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86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Re: 《杂阿含经》第232经的「常、□、不变易法空」 时间: 2013年 9月15日 11:19:27 星期日 ※ 引述《xmac (玉风令)》之铭言: >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後一句可作常恒不变易解吧 > 但前一句呢 > 是诸法,应是指般若波罗蜜多法吧 > 如果作 是诸法=空相 >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这样解,则般若波罗密多=常恒不变易 > 但 > 也可以解为 > 般若波罗密多法本身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亦照见为空,此空,与色受想行识等等的空,稍 有差异,故称空相。 > 色受想行识等等,照见为空,具体的叙述与形容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但般若波罗蜜多的空相,具体的叙述与形容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玉风令师兄:说的甚是。 > 故依我个人的理解为 > 常恒不变易是用来形容法之空、空of法,并非对於法本身性质的叙述 > 即心经中用常恒不变易来形容般若波罗密多的空相,空相of般若波罗密多,并非对般若波罗 密多本身性质的叙述 > 个人浅见,谬误请指正 但此段我的看法如下,请您参考: 有时真要只用文字、语言来说「空」、「般若」智慧,确有其某种程度难表达完整之处。一般 我们都知道「般若波罗密多」,「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罗密多」指的是到彼岸,也就是 「般若波罗密多」指的就是「到彼岸的智慧」。 所以「心经」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说菩 萨能深切依「到彼岸的智慧」施行,则能澈底洞见色、受、想、行、识是「空」也就是「空 性」而无所执、无所著,因而能度一切忧悲恼苦集而得大自在。 我说「空」而强调用「空性」说,纯粹是个人认为本人比较更能看清「空」的意义与方便说 明。当然「利根者」谈到「空」他就一目了然,何需像我如老太婆的裹脚布说了又臭又长。 我的看法「空」就是=「空性」,因为有许多佛教典集,多有「空」与「空性」互用,不是我 发明或独说。此「性」指的是特性与性质应该是说的通。 我前篇提过:我们深入探究「空」,你会发现不见住处,亦无相貌,但有名字。 既然「空」,事不见住处,亦无相貌,但只有名字。那麽抱歉就只有您亲证的当下,您才能真 正体证啥是「空」。要透过文字、名相向吾辈凡夫说明非我们境界的状况,经典、论典,也只 能以特性告诉我们「空」为何物。如果我们能依对「空」的性质,也就是「相似空」来修行必 然我们是走在「波罗密多」的道路上。 如「心经」讲:「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正是在讲「空」的性质? 在此可能要补述一下何谓「相」,「相」不是单指「色」或东西的形状、颜色之相。其实也包 括其他「法」的现象、特质也叫「相」。「有为法」就是呈现苦、无常、变易、无我的特质之 相。「空」就是具有「寂静无生」,「涅磐」的无为法特质之相,与此有故彼有,此有故彼 有,的众因缘生法有为法的特质之相。 说到俗谛的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常、□、不变易的。但在「空」或「空性」或「法空」上是 一切法的特性与规则,因此特性与规则它是常、□、不变易的。因为「有为法」、「无为法」 必然是依托在「空性」上,所以才能「空不碍有」,「有不碍空」 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常、□、不变易的,但这世界依於此不变的「空的特性」在运转, 如我们的「心」能与这「空的特性」相应,那麽你就具有「般若波罗密多」的「空性」智慧, 也就是说走在「波罗密多」的道路上。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51.146.150 |
阅读文章: 第 386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