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924/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南戴 标题: 怎麽不是贪、□、?痴?而是欲觉、□恚、?害觉?? 时间: Mon Jun 17 22:44:39 2013 请教~ 怎麽不是贪、□、?痴?而是欲觉、□恚、?害觉?? ============================================= 杂阿含550经 复次,圣弟子念於天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 在天,清净信心,於此命终,生彼诸天,我亦如是信、戒、施、闻、慧,於此命终, 生彼天中。如是,圣弟子念天功德时,不起欲觉、□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著 心。 > -------------------------------------------------------------------------- < From: 释智慎 Time: Tue Jun 18 07:13:13 2013 好问题!做个标记,有空来看! > -------------------------------------------------------------------------- < From: 吴宝原 Time: Tue Jun 18 10:11:36 2013 《杂阿含》550经这里强调禅定吧~底下是辞典解释: 【欲觉、□觉、害觉】指三种恶觉。又作三不善觉、三恶觉、三界。乃凡夫所具三种 障碍禅定之恶觉。即:(一)欲觉,又作贪觉,对世间可贪之事思量而起欲心。(二)□ 觉,又作恚觉,对世间怨憎之事思量而起□心。(三)害觉,又作恼觉,生憎嫉之心, 起恼害他人之念。〔杂阿含经卷二十四、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七、品类足论卷五〕 【贪、□、痴】又作三不善根,即贪(r?ga)(巴)、□(dosa)(巴)、痴(moha)(巴)三种 烦恼,为一切烦恼之根本,能毒害众生之身心。贪毒,指於一切顺情之境,引取贪欲 ;□毒,指对一切违情之境,生起□恚;痴毒,指迷於一切事理之法,成为无明不了 之愚痴。 > -------------------------------------------------------------------------- < From: Chakwos Liu Time: Sun Jul 07 22:07:45 2013 从这段经文中可看出,无论是修习六念中的那一念,修习的阶段都很类似: 01. 选修念佛、法、僧、戒、施、天中的任一个 02. 念此法时,不起欲觉、□恚、害觉 03. 於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 04. 安住正念正知,乘於直道…正向涅盘 因此关於为何不是贪、□、痴,而是欲觉、□恚、害觉的原因,我突然有个想法:这 或许是因为在修习正志的缘故吧。 「云何正志,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中阿含》卷49第189经) 也因此,若将四个阶段搭配八正道来看,或许可以清楚些: 01. 决定选修六念(正见) 02. 念此法时,不起欲觉、□恚、害觉(正志) 03. 於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正语、正业、正命) 04. 安住正念正知,乘於直道…正向涅盘(正念、正定) (PS: 至於正方便则是01~04都需要的。) 不过以上的想法只是猜测,若有不足处,欢迎大家多补充。 :) > -------------------------------------------------------------------------- < From: 释智慎 Time: Sun Jul 07 22:18:33 2013 有道理!如果没有比你更好的解释!我就用你的!可以开放大家用吗? > -------------------------------------------------------------------------- < From: 南戴 Time: Sun Jul 07 22:25:56 2013 南无佛陀! > -------------------------------------------------------------------------- < From: Chakwos Liu Time: Sun Jul 07 22:27:22 2013 法师跟我有相同的想法真是太好了。不过我想或许说不定有什麽地方会被我疏忽掉, 因此可以先等看看有无其它同学的补充,再下定论也不迟。:)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Jul 10 15:41:21 2013 阿罗汉(无学)的层次是无贪、无□、无痴,但在修行阶段的人(有学)能不起贪、 □就不错了,没办法真的无痴(没有无明)。因此在实务而言,以修行的过程来说, 经上是蛮常提初学者要「不起欲觉、恚觉、害觉」的,如果说不起「贪、□、痴」, 那大概是跳级生直接成阿罗汉了。 《杂阿含经》卷47有一段用□金比喻修行历程的记述,层次是: 净心进向比丘?烦恼缠、恶不善业、诸恶邪见渐断令灭,如彼生金,淘去刚石坚块。 [... ...] 除次?垢,【欲觉、恚觉、害觉】。[... ...] 次除细垢,谓亲里觉、人众觉、生天觉。[... ...] 有善法觉,思惟除灭,令心清净。[... ...] 於诸三昧有行所持。[... ...] 得诸三昧,不为有行所持。[... ...] 离诸觉观,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禅。如是 正受,纯一清净,离诸烦恼,柔软真实不动。於彼彼入处,欲求作证悉能得证。 可见「欲觉、恚觉、害觉」是「粗垢」,是有定力前就可以除掉的,然後修定才能得 力。像以念天来说,无痴(没有无明)的话也不须要念天了,但对绝大多数尚未证道 的佛教徒来说,天界起码在定力及清净上,还是远胜於人间。 chakwos提到的《中阿含经》卷49第149经另外有提到「正见生正志,正志生正语,正 语生正业,正业生正命,正命生正方便,正方便生正念,正念生正定」,和 chakwos的论述也呼应。chakwos 的分析可作为六念和八正道配合的应对关系来看, 还蛮合理的,不过我也不敢说这是唯一解,也还请大家多帮忙研究看看。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Wed Jul 10 20:36:42 2013 大刚说得不错,补充说一下我所理解的。 「欲觉、恚觉、害觉」的「觉」是「觉观」的意思,也译为「寻伺」。寻伺在二禅以 上就会寂灭了。所以断除「欲觉、恚觉、害觉」是禅定的基本功,是比较粗的烦恼。 靠著忆念天众的德行,就可以断除「欲觉、恚觉、害觉」这些恶的念头,将心意调柔 。 「贪、□、痴」则是分别证得阿那含果及阿罗汉果才能断尽,所以是十分细微的。 > -------------------------------------------------------------------------- < From: 南戴 Time: Wed Jul 10 21:49:53 2013 笔记中~请同意让我分享给我的读书会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Jul 10 21:52:07 2013 我所写的佛法相关讨论,欢迎随意分享讨论。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Thu Jul 11 09:49:23 2013 再仔细读了一次杂阿含550经,觉得将经中的内容对应到八正道(如 Chakwos Liu 学 长所说),或是对应到戒定慧,其实是非常合理的。 我再用戒定慧对应一下: 戒:不起欲觉、□恚、害觉 定:於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 慧:乘於直道,修天念,正向涅盘 To Lee 兄: 仔细读过 550 经後,我发现六念法门的修行其实都同一次第,所以我想「念天」如 同其他五念,只是修禅定入道的方便,并不是说因为念的是欲界天,所以就不能修到 色界以上的禅定。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3924/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