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54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akira (管窥天) 标题: Re: 《杂阿含经》卷8第211经的广说 时间: 2011年 5月22日 1:42:08 星期日 花了点时间将经文重看一遍,有一些想法提供诸位先进参考: 《杂阿含经》卷8:(二一一)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禅思思惟:『自心多向何处观察?』 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少逐现在五欲功德,逐未来世转复微少; 我观多逐过去五欲心已,极生方便,精勤自护,不复令随过去五欲功德。 我以是精勤自护故,渐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汝等诸比丘亦复多逐过去五欲功德,现在、未来亦复微少, 汝今亦当以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故,增加自护,亦当不久得尽诸漏, 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所以者何?眼见色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耳、鼻、舌、身、意法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是故,比丘!於彼入处当觉知,若眼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灭,法想则离。」 ----------------------------------------------------------------------------------- 这整段是 世尊开示的内容,先将经文整理一下,看起来比较清楚。 由整段的脉络来看,「於彼入处当觉知,若眼灭,色想则离。」 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为「眼见色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应如实知见, 因缘灭时应「精勤自护,不复令随过去五欲功德」,故而「色想则(即)离」? 换句话说,也就是如同《杂阿含经》卷13(三○五)所说: 「若於眼如实知见,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 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见已於眼不染著.............. 不染著故,不相杂、不愚□、不顾念、不系缚,损减五受阴, 当来有爱,贪、喜,彼彼染著悉皆消灭, 身不疲苦,心不疲苦,身不烧,心不烧,身不炽然,心不炽然,身觉乐,心觉乐; 身心觉乐故,於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消灭,如是纯大苦聚阴灭。」 (CBETA, T02, no. 99, p. 87, b15-29) ----------------------------------------------------------------------------------- 尊者阿难语诸比丘:「谛听,善思,於世尊略说法中,当为汝等广说其义。 世尊略说者,即是灭六入处。有馀当说,故言眼处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入处 灭,法想则离。 世尊略说此法已,入室坐禅,我今已为汝等分别说义。」 ----------------------------------------------------------------------------------- 重新读了一次《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六四)的部分, 这才发现「有馀之说」应该是指「对经说中馀义未尽部分提出的说明」... 因此,这边 阿难尊者提出的说明,大概也就是把 世尊补充说明的部分指出来、分辨清楚就完 工了。 上次没时间仔细看....一时不察,还真的以为有部经典叫做《有馀经》的说...XD 祝 身心自在 福慧双修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75.181.209.130 |
阅读文章: 第 354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