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016/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ax Max 标题: 4a 身念处、四念处修法 时间: Sat Jan 11 19:31:43 2014 4a 身念处、四念处修法 身念处其实是重要的教说。如长阿含12经。 佛告比丘。三法聚者。一法趣恶趣。一法趣善趣。一法趣涅盘 ... ... 云何一法趣 于涅盘。谓能精勤修“身念处”。是为一法将向涅盘。 据说阿难尊者还是修身念处证阿罗汉的。 以前我一直很迷惑:为何世尊说法甚深,缘起无常,非我非我所,集灭味患离,苦集 灭道,不落两边的中道。但是下手处却是观察身体的动作,姿态,四大,不净而且这 身念处还趣于涅盘? 我们从杂阿含637经看看身念处及四念处的修行过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说修四念处。何等为修四念处?... ... 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正其身行,护口四过,正命清净,习贤圣戒,守诸根门,护心 正念,眼见色时,不取形相,若於眼根住不律仪,世间贪忧、恶不善法常漏於心,而 今於眼起正律仪。耳、鼻、舌、身、意起正律仪,亦复如是。 「彼以贤圣戒律成就,善摄根门,来往周旋,顾视屈伸,坐卧眠觉语默,住智正智。 彼成就如此圣戒,守护根门,正智正念,寂静远离,空处、树下、闲房独坐,正身正 念,系心安住,断世贪忧,离贪欲,净除贪欲;断世□恚、睡眠、掉悔、疑盖,离□ 恚、睡眠、掉悔、疑盖,净除□恚、睡眠、掉悔、疑盖,断除五盖恼心,慧力羸,诸 障阂分,不趣涅盘者。是故,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 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比丘修四念处。」 其过程如下: 1.正其身行, 2.护口四过, 3.正命清净, 4.习贤圣戒,於六触入处,守诸根门,护心正念,眼见色时,不取形相,... 世间贪 忧、恶不善法不漏於心,...耳、鼻、舌、身、意起正律仪,亦复如是。 5. 平常 "来往周旋,顾视屈伸,坐卧眠觉语默," 都要“住智正智。”然後才能“ 寂静远离 ... ... 正身正念,系心安住,断世贪忧,离贪欲,净除贪欲;... ... 断除五盖恼心。" 这样修行身念处才能“调伏世间贪忧”。 一些禅法以为,“清楚明觉”“身体”的“来往周旋,顾视屈伸,坐卧眠觉语默”就 是身念处的正念正知(也是有经文依据)。贪嗔痴主要是内心的烦恼,为何耗那麽多 心力在肢体动作,身分,不净呢?这身念处可是可以直趣於涅盘的呢。(如上举长阿 含12经)。 依此经“身念处”是於眼、耳、鼻、舌、身、意 根对境时:护心正念,住智正智... ... 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於心,断除五盖。(接下来就能修正定)。而且是无时 无刻“来往周旋,顾视屈伸,坐卧眠觉语默”都要如此。 「护心正念,住智正智」,“我的看法”是 - 正念正智的内容应该是於六触入处见 五蕴六入、忧悲恼苦乃因缘生的集灭法、苦法。而不是去正念正智地、水、火、风、 或轻柔慢的提脚,放脚之类的。 要修身念处,需见因缘法。见五蕴六入乃缘生法,乃无常,苦、无我、败坏之法。否 则要“眼见色时,不取形相,”“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於心”;这对耽溺於欲贪 、享乐欲贪、追逐欲贪的凡夫,怎麽能做到呢?心里可是百般不愿啊。不见缘生法是 苦法想要“眼见色时,不取形相,”“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於心”几乎不可能, 除了压抑和转移注意力,凡夫还有什麽好办法呢? 杂阿含621经可能给我们一些讯息: 佛告阿难:「此诸年少比丘当以四念处教令修习。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住,... ...乃至知身。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於心, 乃至知法。所以者何?若比丘住学地者,... 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 ... 正念正智 ,寂静於心,乃至於法远离。若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诸重担,尽诸有结, 正知善解脱,当於彼时亦修身身观念住,... ... 乃至於法得远离。」 注意点: 年少比丘 修四念处,是为了知身、受、心、法 - 修“如实知见”也。 比丘住学地者(得初果至三果)修四念处,是为了於法远离 - 修舍离欲贪也。 阿罗汉诸漏已尽 修四念处,是为了於法远离 - 修舍离欲贪也。 所以像杂阿含637经等经文直指“眼见色时,不取形相,”“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 漏於心”应该是已经对法如实知见,住学地圣者的修行吧。 下篇 - 4b. 身念处修法 与 六触入处如实知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016/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