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75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杂阿含经卷9第241经经文导读 时间: Sat Oct 6 14:45:48 2012 根据很久以前读经班的问答,加入以下导读,若有建议还请告知: [第241经经文导读] 不能善护根门,六根执著六境的结果,就是无法解脱、沈溺於轮回。 因此佛陀常教导比丘,不要像凡夫般,沈迷於五欲,否则就白出家了 。此经就是佛陀警告比丘们的开示。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比丘,宁以火烧热铜筹, > 以烧其目,令其炽?然,不以眼识,取於色相、取随形好。所以者何 > ?取於色相、取随形好故,堕恶趣中,如沈铁丸。 那时,佛陀告诉比丘们:「比丘啊,即使是愚痴无闻的俗人,宁可拿 烧红炙热的铜条来烧自己的眼睛,让眼睛烧起来,也不要以眼识去执 取显著或微细的各种影像。为什麽呢?因为执取各种影像,最终会导 致堕於恶道,像铁球沈入水中。」 这边说的「眼识取於色相」,有二种层次: 1. 眼根接触影像、生眼识,而「看到」,这是感官自动运作、生物本 能的执取,得要睡眠时或禅定中关掉眼根,眼根才不会看到色相。 2. 眼根接触影像、生眼识,而「看到」後,所看到的讯息传送到意根 ,意根接著对所看到的加以认知(意识)、执取。这是每天无时无 刻的起心动念,由意而执取,也能由意而舍弃。若意识能舍、能无 我,就是解脱自在。 通常1要在禅定中才能训练关掉,而2则是在行住坐卧间都能以正念避 免执取。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是如此,就不一一重覆解说了。 > 「诸比丘,睡眠者是愚痴活、是痴?命,无利、无福,然诸比丘宁当 > 睡眠,不於彼色而起觉想;若起觉想者,必生缠缚诤讼,能令多众 > 起於非义,不能饶益安乐天人。 「比丘们,睡眠是愚痴的过活、是虚度生命,没有利益、没有福报, 但是比丘们宁可睡眠,也不要对色相而生起思想;若生起思想的话, 就会生起贪欲缠缚、□恚争辩,使得众人得不到利益、不能利益世间。」 佛陀之前比喻说宁可破坏眼、耳、鼻、舌、身,也不要执著於色、声 、香、味、触。那意根呢?意根是无形的,不像前五根能用物理手段 破坏,因此这边以睡眠来比喻宁可减少意根的作用,也不要执著。 此处说「不於彼色而起觉想」,为什麽在谈意根的时候提到「色」? 如同上段导读中2提到的,意根所认知的,是前一刹那的六根所传来的 讯息(例如眼见色),执著了就会有後续的思想。所谓「意根」识知 「法」,六根所传来的讯息都是「法」。 「若起觉想者,必生缠缚诤讼」,其中「起觉想」是痴,「缠缚」是 贪,「诤讼」是□。 > 「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今宁以炽然铁枪以贯其目,不以眼 > 识取於色相,堕三恶趣,长夜受苦。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眼无 > 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 > 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耳、鼻、 > 舌、身入处当如是学:『宁以铁枪贯其身体,不以身识取於触相及 > 随触好故,堕三恶道。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身无常、有为、心 > 缘生法,若触、身识、身触、身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 > 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 「有智慧的佛弟子要作这样的学习:『我今天宁可以炽热的铁枪穿刺 眼睛,也不要以眼识执取色相,堕入三恶道,长夜受苦。我从今天开 始应当正确的思惟:「观察眼根是无常的、是因缘造作的有为法、是 缘於心而生的法;而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生起的眼识、 由眼根、色境、眼识三者和合生起的眼触,而由眼触缘生的感受,内 心觉得苦、乐、不苦不乐,这些都是无常的、是因缘造作的有为法、 是缘於心而生的法。」』对耳、鼻、舌、身等入处也都要作这样的学 习。」 本段讲多闻圣弟子对於前五根该有的正思惟,下段则讲对於第六根( 意根)该有的正思惟: > 「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睡眠者是愚痴活、痴*命,无果、无利 > 、无福,我当不眠,亦不起觉想,起想者生於缠缚诤讼,令多人非 > 义饶益,不得安乐。』 「有智慧的佛弟子作这样的学习:『睡眠是愚痴的过活、是虚度生命 ,没有利益、没有福报,我不该贪睡,也不要对六境生起思想,若生 起思想的话,就会生起贪欲缠缚、□恚争辩,使得众人得不到利益、 不能安乐。」 睡眠中,虽然前五根关闭了,意根的作用也减弱,但作梦时意根仍能 运作。前面佛陀曾打比方说「宁当睡眠,不於彼色而起觉想」,但当 然用功修行的佛弟子,并不会贪睡,醒时也尽量避免意根起觉想。 >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於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 > 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 > 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 > 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有智慧的佛弟子作这样的观察的话,於眼根厌足、不再执著,而眼 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生起的眼识、由眼根、色境、眼识三 者和合生起的眼触,而由眼触缘生的感受,内心觉得苦、乐、不苦不 乐,也都厌足,而不爱乐,不爱乐而能自在解脱。耳、鼻、舌、身、 意也是如此。」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典电子化讨论板 - 三藏十二部经, 部部电子见真迹 BudaTech |
阅读文章: 第 375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