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552/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elon888 (melon) 标题: Re: 为何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少逐现在五欲功德,逐未来世转复微少? 时间: 2011年 5月22日 15:19:11 星期日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四大的□围更小了,色蕴至少还包含四大与四大所造色。 > 重点是这样改是有什麽目的? > 「五欲」虽然不是很精准的分类法或教导,但很容易懂。 > 而且刚好可以教导大家要守护六根。 > 若改成「四大之欲」,可能一般无法立刻与现实产生联想。 > 例如物理学家可能也改成「质子、电子与中子之欲」,看起来或许合理, > 但要知道目的是为了什麽。 谢谢 Heaven 师兄的指正。 我只是想更了解这些不同名词的教导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後尽量 用我自己的话说出我的理解,方便各位师兄修正而已,其他的倒 没考虑太多 :p > 若是分成物质面与精神面来谈。六入处的分类法偏向物质面, > 精神面就是「意根与法尘」,其他都是物质面,再依一般人最明显的认知, > 区别成眼耳鼻舌身。因为这是偏重在物质,说是「地点」也可以啦。 > 五蕴的分类法则偏重在精神面,物质面就是「色蕴」,其他细分成「受想行识」。 > 这也不一定是一连串事件,当下一个点就可以分出五蕴了。 > 所以我觉得这只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所提出的分类法, > 为了适用在不同的教导。 有道理,谢谢。 > 因为色的□围很广,五净色只是很小的部份,而且都还是不可见的。 > 若只列五净色,那些广大的可见色都没被包含进来了。 > 所以这里还是用原来的四大与四大所造色比较好。 的确这样比较好。 > 这要看你想表达什麽了。 > 否则五蕴与六根是二个不同的分类法,彼此都有关系。 > 我是觉得很难一言以蔽之。 > 下表就有五蕴与十二入处的关系了. :) 谢谢,那我再好好消化一下 :) -- ================================================= 昨天落,今天落,明天落,天天落叶。 昨天扫,今天扫,明天扫,香烤地瓜。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185.72.61 |
阅读文章: 第 3552/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