,可以看到一些较细的分析,我举一例: > > 《杂阿含经》卷11: > > 「比丘!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 > > 触俱生受、想、思。」(CBETA, T02, no. 99, p. 72, c8-10) > > 这就是一个普遍性的心路过程,缘眼与色(色)生眼识(识),後来又生出 > > (受)(想)(思),这是最主要的心理表现,之後又会有许多心理作用, > > 那些和(思)都被归类为(行),所以才说「受想行识」是最主要的分类。 > 非常感谢你的解说 刚好看到一段印顺导师提起五蕴安立的看法: 五蕴说的安立,由「四识住」而来。佛常说有情由四识住,四识住即是有情的情识, 在色上贪著——住,或於情绪上、认识上、意志上起贪著,执我执我所,所以系缚而 流转生死。如离此四而不再贪著,即「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 涅盘」(杂含卷三.六四经)。综合此四识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蕴,这即是有情的 一切。--《佛法概论》第四章 有情与有情的分析 《杂阿含经》卷3:「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 生长;於受、想、行,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 (CBETA, T02, no. 99, p. 17, a1-3)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健康饮食 - 养生要诀, 素餐好康倒相报. BudaFood |
阅读文章: 第 3452/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