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81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Re: [未初禅亦可能依慧解脱] <杂阿含、十四、三四七> 时间: Sat Jan 19 01:49:09 2013 感谢 hank 转述大愿法师此段采信南传译本,而有更合理的解释。 也感谢庄春江居士的翻译,让我们能作确实的比对。 这段《杂阿含经》的经文是蛮难搞的,简单讲,阿含经中常讲阿罗汉 必须定慧兼具,但这段讲有比丘说自己是「慧解脱」,而且没有初禅 、二禅、三禅、四禅。 相对应的南传经文,这边不是讲说比丘们没有初禅、二禅、三禅、四 禅,而是讲说这些比丘们没有神通以及无色定。这听来蛮合理的,在 佛教来说,的确神通和四无色定不是证阿罗汉的条件,阿罗汉的确不 须要有神通,虽然说证阿罗汉之後若想要的话是可以修成神通(但阿 罗汉本身也不见得有兴趣修成神通了)。另外,『摩诃僧□律』也有 相对应的记载,和南传相近。因此较有可能北传杂阿含经误译此段。 1. 杂阿含经: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所传 2. 相应部尼柯耶:上座部的「分别说部」所传 3. 摩诃僧□律:大众部所传 2、3记载得都一样,只有1出现不同的记载,而且此记载有违四阿含 其馀大多数经文的记载,因此1误译的可能性较高。也就是说「阿罗 汉不见得有神通和四无色定」,而不是「阿罗汉不见得有初禅至四禅 」。 Ab Tsai 的解释法是将北传这边的「慧解脱」认定为不是「阿罗汉」, 只是某种形容词,是说比丘自己很有信心以後将能达成阿罗汉,而反 对解说此经讲「有慧解脱阿罗汉」(热狗阿罗汉)。现在看到南传及 『摩诃僧□律』,都没讲初禅至四禅,看来这段经文的确不宜用作「 慧解脱阿罗汉」存在的证据。 南传注释书倒是在此经文注释「有慧解脱阿罗汉」,虽然南传此段经 文没这麽讲。不知道南传注释书为什麽这边会冒出慧解脱阿罗汉?南 传法师有「纯观乘者」的修法,因此南传反而有人在此段改采信北传 《杂阿含经》的说法。这也蛮有趣的,北传有法师采信南传此段,而 南传有法师采信北传此段。甚至学者 Combrich 教授认为北传的《杂 阿含经》中的须深经比巴利藏的该经更「原始」,不过 Combrich 教授对此段北传经文的解读似乎有误。 可注意的是,我没记错的话,南传注释书以及很多古代的「论」都号 称是实修极高的圣者著的,但里面明明白白就是有错误,例如认为意 根所依在心脏(现代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跟脑有关而不是心脏),以及 有慧解脱阿罗汉。除了可能是传抄当中的错误外,一种解释是那些论 著的作者不见得真的是阿罗汉,另一种解释是阿罗汉不是「全知」的 ,仍然是要根据世间的义理来作事情的判断,如果他们的师父跟他们 说某种理论,而这种理论不算是违反他们自证的解脱境界,那麽他们 也只是随俗而说。(例如纵使阿罗汉自己是俱解脱,但自己是俱解脱 不代表其他人绝对没有慧解脱的,而其师父说过有慧解脱阿罗汉,可 能也就这样传下去了?) 基於依法不依人的立场,个人较倾向认同此处不代表有慧解脱阿罗汉, 阿罗汉的基本定义还是定慧兼具的。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的看法,这 些就要由每个人自行研习後判断了,最好是证个阿罗汉了 :)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阅读文章: 第 381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