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064/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aniel Liao 标题: 心经短短的很多人都会背 时间: Sat May 31 16:07:26 2014 请教大家,心经短短的很多人都会背,可是里头有很多东西似乎和杂阿含里头谈论的 东西很有关系,无奈的是,杂阿含里头谈论的东西对我来说总是越看越迷糊,更遑论 想要将他们俩者放在一起一同来看,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做过类似的整理?可以以飨大 众,感谢各位<(_ _)> > -------------------------------------------------------------------------- < From: 赵庆光 Time: Sat May 31 16:30:59 2014 陈正哲 师兄整理的: http://buddhanote.blogspot.tw/2014/05/heart.sutra.html > -------------------------------------------------------------------------- < From: Daniel Liao Time: Sat May 31 16:37:23 2014 感谢万分啊!!! > -------------------------------------------------------------------------- < From: RG Shi Time: Sat May 31 23:43:30 2014 欢迎您加入狮子吼的周日读经班! ^_^ > -------------------------------------------------------------------------- < From: Daniel Liao Time: Sun Jun 01 00:24:33 2014 起床都结束了~~ > -------------------------------------------------------------------------- < From: RG Shi Time: Sun Jun 01 00:33:14 2014 大德入定参加吗? (Y) 有空?我嘿 ~~~ 哈哈哈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Jun 08 09:25:48 2014 阿哲所著一文很赞,多少人知道心经,若能闻思修的人能更多就好了 :) > -------------------------------------------------------------------------- < From: RG Shi Time: Wed Jun 11 19:00:58 2014 可以讲一下十八界吗?和根、尘、处的差别?Thank you. :D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Jun 15 23:17:28 2014 十八界是六根(又名六入处)+六境(又名六尘)+六识。《杂阿含经》卷八: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85%AB 由浅入深地讲述十八界的因缘。 「六入处」是: 1. 眼:视觉器官 2. 耳:听觉器官 3. 鼻:嗅觉器官 4. 舌:味觉器官 5. 身:触觉器官 6. 意:脑功能(照经中所说,「意根」是心、意、识一类,不见得单纯是肉体的「 脑」。由於现代所谓的「脑功能」与意根作用类似,为方便理解,姑且以「脑功能」 描述。) 这六个感官犹如外境进入身心的管道,因此称为六入处。又称为「六内入处」、「六 根」。 六入处所接收的,是「六境」: 1. 色:影像 2. 声:声音 3. 香:香臭 4. 味:味道 5. 触:碰触 6. 法:讯息 六境又称为「六外入处」。由於六境能沾染身心,也称作「六尘」。 六入处能接收六境: 1. 眼根接收影像(色)而有视觉(眼识) 2. 耳根接收声音(声)而有听觉(耳识) 3. 鼻根接收香臭(香)而有嗅觉(鼻识) 4. 舌根接收味道(味)而有味觉(舌识) 5. 身根接收碰触(触)而有触觉(身识) 6. 意根(脑功能)接收各种讯息(法)而有意识。 「眼」根接收到影像(「色」),而会有视觉(「眼识」)。眼根、影像、视觉,三 者接「触」,而能感「受」影像。 「受」可以举三种例子: 1. 苦受:苦的感受。 2. 乐受:乐的感受。 3. 不苦不乐受:不苦也不乐的感受。 例如看到刺眼的强光会有苦受,看到柔和的影像会有乐受,没什麽特别的影像,则有 不苦不乐受。 而这些都随著因缘迁流变化,都是无常、苦、空、非我的。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Jun 15 23:19:35 2014 本周读经进度,《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57经,其中有点相似「无苦集灭道,无智亦 无得」的描述,表示有一种智慧是「法住智(也是)是无常、有为、心所缘生、尽法 、变易法、离欲法、灭法断知」。其中「法住智」是「(体会)缘起法住(於一切) 的智慧」。 这个概念在相对应的南传经文以及南传注释书中作了较清楚的说明(北传经文可有不 同的解读法,因此意义较不明确;南传经文及南传注释书则意义明确。) c.f.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permalink/299079260265917/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064/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