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393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athy Kao 标题: 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时间: Wed Aug 07 01:56:24 2013 各位师兄好,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 当依自洲而自依,当依法洲而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因为出现的频率颇高,约略可以猜出意思,但不完全,能否请教比较完整的意义,例 如,自州,法州,不异州,不异依等等。末学为初读佛经的新生,很多经义仍不甚了 了,盼各位师兄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 -------------------------------------------------------------------------- < From: Chakwos Liu Time: Wed Aug 07 08:55:56 2013 我抛砖先给大家作参考。 :) 自洲: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 法洲:以佛法为洲,依靠佛法,相信佛法的力量。 不异州,不异依:除这两者外,不依靠其它了。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Aug 07 09:04:44 2013 Chakwos Liu 说得好。引申来说,「自洲」可指如实观察自身五阴(《杂阿含经》第 36经),依据四念处修行(《杂阿含经》第638经),离於三毒修证佛法(《羯腊摩 经》、《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证得涅盘(《大般涅盘经》卷六)。以上这些经 的意涵都很相近,强调亲自体证佛法。另一方面,在还没有亲自体证佛法前,则是依 「四大教法」也就是依经、依律的「法洲」来查核了。 > -------------------------------------------------------------------------- < From: Cathy Kao Time: Wed Aug 07 10:29:39 2013 谢谢二位的回答,果然就清楚很多了。:) > -------------------------------------------------------------------------- < From: Heawen Chou Time: Wed Aug 07 11:30:39 2013 经典上的标准答案是这样 《杂阿含经》卷24: 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 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 异洲不异洲依。」(CBETA, T02, no. 99, p. 177, a9-13) 也就是自己(自洲、自依)修行四念处(法洲、法依). 至於伽蓝经、四大教法, 也都是一些判断准则, 但方法与内容略有差异. 前者是判断 哪一种说法才是真实? 後者是判断哪一种说法才是佛说. > -------------------------------------------------------------------------- < From: Cathy Kao Time: Wed Aug 07 11:31:32 2013 谢谢 Heaven !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Aug 07 18:24:45 2013 刚在将这讨论加入「进阶辨正」,发现 Melon Lien 所写的读经拾得指出: 根据佛光电子大藏经的解释,自洲(attadipa)(巴),巴利文之 dipa 有二义:一、灯 ,二、洲,相当於梵文之 dipa(灯)及 dvipa(洲),故「自洲」於他经亦有作「自灯 」。 例如「自洲自依」在《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中,似乎也翻成「自炽然」。 根据 Melon 这样的发现,以「自炽然」为关键字,就找到很多部相关经典了,的确 清楚的定义是「四念处」。下封再贴上经文。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Aug 07 18:26:51 2013 以下罗列相关的经文: 《杂阿含经》卷2第36经佛陀提到要自依、法依、不异依後,表示要观察五受阴的因 缘而生忧悲恼苦,知无常则可断此因缘。 《杂阿含经》卷24第638经则定义四念处是自依、法依、不异依:「若比丘身身观念 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 ,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洲依。」」(CBETA, T02, no. 99, p. 177, a9-13) 《增壹阿含经》卷12〈22 三供养品〉:「云何,比丘!当自炽然,当自修行,得修 行法,获无比法?於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自观身而自游戏;内观痛 ,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意,外观意,内外观意;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 游戏。」(CBETA, T02, no. 125, p. 607, b17-22) 《增壹阿含经》卷43〈47 善恶品〉:「云何,比丘!能自炽然,兴隆法乐,无有虚 妄,自归最尊?於是,比丘!内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忧愁; 外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有复内外观身,身意止;内观 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心,外观心,内外观心;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 法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如是,比丘!能自[*]炽然其行,兴隆法 乐,自归最尊。诸有将来、现在比丘,能自炽然不失行本,便为我之所生。」 (CBETA, T02, no. 125, p. 783, a19-29) 《长阿含经》卷2:「云何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法,勿 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精 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CBETA, T01, no. 1, p. 15, b7-12) 《长阿含经》卷6:「云何比丘当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 法,勿他归依?於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身观、 内外身身观,精勤无懈,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为比丘 自炽燃,炽燃於法,不他炽[8]燃;自归依,归依於法,不他归依。」(CBETA, T01, no. 1, p. 39, a26-b3) 另外还有一些经文的概念是类似的: 《羯腊摩经》、《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表示不能因种种原因而轻信自称的真理,要 依是否离於贪、□、痴、不善来判断是否是正法:(节录增支部3集66经/给瑟目大经 (庄春江译) )「你们不要因口传、不要因传承、不要因传说这样、不要因经藏之教 、不要因逻辑推论、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论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见解、不 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门是我们尊敬的』[而遵循],葛拉嘛们!如果当你 们自己知道:『这些法是不善的,这些法是有罪的,这些法是智者所责备的,完成与 受持这些法导致不利与苦。』时,那时,葛拉嘛们!你们应该舍断。」 《长阿含经》卷12:「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於是法躬自作证,谓四念处、四神 足、四意断、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汝等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 一师受,同一水乳;於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得安乐已,若有比丘说法中 有作是言:『彼所说句不正,义理不正。』比丘闻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当语彼 比丘言:『云何?诸贤!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义如是,汝义如是。何者为胜?何 者为负?』若彼比丘报言:『我句如是,我义如是;汝句如是,汝义如是;汝句亦胜 ,汝义亦胜。』彼比丘说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当谏彼比丘,当呵当止,当共推 求,如是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受,同一师,同一乳;於如来正法,当自炽然, 快得安乐。」(CBETA, T01, no. 1, p. 74, a13-27) 《大般涅盘经》卷六则表示究竟的依止处是亲证涅盘,例如《大般涅盘经》卷6〈4 如来性品〉:「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盘,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 。」(CBETA, T12, no. 374, p. 401, c2-3)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Aug 07 20:08:56 2013 有趣的一点是《长阿含经》卷12那段,跟《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羯腊摩经》) 的意思很相近。在《伽蓝经》中没有明白的指出这是自依、法依,先前我只是觉得义 理相关,所以提到此经。但在《长阿含经》则有一段和伽蓝经内容相近的经文中,明 白地提到「自炽然」(自洲)。 > -------------------------------------------------------------------------- < From: RG Shi Time: Wed Aug 07 20:12:57 2013 我随喜加问一个问题: 大德们,通常在查过这些资料、讨论(听闻)过後、乃至自己研读过後,你们会怎样处 理呢? > -------------------------------------------------------------------------- < From: Cathy Kao Time: Wed Aug 07 20:19:19 2013 拿来日常生活用/思惟/观察。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Aug 07 21:47:44 2013 好问题!读经的用处可多啦! 首先要看这经文的内容是哪方面的,毕竟经文内容含括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通天文、 下通地理。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好了: 如果是关於居士在家如何赚钱、如何如法生活的,就照做 :D 如果是关於佛法圣义谛的,就随文起观,或是之後静坐时观,或是偶尔就会想到。 如果是关於专有名词的,可以确认是否对佛教的一些基本定义有正确的了解。常常会 发现市面上说的名词定义,和佛经中的定义,不完全一样,了解了经中怎麽说,能更 正确的理解原义。 还有点很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佛陀怎麽说。学佛这麽多年,加入过那麽多宗派和被附 佛外道骗,发现众说纷纭,不自己听听佛陀是怎麽讲的,不甘心啊。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人乱讲佛法时很容易就分辨了,起码知道这大师是不是挂羊头 卖狗肉的,像之前乱讲大般涅盘经的论文就是一例。 也有人读完《杂阿含经》全部卷50的当天,麻了几个月、本来想说完蛋了、可能会麻 一辈子的腿,突然不麻了。没想到阿含经也有这种神妙用途。 也有人读《华严经》读到一半,突然进入一种境界,发现周遭一切纷扰不再困扰,本 来被邻居办 party 吵得不耐烦,突然烦恼不见了,环境吵归吵,一切皆空,没什麽 可困扰的。 也有人读《金刚经》读一半,悟道了... ... ... 这个人叫六祖... 所以说,读经好处多,重点是把读经当作是佛陀在教我们,而不是混论文、打笔仗用 的。有闻思修、有佛陀的加持,赞啦!:) > -------------------------------------------------------------------------- < From: Heawen Chou Time: Wed Aug 07 23:47:37 2013 将 "洲" 译为 "灯" , 我忘了曾在哪位大师(大德)的文章中看到此事, 一时也找不到 . 只记得後来很多人在谈 "以自为光" , 应该就是由此而来, 不过流传到最後都忘了原 意是 "四念处" , 很多人都理解(误解)成一切靠自己就对了. 这件事在 "台语与佛典" 的网站中, 有一篇谈及应该是译为 "洲" 才合理, 至於是不 是真有理, 有兴趣可参考看看. :) http://tw.myblog.yahoo.com/yifertw/article?mid=2270&next=2263&l=f&fid=9 至於 "炽燃" 是不是由 "灯" 那句延伸出来的? 这我也没想过, 或是有其他不同的原 文? 也许要得查一下南北传的比对.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Aug 07 23:57:17 2013 谢谢 heaven 的补充!我每次看到有文章提到「净海法师译本」,都会想到是 heaven 吗? :D > -------------------------------------------------------------------------- < From: Heawen Chou Time: Thu Aug 08 00:08:26 2013 我哪有那个本事翻译啊? :p 刚顺手看了长阿含第六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DA/DA06.htm "炽燃" 在这里对应的南传并没有 "洲" (灯) 这个字. (更正: 我这里弄错了, 详见 下一则留言) ================ 长阿含6经/转轮圣王修行经(第二分)(庄春江标点) 汝等当自炽燃,炽燃於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於法,勿他归依。 ================ 长部26经/转轮王经(波梨品[第三])(庄春江译) 你们要住於以自己为依靠,以自己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以法为依靠,以法为归 依,不以其他为归依。 ================ > -------------------------------------------------------------------------- < From: Heawen Chou Time: Thu Aug 08 00:12:02 2013 不对, 我弄错了, 虽然庄春江居士的译文中没有提到 "洲" , 但他的解释及巴利文是 有这个字的. 所以此处的 "炽燃" 的确有关. 其解释如下: 「自洲(SA);当自然法灯(MA);当自炽燃(DA);自炽然(AA)」,南传作「以自己为依 靠」(attad?p?),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以你们自己为岛屿」(be islands unto yourselves),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你们自己为岛屿」(with yourselves as an island, SN.22.43)。按:「d?pa」有两个意思,一是「灯火」,一是「洲岛 」,後者又引申为「庇护所」。 > -------------------------------------------------------------------------- < From: Moya Tseng Time: Wed Aug 28 01:36:57 2013 原始的「洲」的用法,并不是後来衍伸的「灯」等等…他只是很单纯的在说明是一个 「处所」。就是说你要先对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状况、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有 一个认知。 自洲是自身所赖以存续的这些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处所」,称为「洲」。 法洲则是在这些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所展现出来的「真理」的「相」、「理」的 认知。 不异洲是不混淆、不扰乱,如实知、如实识、如实明白的意思。 所以修行人的依止,是在现在这个时间,当下这个地点,面对现在的这个人、群众、 村落之间,如何的去了解他的真实,明白那些是「合於律法」的,而不在「知见当中 」错乱。 所以说「自洲」、「法洲」、「不异洲」;「自依」、「法依」、「不异依」。意思 就是「如实见」、「如实知」、「如实解」、「如实行」。 要说合於四念处也是可以的。不过其实是在讲不同的东西;四念处只是「修行的作法 」,但这一段讲的是在进入四念处之前要准备的阶段。要严格一点的说,四念处(四 念住),只是这一段经文当中的「法依」而已。 只是翻译翻得很深奥,其实道理是很浅显的。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393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