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04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为何《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73经要说眼有地水火风四? 时间: Sun Apr 20 14:45:09 2014 为何《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73经要说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这是今天读经班中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D%81%E4%B8%80#二七三 此经中,为何特别提到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总结大家的讨论,有以下二个回答供大家参考: 1. 眼也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也是因缘生、因缘灭的,而不是一个特殊的、例 如上帝创造的真常不灭的东西。既然眼是因缘生灭,眼造成的感知也更是因缘生灭的 。 古印度认为一切物质由地水火风所构成,其实若用现代生理学来讲,眼是由水晶体、 视网膜、视神经等所构成,而不说四大,也能传达一样的概念,也就是说眼以及眼的 功能是因缘生灭的。 2. 打坐有「界分别观」(又称「四界分别观」)的修法,通过分别观察四大(地、 水、火、风)其一而入定,并得知无我。因此也可观眼的四界而拆解之。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Sun Apr 20 16:50:21 2014 地水火风,有时又称为 坚湿□动,指的是构成活体的四种特质的材料。以眼而言。 > -------------------------------------------------------------------------- < From: Jiss Ye Time: Sun Apr 20 19:47:17 2014 【为何特别提到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说明眼睛也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 而地水火风是:非我、非我所, 由此可知:眼睛也是非我、非我所。 [四界分别观]不是[地水火风]四种遍禅, 修习四界分别观,必须照见四大的十二种特相:[硬、粗、重、软、滑、轻、流、粘、 热、冷、流、粘、撑、推]。 一切物质(色法),无论死活,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 一切物质(色法),无论死活,都俱备地水火风四种特性。 而地水火风是:非我、非我所。 > -------------------------------------------------------------------------- < From: Jiss Ye Time: Mon Apr 21 15:37:36 2014 致:廖兴南 师兄: 遵守这个社团的社团简介: 管理规则第3条: [...所述经律,以南北传三藏中经藏和律藏为准,不包含论。]~ ^_^ 如果要研究阿毗达摩. 建议您这个社团: [阿毗达摩与清净道论]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15646075169868/ ~ ^_^ > -------------------------------------------------------------------------- < From: 廖兴南 Time: Mon Apr 21 15:39:29 2014 了解,感恩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Apr 22 23:47:30 2014 Jiss Ye 不要吓到新社友啦,哈哈 :D 其实规章是「回答问题的朋友请尽量以经律为依归」,提到论也没关系,只要论不违 反经律即可。不过的确本社团是著重在经律上,专研南传阿毗达摩和清净道论的话可 以到上述社团多加探讨。 廖兴南 大德真是客气,已修改掉原文了,可惜我没见到原文 :Q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Apr 23 00:02:08 2014 Jiss 提到「[四界分别观]不是[地水火风]四种遍禅」,有道理。四界分别观可以转 修遍禅,不过之前的写法省略太多步骤了,容易混在一起,我参考 Jiss 所说改改, 再请大家给意见。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Apr 23 00:26:16 2014 综合 Jiss 的回覆,改如下,还请大家看是否有须修正的: =========== 1. 眼也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也是因缘生、因缘灭的,因此非我、非我所,而 不是一个特殊的、例如上帝创造的真常不灭的东西。 既然眼是因缘生灭,眼造成的感知也更是因缘生灭的。 古印度认为一切物质由地水火风所构成,而若要用现代生理学来讲,眼是由水晶体、 视网膜、视神经等所构成,没说四大,但也能传达说眼以及眼的功能是因缘生灭的。 2. 打坐有「界分别观」(又称「四界分别观」)的修法,通过观察身体乃至一切物 质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而得知无我。因此也可观眼的四界而拆解之。 =========== 读经班的讨论,我保留提到现代生理学的说法,毕竟四大也只是一种(可行的)观察 角度,而不是(永恒的)基本元素(《杂阿含经》:「色本无种」),因此是无常、 无我的。不同部派的界分别观有的是修「四界」,有的是修「六界」甚至「十八界」 ,都有效果 :) > -------------------------------------------------------------------------- < From: 廖兴南 Time: Wed Apr 23 09:14:13 2014 阿弥陀佛:请各位师兄不要挂意,我只是觉得自己的见解太浅,故删之,别无它意, 感恩 > -------------------------------------------------------------------------- < From: Jiss Ye Time: Wed Apr 23 13:59:13 2014 致:廖兴南 朋友.您太客气了!~ ^_^ 您所提问的[阿毗达磨~眼十法聚]. 这是阿毗达磨的专业问题.怎麽会是[见解太浅]呢?!~ ^_^ 所以才建议您到阿毗达磨的专业社团去讨论啦!~ ^_^ *** *** *** 讨论时.忽视社团的宗旨规章.往往容易引发[鸡同鸭讲]的无谓争议!~ ^_^ 增壹阿含经:[成就七法者,於现法中受乐无穷...比丘知入大众?於是,比丘分别大 众:此是刹利种,此是婆罗门众,此是长者众,此是沙门众,我当以此法宜,则适彼 众中,可语可默皆悉知之。] [知入大众,分别大众,适彼众中,可语可默皆悉知之,於现法中受乐无穷]~大家共 勉之!~ ^_^ > -------------------------------------------------------------------------- < From: Jiss Ye Time: Fri Apr 25 21:20:37 2014 本篇经文的主旨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等诸法 非我、非常,是无常之我,非恒、非安隐,变易之我。] 那麽如何实际禅修[眼、色,生眼识...]? 我个人认为实际禅修的修法是:先入近行定.分析眼睛组合成份.以确定眼睛是什麽~原 来眼睛是由地水火风的12个特性所组成的. 接著也要以近行定分析[色、眼识]的组合成份.以确定[色、眼识]是什麽. 然後以近行定分析[眼、色、眼识]的缘起. 如果是以这种禅修的角度来看. 就不会疑问:[此经中,为何特别提到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因为实际禅修的步骤就是要观:[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_^ > -------------------------------------------------------------------------- < From: RG Shi Time: Fri Apr 25 23:39:04 2014 「近行定」要怎麽入? 如果不会入定,是不是就跟此经文无缘了呢? 谢谢,TY. > -------------------------------------------------------------------------- < From: Jiss Ye Time: Sat Apr 26 00:02:50 2014 . 不修戒.则与禅定无缘!~ ^_^ 不修定.则与观慧无缘!~ ^_^ 「近行定」要怎麽入? 经典只是提纲契领的讲解[禅定理论]与[方法大纲].例如:[大念处经].[慈经].... 论及注疏.则是系统性的详细解说禅定的实修技巧!~ ^_^ > -------------------------------------------------------------------------- < From: Heawen Chou Time: Sat Apr 26 00:58:29 2014 >2. 打坐有「界分别观」(又称「四界分别观」)的修法,通过观察身体乃至一切物 质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而得知无我。因此也可观眼的四界而拆解之。 "打坐" 一词似乎是比较通俗的用法, 看看改用 "禅修" 会不会顺一点. :) > -------------------------------------------------------------------------- < From: RG Shi Time: Sat Apr 26 05:12:34 2014 嘻嘻,我逃过一劫,没人发现我问题中的问题。 :D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May 04 19:28:02 2014 原则上佛经的智慧是在文字上可以理解,禅修中可以观察,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应用 的。 也有所谓的「闻、思、修」的次第,要能在禅修中谛观,自然也得先要有闻、思的工 夫。 不过一般没有定为基础的闻、思,称作「散慧」或「乾慧」,要能够由戒生定、依定 发慧,这时有定为基础的智慧才是深刻的体认、强力的智慧。 南传的各派别的修行法门,也是从佛经文句中发展出来的。以前曾贴过一篇英文论文 (一时找不到原文),内容是由该学者亲自拜访南传各知名宗派,最後结论是:南传 国家目前有名的这些法门,其实都是最近一百年来根据经论而重新「发明」的法门, 因为古代南传的实修法门细节早已因战乱、殖民等因素而失传,现代的法师参考五尼 柯耶及清净道论而修习後,依据经论的字句而整理出一步步的修行次第,成为不同宗 派的法门。因此这些南传法门的步骤几乎都有五尼柯耶或是清净道论的一句句的对应 ,不过也不能说对於经典的解释只有一种,毕竟同样的经文也造就了南传不同的修法 。 以上大家大概早知道了,仅供参考 :)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May 04 19:36:45 2014 说明一下名词,以供参考: 「近行定」是南传对於到初禅前的欲界定的称呼。「初禅」就已到色界的程度了,在 那之前的欲界程度的禅定也是定,也能对发慧有帮助。 中国的称法则是「未到地定」,也是指初禅之前的定境。 细部的定义则不同派别有些差别,这边只是表达一个意思。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048/51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