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532/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内: BudaDigest
标题: Re: 为何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少逐现在五欲功德,逐未来世转复微少?
时间: Sat May 21 21:43:49 2011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那我可以直接认为  五欲=物欲=感官之欲=色蕴之欲  吗?
> > 我觉得不够完整。
> > 虽然五欲主要是指五根与五境产生的贪欲,但依缘起来说,
> > 六入->触->受->爱
> > 要产生贪爱,受蕴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不应该简化为色蕴之欲。
> 也对,贪欲的本身的确也包括受、想、行蕴整个过程。那如果将「色
> 蕴之欲」改成「四大之欲」会不会好一些?

四大的□围更小了,色蕴至少还包含四大与四大所造色。

重点是这样改是有什麽目的?

「五欲」虽然不是很精准的分类法或教导,但很容易懂。
而且刚好可以教导大家要守护六根。

若改成「四大之欲」,可能一般无法立刻与现实产生联想。

例如物理学家可能也改成「质子、电子与中子之欲」,看起来或许合理,
但要知道目的是为了什麽。


> 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六入处」类似於发生事件的「地点」,而
> 「五蕴」则类似於在该地点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这样?

若是分成物质面与精神面来谈。六入处的分类法偏向物质面,
精神面就是「意根与法尘」,其他都是物质面,再依一般人最明显的认知,
区别成眼耳鼻舌身。因为这是偏重在物质,说是「地点」也可以啦。

五蕴的分类法则偏重在精神面,物质面就是「色蕴」,其他细分成「受想行识」。
这也不一定是一连串事件,当下一个点就可以分出五蕴了。

所以我觉得这只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所提出的分类法,
为了适用在不同的教导。

> ●《杂阿含经》卷2第41经
> 「云何色如实知?
> 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略)

> 所以我会理解成,有 ------
>
> 色:眼色、耳色、鼻色、舌色、身色

因为色的□围很广,五净色只是很小的部份,而且都还是不可见的。
若只列五净色,那些广大的可见色都没被包含进来了。

所以这里还是用原来的四大与四大所造色比较好。

> 受:眼受、耳受、鼻受、舌受、身受、意受
> 想:眼想、耳想、鼻想、舌想、身想、意想
> 行:眼行、耳行、鼻行、舌行、身行、意行
> 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 不过 Heaven 师兄的缜密严谨真是值得学习!请教 Heavne 师兄,
> 「六根各自有五蕴的运作」这个概念,不知应该如何表达会更精
> 准呢?

这要看你想表达什麽了。
否则五蕴与六根是二个不同的分类法,彼此都有关系。
我是觉得很难一言以蔽之。

下表就有五蕴与十二入处的关系了. :)

> > 【对照四究竟法与蕴、处及界】
> > ┌—————┬————┬————┬————┐
> > │ 四究竟法 │ 五蕴 │ 十二处 │ 十八界 │
> > ├—————┼————┼————┼————┤
> > │     │    │ 眼处 │ 眼界 │
> > │     │    │ 耳处 │ 耳界 │
> > │     │    │ 鼻处 │ 鼻界 │
> > │     │    │ 舌处 │ 舌界 │
> > │     │    │ 身处 │ 身界 │
> > │ 二十八色 │ 色蕴 │    │    │
> > │     │    │ 色处 │ 色界 │
> > │     │    │ 声处 │ 声界 │
> > │     │    │ 香处 │ 香界 │
> > │     │    │ 味处 │ 味界 │
> > │     │    │ 触处 │ 触界 │
> > │     │    ├————┼————┤
> > ├—————┼————┤    │    │
> > │     │ 受蕴 │ 法处 │ 法界 │
> > │五十二心所│ 想蕴 │    │    │
> > │     │ 行蕴 │(微细色+│(微细色+│
> > ├—————┼————┤ 心所+ │ 心所+ │
> > │ 涅 盘 │ (无) │ 涅盘) │ 涅盘) │
> > ├—————┼————┼————┼————┤
> > │     │    │    │ 眼识界 │
> > │     │    │    │ 耳识界 │
> > │     │    │    │ 鼻识界 │
> > │ 八十九心 │ 识蕴 │ 意处 │ 舌识界 │
> > │     │    │    │ 身识界 │
> > │     │    │    │ 意 界 │
> > │     │    │    │ 意识界 │
> > └—————┴————┴————┴————┘
> 这个表格真是好资料,可是超难打的啊!真是感谢 Heaven 师兄
> 提供 <(_ _)>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阅读文章: 第 3532/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