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87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刚) 看板: BudaDigest 标题: 四神足的「断行」是断什麽行? 时间: Sun Sep 29 21:28:55 2013 四神足是: 1. 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2. 精进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3. 意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4. 思惟定断行成就如意足 当中的「断行」,有三种解释: 1. 或为「奋力」(padh?na,古译为「勤」)的误译。(出自「庄春江 阿含辞典」) 2. 断行阴:身行、口行、意行。(出自以往狮子吼站讨论) 3. 断因缘所生的诸行:一切有为法 由1来看,「断行」即「正断」,也就是四正断、四正勤。1这解释还 蛮有道理的,而且应该是大多经文有此意义,但缺点在於无法解释大 正藏中一些另译,例如: 《中阿含经》卷21〈2 长寿王品〉:「成就欲定烧诸行,修习如意足, 依於无欲、依离、依灭,愿至非品,」(CBETA, T01, no. 26, p. 563, a21-22) 「烧诸行」在这些经中,不是「正断」的意思。 若就修行来看,基於定力,进一步「断行」是可能的,对於「行」能 轻松放下就能轻松提起,而成就神通。 但这「行」是如2来看的「受阴」还是如3来看的「一切有为法」? 《中阿含经》卷21〈2 长寿王品〉:「成就欲定烧诸行,修习如意足, 依於无欲、依离、依灭,愿至非品,」(CBETA, T01, no. 26, p. 563, a21-22) 当中的「诸行」这二字用法会让人思考,是否这边的「诸行」是「诸 行无常」的诸行,也就是一切有为法?不过经比对大正藏,「诸行」 的确常指「一切有为法」,但也可以指行阴、行为等等。 那经中有什麽「诸行」是基於定力可断、可灭、可烧的呢? 《杂阿含经》卷17第474经:「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 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诸受渐次寂灭故说?」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 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 ,色想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 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寂灭,想受灭正 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 (CBETA, T02, no. 99, p. 121, a28-b10) 此经讲明基於定力,诸行可以渐次寂灭。而此经中的「诸行」用「行 阴」(身行、口行、意行)来解释最为贴切。此解释也可和讲述四如 意足的其它经文内容呼应,例如: 《中阿含经》卷21〈2 长寿王品〉:「成就欲定烧诸行,修习如意足, 依於无欲、依离、依灭,愿至非品,」(CBETA, T01, no. 26, p. 563, a21-22) 《中阿含经》卷56〈3 晡利多品〉:「修欲定心成就断如意足, 依离、依无欲、依灭、依舍,趣向非品」(CBETA, T01, no. 26, p. 781, b5-6) 「依无欲、依灭、依舍」符合《杂阿含经》第474经所讲述的方向,也 和「断行阴」意旨相近。 或许在梵文或巴利文的原经文中,四神足的「断行」本来就一词多义 ,包含以上各意义也说不定,因此在注解中也会并列1、2,让读者自 行抉择,而以2为优先。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解答,还请提出供讨论。谢谢! Have a nice day! -- 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禅与静坐板 - 真心交谈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
阅读文章: 第 3873/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