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059/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akwos Liu 标题: 在上周读经讨论到卷十三(三一五)经时 时间: Tue May 20 22:07:20 2014 在上周读经讨论到卷十三(三一五)经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眼生、住、转出,则苦生、病住、老死出。耳、鼻、舌、 身、意亦如是说。若眼灭、息、没,苦生则灭,病则息,死则没。耳、鼻、舌、身、 意亦如是说。」 同学们对於经文中的「转出」产生不各种不同的看法: 1.「转出」是「转、出」,因为对应的南传经文是「生起、持续、再生、显示」。 2.「转出」不能分开,因为这一经相似於《杂阿含经》卷31第899经的「若比丘眼生 、住、成就显现,苦生、病住、老死显现」,「转出」即是「成就显现」。 不知大家觉得何者合理?或是有没有什麽其它的看法呢? > -------------------------------------------------------------------------- < From: Heawen Chou Time: Wed May 21 00:30:26 2014 那个 "转" 字, 在南传巴利文中是 abhinibbatti , 解释可参考此页 http://www.palidictionary.appspot.com/browse/a/abhinibbatti 它主要有 生起, 出生, 再生, 转生, 转成.... 等意思. 南传元亨寺版也是只用 "转" 字: 「诸比丘!若眼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 看来庄春江老师是译成 "再生" , 但依前後文, 似乎不是很贴切. 这里好像是指眼经由生, 住等阶段, 再转成完全呈现的阶段. 因此我觉得 "转出" 比较好. > -------------------------------------------------------------------------- < From: 莫递云 Time: Wed May 21 01:12:01 2014 苦的生、病的住作为基础条件,才能转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Wed May 21 13:19:44 2014 证阿罗汉者和我们一样都保有六根(生~住),证阿罗汉者为何能不受後有? > -------------------------------------------------------------------------- < From: 莫递云 Time: Wed May 21 15:00:54 2014 在於止息的功夫。 > -------------------------------------------------------------------------- < From: Chakwos Liu Time: Wed May 21 22:03:18 2014 我觉得「若眼灭、息、没,苦生则灭,病则息,死则没。耳、鼻、舌、身、意亦如是 说」这段经文是在讲述阿罗汉圣者的境界吧。虽然他跟我们一样保有六根,但他们是 不会因为六根接触到六尘,而流转在生死之中的。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059/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