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92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elacia Li 标题: 请问有关於僧人为何可以接受供养的经典吗? 时间: Tue Jul 16 00:38:58 2013 请问有关於僧人为何可以接受供养的经典吗? 前阵子朋友问我会不会有人疑惑僧人为何可以接受在家人供养? 我记得以前有读过一个佛教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人问尊者说您为何可以接受饮食 供养?(又没有帮人看病、观星、耕作),然後尊者跟她说了原因後,这位女子就很欢 喜的接受了,并且鼓励大家供养僧人,结果这位女子好像就被外道或梵志杀了,但是 因为她生前的恭敬心,所以死後反而升天了。可是我找不到原始经文,不知道站上学 长姐有没有印象有这样的经典呢?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Jul 16 12:08:36 2013 相关的概念在《杂阿含经》卷四都有□清: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9B%9B 曾有婆罗门问佛陀,说他听人说释迦牟尼佛说:「唯应施我,不应施馀人;施我得大 果,非施馀人而得大果」。要施佛陀及其弟子才有好报,是真的吗?(CBETA, T02, no. 99, p. 26, a8-9) 佛陀说这是毁谤,他不这麽说。相反的,佛陀表示:「以洗器馀食著於净地,令彼处 众生即得利乐。我说斯等亦入福门,况复施人?婆罗门,然我复说,施持戒者得果报 ,不同犯戒。」(CBETA, T02, no. 99, p. 26, a21-24) 布施给任何众生,都有善报,连洗碗剩的饭拿去□众生都能有善报,何况是施给人类 呢。然而佛陀也表示,施持戒的人的果报是较为殊胜的。 当然,布施或供养持戒的修行人果报很殊胜,但自己持戒或修行的果报又更殊胜。 (待续)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Jul 16 12:19:10 2013 《杂阿含经》第98经中,一位以耕田维生的婆罗门,见到佛陀在乞食,就跟佛陀说: 「瞿昙,我今耕田下种,以供饮食,沙门瞿昙亦应耕田下种,以供饮食。」 意思是:「我是耕田才有饭吃的,你这个姓瞿昙的出家人也应该要像我一般耕田,才 能吃饭。」 佛陀则回他说:「我也有耕田呀。」 婆罗门质疑,没看到佛陀拿著耕作的器具,怎麽耕田? 佛陀解释道: 「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犁轭,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 包藏身口业,如食处内藏, 真实为真乘,乐住无懈怠, 精进无废荒,安隐而速进。 直往不转还,得到无忧处。 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 佛陀是在耕耘一亩亩的心田呀。 这位婆罗门很有善根,听了立刻领会了,在和佛陀一番交谈後,随佛出家,证得阿罗 汉。 (待续)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Jul 16 12:42:15 2013 回到 Delacia Li 的原问题。 在古印度,出家人修行人一心一意专精修行,自然没时间耕田或作生意;而在家人则 供养出家人,帮助出家人修行。这是互相扶持的一个体系,因为出家人悟道後,也会 向在家人开示法义,彼此共同增上。 这不只是在佛教,在各宗教都是如此。佛教的比丘接受供养,并不是像某些宗教认为 是上帝要人奉献,而是出於在家人敬重三宝、护持修行的发心。 Delacia Li 朋友的问题其实也很常见,像很多人就会说:「马棕桶,你就会出一张 嘴,就拿我们缴的税,怎麽不像我们工人天天辛苦的做体力活?」当然马棕桶并不是 平白拿薪水的,只是大家工作的性质不一样。至於工作成果如何,那是另一回事了 出家人不是无所事事的乞丐,也不是该白拿供养。出家人以修行为工作,以证道为目 标。对持戒出家人的供养,是功不唐捐的,也是佛陀所鼓励的。 当然,供养要有智慧,而不要被诈骗了;另外佛陀也跟僧众开示钱财如毒蛇,出家人 不蓄积财物。因此这些是要在四众互相护持、互相帮助的前提下来进行,布施或供养 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自利利他,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痴。 > -------------------------------------------------------------------------- < From: Delacia Li Time: Tue Jul 16 20:21:48 2013 原来如此,感谢邱师兄解答~看来应该是我记性不好,记错了,希望不会误导到大家 ><~ > -------------------------------------------------------------------------- < From: Delacia Li Time: Wed Jul 17 02:00:53 2013 刚刚找到,补充一下相关经文,sorry~原来我真的记错经文内容Orz T14n0493_p0756c14(00)□佛说阿难四事经 「沙门梵志, T14n0493_p0757c05(09)□无以贸买求利为身秽垢,心清行净,犹明月珠;护持应器 , T14n0493_p0757c06(03)□劳身乞食,供口即止。不畜遗馀,或居寺舍, T14n0493_p0757c07(04)□或处山泽树下冢间,皆知宿命,分别真伪制作经籍, T14n0493_p0757c08(01)□为世桥梁,慈心多愍,坐起咒愿,帝王臣民, T14n0493_p0757c09(01)□令国平夷。如此高士,德训诸天龙鬼恻心, T14n0493_p0757c10(01)□不务世俗故,不为情欲之失所见叹述耳。 T14n0493_p0757c11(02)□国王臣民,若有智者,当寻求之, T14n0493_p0757c12(06)□供所当得衣食床卧疾病医药,使其安隐,得讲经戒, T14n0493_p0757c13(02)□敷演训导,坐禅念定,或从得道,或死得上天; T14n0493_p0757c14(02)□衣食一国秽浊之人, T14n0493_p0757c15(11)□不如尽心供养清净道士一人,其福弘大,如佛在时供养佛 身,正等无异, T14n0493_p0757c16(00)□此谓四事也。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Jul 17 12:12:53 2013 谢谢 Delacia Li 的补充,看来这经的义理,跟佛陀在其它经说的义理也是一致的。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392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