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387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Re: 《杂阿含经》第232经的「常、□、不变易法空」
时间: 2013年 9月17日 19:14:22 星期二

   刚好在facebook有为黄师兄问:您説「常、□、不变易法空」可否解释为:「 没有:常、
□、不变易法」?
借此问题我回答如下,希望能使我前述能更加清楚。
我的回答:
  黄师兄,我想解释为: 「没有:常、□、不变易的因缘所生的有为法」,或许比较恰当。不
恰当说: 「 没有:常、□、不变易法」。
因为「法」包括「有为法」、「无为法」。
1.「有为法」因为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此有为法会因为不同的因缘和合,而产生变
动,所以是无常、不□久、变易之法」。
2.「无为法」就是无因缘造作的理法,也就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
再者「无为法」有六法:
一、虚空无为
  虚空遍一切处,既是虚空,自然无生灭变化,故名虚空无为;
二、择灭无为
  择是拣择,灭是寂灭,又名涅盘,择灭无为就是用真正的智慧去选择佛法,修成涅盘之
果,证入无为之境;
三、非择灭无为
  一切有为法,皆是仗因托缘而生起的,如果没有能生之缘,或有因而无缘,则毕竟不生,
这就是非择灭的意思。再者,无为法的法性,自体本来清净,没有烦恼,既然没有烦恼,也就
用不著去拣择智慧来灭除,这也就是所谓的非择灭无为;
四、不动无为
  说的是色界第四禅的禅定情形。佛经说,世界进入坏劫时,发生火水风大三灾,动摇全世
界,唯有四禅天,火水风三灾都不能到达,这种三灾不至,烦恼不生所显现的无为,就叫做不
动无为;
五、想受灭无为
  想是想像,受是感受,也就是五蕴中之受、想二蕴,佛教所说的最高禅定叫做灭尽定,又
叫做灭想受定,想、受不起了,无为境界就会显现,这种一切想、受都不生的无为境界,就是
想受灭无为;
六、真如无为
  真者真实不虚,如者如常不变,这种既真实不虚而又如常不变的真如理体,就是诸法没有
生灭的无相无不相的真如实相,断除了我、法二执,才能证得真如无为。

     而我提的「空」或「空性」就是指的“真如实相”无为为体,包含了1.择灭无为、及2.
非择灭无为。
1. 择灭无为的灭是寂灭之意,又名涅盘。也就是我前篇所提「空」原本「空寂」,为「中
论」无生之空寂相。故「中论」云:「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
生。」。
2.「法空」就如「无为法」中的非择灭无为法:一切有为法,皆是仗因托缘而生起的,如果没
有能生之缘,或有因而无缘,则毕竟不生,这就是非择灭的意思。而此非择灭的无为法为一切
有为法的运行的不变的准则,所以才说「法空为常、□、不变易」。所以「中论」云:「众因
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
不是空者。」
   邱师兄好意一再提省,讨论中「佛法」、「一切法」、「有为法」、「无为法」要能区分
清楚,避免混为一谈。「无为法」才能说:常、恒、不变易。
   不错!「无为法」才能说:常、恒、不变易。「空」或「空性」正如具备我以上所提择灭
无为、非择灭无为、真如无为,三项「无为法」的特性,所以说:「空」或「空性」或「法
空」是常、恒、不变易。同时如果我们能看完「中论」,也就能认同它里面所说的空,就是从
各角度充分说明这「无为法空」。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51.149.190
阅读文章: 第 3871/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