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61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akira (管窥天) 站内: BudaDigest 标题: Re: 杂阿含经卷三68经读经拾得 时间: Thu Jul 28 01:08:48 2011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眼识是有了六入之後, 也就是有了眼根, 有了色尘, 二者接触, 当下才有眼识生起的. > 眼识并不是入胎就有. 所以经文才会说 "缘眼、色,眼识生。" > 是先有眼, 才会有眼识. > 所以初生之识, 应该只是意识, 等到五根之各根生长齐全, 与外界接触时, 才产生各识. ------------------------------------------------------------------------------- 《大生义经》卷1:「 复次此名色法以何为缘。所谓识法为缘。由识法故即有名色。识法若无名色何有。 此识法者。最初受生居母胎藏依羯逻蓝。识法具已无所增减。识因缘故而生诸蕴。 ^^^^^^^^^^^^^^^^^(受精卵) ^^^^^^^^^^^^^^^^^^ 如是名色圆满具足。当知此识与彼名色。互相为缘而得生起。 复次。当知此识缘者即是名色。是故识为名色缘。名色为识缘。 由如是故苦果生起。苦果既生即有老死相续而转。由此集此因此生此缘。 是故苦果是虚妄法而不究竟。如是因缘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 如是即得一大苦蕴集。」(CBETA, T01, no. 52, p. 845, a28-b23) ------------------------------------------------------------------------------- 依十二因缘的次第来看,应该是 「识→五蕴→六入」,最初受生之时还没有六根, 所以此识应该不是「意识」。 而且,「行缘识」之识的定义是「六识身」(六身识),也应该不会只有意识。 所以小弟的看法是,此识应该是「依前所造业行」而有, 而不是「名色缘六处」之後才生出的六识。 > > 收到资讯的当然是识受阴...所以才称为"受"... > > 不过,小弟觉得这里的眼识指的是"signal"(所别知相)而不是"receptor"(别知相)... > > 不然的话,「眼不及色,眼识不生」,眼根坏了就没有眼识身,好像有点说不通。^^; > 这里的 "受" 与 "五取蕴" 的 "取" 是同义, 意思是 "执取" 的意思. > 看你的写法, 是不是认为有个 "识受阴" 在接受资讯? > 如果是这样, 那 "资讯" 又是什麽? 眼识吗? ------------------------------------------------------------------------------- 《杂阿含经》卷2:「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阴及受阴。云何为阴? 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阴。随诸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彼一切总说受、想、行、识阴,是名为阴。 云何为受阴?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贪欲、□恚、愚痴 及馀种种上烦恼心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受阴。」 」(CBETA, T02, no. 99, p. 13, b14-22) ------------------------------------------------------------------------------- 五阴、五受阴的定义如上,并不是单纯的「识知」。 以其执取过去、现在、未来诸识而生种种烦恼心法,所以才称为识受阴。 > 我所理解的模型, 就是眼根接受到色法, 产生眼识. > 眼识就是 "看到了" 的状态. 它不是 signal , 因为它後面没有接受者. > 但眼识也不是 receptor , 因为它是刹那生灭, 并没有要接受什麽讯息. > 当眼识出现, 就是知道 "我看到了" 的心理活动. > 只是那个 "我" 是不存在的, 其实只有 "看到了" 本身. > 这些看法供参考了. 小弟的看法是,识受阴执取诸识境界,而为「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之处, 实为因缘所生,无常、苦、空、无我。 ------------------------------------------------------------------------------- 《杂阿含经》卷13:「尔时,世尊告彼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有二法。 何等为二?眼、色为二……」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 眼、色缘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四无色阴、眼、色, 此等法名为人,於斯等法作人想、众生、那罗、摩[少/兔]□、摩那婆、士夫、 福伽罗、耆婆、禅头。 「又如是说:『我眼见色,我耳闻声,我鼻嗅香,我舌□味,我身觉触,我意识法。』 彼施设又如是言说:『是尊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受苦乐、 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分齐。』比丘!是则为想,是则为志,是则言说, 此诸法皆悉无常、有为、思愿缘生;若无常、有为、思愿缘生者,彼则是苦。 又复彼苦生,亦苦住,亦苦灭,亦苦数数出生,一切皆苦。若复彼苦无馀断、 吐、尽、离欲、灭、息、没,馀苦更不相续,不出生,是则寂灭,是则胜妙。 所谓舍一切有馀、一切爱尽、无欲、灭尽、涅盘。 耳、鼻、舌,身触缘,生身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四是无色阴, 身根是色阴,此名为人……」如上说,乃至「灭尽,涅盘。缘意,法生意识、 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四无色阴、四大,士夫所依,此等法名为人……」 如上广说,乃至「灭尽、涅盘。若有於此诸法,心随入,住解脱不退转, 於彼所起系著,无有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则为见法。」 」(CBETA, T02, no. 99, p. 87, c23-p. 88, a19) ------------------------------------------------------------------------------- 话说,这会不会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原始出处? 敬请参考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
阅读文章: 第 361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