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53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站内: BudaDigest 标题: Re: 《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的广说 时间: Sat May 21 22:20:24 2011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小的今天重读卷8,发现《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呼应三法印 > 当中的第二法印「无想解脱门」:观六境皆灭,离诸有想。 > 而比较有趣的是,三法印是要依照次第集满三个,再加上後续 > 尽除我慢等等动作,才是完全解脱,光达到「无想解脱门」还 > 不够解脱。 > 也就是说,也许世尊在《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上面所略说的, > 是如何透过灭六入而达到无想解脱门的状态;而阿难尊者则补 > 充,达到无想解脱门,就是能通往涅盘的方法(「世尊略说者, > 即是灭六入处有馀当说故」)。这样? > 以下是四部经文的对照: 我觉得《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不是要透过灭六入而达到无想解脱门的状态。 因为六入处灭已经是般涅盘,已经达到目的了,而无想解脱门只是方法。 211经佛陀是说六入处灭,则诸想一定灭,我想这算是教导「涅盘寂静」。 是在告诉比丘涅盘就不可能会再生出诸想了。 而法印经则是教导比丘因为住三摩地,而达到诸想灭尽。 此时六入处并没有灭,只是六入处的诸想灭尽,这才是修习无想解脱门的开始。 而三解脱门最终的目标,即是证般涅盘,不受後有,最後才是六入处灭尽。 大概可简化成底下二种状态来说明: 六入处灭(涅盘)-->(必然)诸想灭尽。 (修习三摩地)诸想灭尽(无想解脱门)-->未来可证涅盘(六入处灭尽) > ●《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 > (世尊说:) > 「所以者何?眼见色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 > 鼻、舌、身、意法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故, > 比丘,於彼入处当觉知,若眼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 > 意灭,法想则离。」 > (阿难说:) > 「世尊略说者,即是灭六入处,有馀当说故,言眼处灭,色想 > 则离。耳、鼻、舌、身、意入处灭,法想则离」 > ●《佛说法印经》: > 「复次住三摩地。观诸色境。皆悉灭尽。离诸有想。如是声香 > 味触法。亦皆灭尽离诸有想。如是观察名为无想解脱门。」 > (CBETA, T02, no. 104, p. 500, c13-15) > ●《杂阿含经》卷3第80经: >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 > 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 ●《佛说圣法印经》: > 「即时辄见除诸色想、声想、香想,以故谓言至於无想,故曰 > 无欲,尚未得消自大□慢,至於禅定清净见也。」 > (CBETA, T02, no. 103, p. 500, a22-24)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狮子吼读经班,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阅读文章: 第 353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