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49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的广说
时间: Sun May 15 22:06:57 2011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今天有同学问到《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
> http://0rz.tw/5ZLaR
>     释迦牟尼佛说:
> 「当觉六入处,若彼眼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灭,法想则离。」
>     弟子听不太懂,而请阿难广说,阿难则解释道:
> 「世尊略说者,即是灭六入处,有馀当说故,言眼处灭,色想则离。
> 耳、鼻、舌、身、意入处灭,法想则离。」
>     阿难说的和释迦牟尼佛说的有何不同?为什麽阿难是广说?

刚对照了三个版本,我说一下我的理解:

北传杂阿含:

===========================================================
「....比丘!於彼入处当觉知,若眼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灭,
法想则离。」
佛说:「当觉六入处。」
===========================================================

这是佛告诉比丘,於六入处要觉知,接著又说:「若眼灭,色想则离。
耳、鼻、舌、身、意灭,法想则离。」我想是中间这一段令比丘众不解。

最後又说:「当觉六入处。」
这个就是前面提到於六入处要觉知,这应该也不会有疑问。

所以比丘问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回答:「世尊略说者,即是灭六入处有馀当说故。」

我个人的理解是,阿难回答比丘众,佛陀说的那一段,是在描述「灭六入处有馀」
--也就是无馀涅盘的境界,所以阿难的解释只是在指出这一点。


我想并不是佛陀立刻要比丘众想办法灭去眼入处乃至六入处,而是要比丘在眼入处
觉知,但同时也告诉他们,若有一天六入处都灭了(无馀涅盘),色想及至法想也
都没了,这应该算是在教导他们关於涅盘的描述。

*** *** ***

元亨寺版本:

===========================================================
於此,汝等为自己应不放逸,常防护正念。
然而,诸比丘!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耳
之……鼻之……舌之……身之……意之灭,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
===========================================================

一开始世尊也是教导要不放逸,要防护正念。接著也说出:
眼之灭,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意之灭,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

这一段就是比丘们所不解的,因此比丘们才提出底下的问题:

===========================================================
时,世尊离去未久,此等比丘心生思念:「诸友!世尊为吾等说:「诸比丘!
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耳之……鼻之……
舌之……身之……意之灭,以离法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如是简略说示此教而
未详细解说其意义
===========================================================

底下则是阿难尊者的解释:

===========================================================
如是诸友!世尊之略说示教,而未详细解说其意义,余如是知此教之意义。
「诸比丘!然则,此为须知之境。眼之灭,以离色想之欲,此为须知之境。」
诸友!於此,世尊乃说示六处之灭尽也。
===========================================================

同样地,阿难尊者也是说明这就是指「六处之灭尽也」。

我手中的电子版有底下的注解,但我不知元亨寺原书有没有这种注解?

「六处(处於上面译为境,同一原语)之灭尽谓涅盘。」

*** *** ***

同样,对照庄春江居士的译本: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11.htm

===========================================================
学友们!世尊根据这六处灭而说:『比丘们!因此,在这里,那处应该被体会,
眼被灭之处,则色想被灭;那处应该被体会……(中略)意被灭之处,则法想被灭。
那处应该被体会。』
===========================================================

上面这一段就是阿难回答说,世尊所说的内容是根据六处灭而说的。
庄居士最底下也有一段注解,节录如下:

11.「若眼灭,色想则离」、「眼被灭之处,则色想被灭」(...巴利文略...),
菩提比丘依锡兰本英译为「眼终止之处,则色的认知褪去」(where the eye cease
and perception of forms fades away),并解说这是指涅盘的境界。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健康饮食 - 养生要诀, 素餐好康倒相报.                             BudaFood
阅读文章: 第 3499/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