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044/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urphy Chen 标题: 五欲功德 or 六欲功德? 时间: Sun Apr 13 12:46:43 2014 五欲功德 or 六欲功德? 杂阿含经(二一一) 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少逐现在五欲功德,逐未来世转复微少;我观多逐过去五欲 心已,极生方便,精勤自护,不复令随过去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眼见色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因缘 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故,比丘!於彼入处当觉知,若眼灭,色想则离 ;耳、鼻、舌、身、意灭,法想则离。 想讨论一下,为何此经强调五欲功德而不是六欲功德? 不晓得是否有特别的原因? (此经後半段提到了六入处灭.) 而(二二四)提到一切欲法应当断,亦以六入处 (六 欲) 作为例子,说明一切欲法当断。 > -------------------------------------------------------------------------- < From: 赵庆光 Time: Sun Apr 13 13:27:36 2014 「过去五欲功德」不就是法尘所摄? > -------------------------------------------------------------------------- < From: Hank Wang Time: Sun Apr 13 14:45:30 2014 在读经班中听正哲兄提出这个问题,下面分享我个人的看法。 讨论较好的方式是先将文字的定义先□清,尤其不是面对面的讨论,再来是法的内容 、及其运用的时机。也就是法、法义、法次法向。 【五欲定义】 (1)、杂阿含(七五二) 如是我闻…迦摩比丘诣佛所…白佛言:「世尊!所谓欲者。云何为欲?」 佛告迦摩:「欲,谓五欲功德。何等为五?谓眼识明色,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 乐。如是耳、鼻、舌、身识触,可爱、可意、可念,长养欲乐,是名为欲。**然彼非 欲,於彼贪著者,是名为欲**。」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世间杂五色,彼非为爱欲, 贪欲觉想者,是则士夫欲, 众色常住世,行者断心欲。」 迦摩比丘白佛言:「世尊!宁有道有迹,断此爱欲不?」 佛告比丘:「有八正道,能断爱欲,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 念、正定。」 佛说此经已,迦摩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杂阿含(五四七) …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梵志言:「有五欲功德。谓眼识色爱、乐、念,耳识声、鼻识香、 舌识味、身识触爱、乐、念。於此五欲功德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 浊。梵志!若如是者,虽复八十、九十,发白齿落,是名成就年少之法。虽年二十五 ,肤白发黑,盛壮美色,於五欲功德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浊,若如是者,虽 复年少年二十五,肤白发黑,盛壮美色,成就老人法,为宿士数。」 → a、 由上面(1)与(2) ,很清楚的知道对於「五欲」的定义是眼、耳、鼻、舌、身,对外 境色、声、香、味、触,产生贪著则为欲。 定义中是不含意根对法尘。为什麽?下面继续来讨论。 → b、 ps:(1)中有段重点 **然彼非欲,於彼贪著者,是名为欲** 眼看耳听鼻闻身触,只要是活著的人都会有的,解脱者的生活也是如此,并不是修到 像石头般不看不听不闻不触,所以「於彼贪著者,是名为欲」,要断除的是贪。 对这有兴趣者,可以延申参考 【赚很多,不是贪;有实力而不去赚,是消极】 http://www.tzulien.org.tw/?p=2923 【五欲与四食】 (3)、杂阿含(三七三) … 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抟食, 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抟食断知,抟食断知已,於五欲功德贪爱则断,五欲功德贪爱断者,我不见彼多闻圣 弟子於五欲功德上有一结使而不断者,有一结系故,则还生此世。 触食断知,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三受断者,多闻圣弟子於上无所复作,所作已作 故。 意思食断;意思食断者,三爱则断;三爱断者,彼多闻圣弟子於上更无所作,所作已 作故。 识食断知,识食断知者,名色断知,名色断知者,多闻圣弟子於上更无所作,所作已 作故。 → c、 四食中有提到五欲,在粗抟食中提及。 【五欲这词常出现的情境运用】 (4)、杂阿含(六一七) 「比丘!他处他境界者,谓五欲境界,眼见可意、受、念妙色,欲心染著;耳识声、 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可意、受、念妙触,欲心染著。是名比丘他处他境界。 比丘!自处父母境界者,谓四念处。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 。是故,比丘!於自行处父母境界而自游行,远离他处他境界,应当学。 (5)、杂阿含(二五四) 尊者二十亿耳独静禅思,而作是念:「於世尊弟子精勤声闻中,我在其数,然我今日 未尽诸漏,我是名族姓子,多饶财宝,我今宁可还受五欲,广行施作福。 (6)、杂阿含(九七八) 商主外道出家作是念:「我以此意论问诸出家师,悉不能答,我今复欲求出家;为我 今自有财宝,不如还家,服习五欲。」 (7)、杂阿含(九九三) 不为五欲缚,常习於空闲 (8)、杂阿含(一○六七) 尊者难陀是佛姨母子,好著好衣,染色,□治光泽,执持好?,好作嬉戏调笑而行。 … 佛告难陀:「汝实好著好衣,□治光泽,好作嬉戏调笑而行不?」 难陀白佛:「实尔。世尊!」 佛告难陀:…应作阿练若,乞食,著粪扫衣,常应赞叹著粪扫衣,常处山泽,不顾五 欲。 …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难陀何见汝,修习阿兰若, 家家行乞食,身著粪扫衣, 乐处於山泽,不顾於五欲。」 (9)、杂阿含(一一四九) 时,波斯匿王为首,并七国王及诸大臣悉共集会,作如是论议:「五欲之中,何者第 一?」有一人言:「色最第一。」又复有称声、香、味、触为第一者。中有人言:「 我等人人各说第一,竟无定判,当诣世尊!… 佛告诸王:「各随意适,我悉有馀说,以是因缘,我说五欲功德。然自有人於色适意 ,止爱一色,满其志愿,正使过上有诸胜色,非其所爱,不触不视,言己所爱最为第 一,无过其上。如爱色者。声、香、味、触亦皆如是。当其所爱,辄言最胜,欢喜乐 著,虽更有胜过其上者,非其所欲,不触不视,唯我爱者最胜最妙,无比无上。」 → d、 从上面来了解「五欲」这词出现的情境,看来较是一般人纵乐、对外境追求的欲,也 就是藉由五种感官来接受外来的激刺。当一个人静静攸然的晏坐著时,看来就不会是 欲贪很重的样子,如(7)「不为五欲缚,常习於空闲」,空闲与五欲是相对、不同的 。 → e、 从「欲爱、色爱、无色爱」的三种层次,也能看出为什麽五欲中没有强调「意对法的 欲贪」。这里就不多论。 → f、 当然这只是对「五欲」这个名词的解释讨论,文字理论的研究终是有其限制的。最终 的实修体证上,仍要如(二二四)经中提到一切欲法应当断,对六入处有任何欲贪, 都是当如实观其苦集灭、味患离,一切欲贪当断。 以上提出个人看法 :)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Sun Apr 13 22:00:48 2014 嗯, "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 这个 statement 已经是在讲"第六欲" (法尘欲) 了.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Mon Apr 14 20:52:00 2014 人类是五根来接收资讯,以五识来感知所接收的资讯。意根不直接接收外在资讯, 而是分析五根五识的结果,进而产生概念。前述全部过程是色蕴的功能。 > -------------------------------------------------------------------------- < From: Hank Wang Time: Mon Apr 14 21:31:07 2014 □回忆往事的美好□就是意根对法尘的作用,不需靠五根,只是这似乎会比五欲的追 逐更超然些,层次也较不同的感觉。但都对究竟解脱来说,六欲都是要现观、味患离 的。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Mon Apr 14 23:44:37 2014 那称之为反刍,也就是把『嚼过』的材料翻出来再嚼一遍,如同我回忆『看过』的男 人帮杂志一样。这也是为什麽生盲无法梦见景物,因为意根没嚼过眼识的资讯,所以 无法反刍和眼识相关的资讯。 > -------------------------------------------------------------------------- < From: Hank Wang Time: Mon Apr 14 23:54:48 2014 也是,但前五根不一定要靠第六根才有作用,反之第六根也能独立而自愉悦,像哲学 之思辨。当然这样说法会有很多争议点,因为对文字名词的定义不同,不过无碍於现 象之进行。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Apr 15 09:09:26 2014 《中阿含经》卷58〈3 晡利多品〉:「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拘□罗!」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 复问曰:「贤者拘□罗!有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眼根,耳、鼻、 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谁为彼尽受境界,谁为彼 依耶? 」 尊者大拘□罗答曰:「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界,眼根,耳、鼻、舌、身 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意为彼尽受境界,意为彼 依。」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拘□罗!」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 复问曰:「贤者拘□罗!意者依何住耶?」 尊者大拘□罗答曰:「意者依寿,依寿住。」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拘□罗!」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 行。」(CBETA, T01, no. 26, p. 791, b9-23)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Tue Apr 15 09:11:34 2014 中阿含的晡利多品是我心目中的心经,兼具理论及实作的极心要,太重要啦。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hu Apr 17 23:12:22 2014 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讨论过,刚刚好看到,Melon Lien 连结超人早就问过这个问题 啦,可参见 http://buddhaspace.org/threadread.php/board=BudaDigest&nums=3499:3505:3507 :3509:3513:3514:3515:3516:3517:3519:3521:3522:3523:3524:3529:3530:3531:353 2:3534:3553:3554:3555:3556 的讨论,Melon 说:「明明是六根,为什麽是五欲功 德, 不是六欲功德?」 :)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hu Apr 17 23:26:08 2014 所以我觉得把大家读经时的疑问或讨论整理起来蛮重要的,很多问题有史以上不知多 少人读经时想过,却不一定有记起来 :D > -------------------------------------------------------------------------- < From: Yw Liu Time: Fri Apr 18 17:32:48 2014 大家有空就把以前问题翻一翻找出来, 加回讨论中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044/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