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349/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十四无记是十四个佛陀不予回答的问题 时间: Mon Jun 01 21:15:43 2015 十四无记是十四个佛陀不予回答的问题: 1. 世间常:宇宙的主体是永恒不变的吗? 2. 世间无常:宇宙的主体是无常的,会消失而一了百了(断灭论)吗? 3. 世间亦常亦无常:宇宙的主体是常也是无常吗? 4. 世间非常非无常:宇宙的主体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吗? 5. 世间有边:宇宙有边界吗? 6. 世间无边:宇宙没有边界吗? 7. 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宇宙既是有边界、又是没有边界吗? 8. 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宇宙既不是有边界、也不是没有边界吗? 9. 如来死後有:如来死後常存吗? 10. 如来死後无:如来死後不存在吗? 11. 如来死後亦有亦非有:如来死後既存在又不存在吗? 12. 如来死後非有非非有:如来死後既不存在又不是不存在吗? 13. 命即是身:生命(灵魂)即是肉体,两者不可以分离吗? 14. 命异身异:生命(灵魂)是一回事,肉体是另一回事,两者可以分离吗? 外道的问题本身就有错,不是从因缘观如实地看世间,所以佛陀才不加以讨论或回答 这些问题。 十四无记的「世间无常」和佛教所说「世间无常」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实际的意义却 不一样。十四无记所说的「世间无常」是将宇宙(世间)视为一个主体、大我,认为 这个主体是无常,会消失而一了百了,属於断灭论。佛教所说的「世间无常」则是基 於因缘的分析,描述人世间的迁流变化,而非有一个主体、大我。 十四无记中「如来死後无」和佛教所说的「涅盘」也不相同。十四无记所说的「如来 死後无」是将如来视为一个主体、灵魂,认为这个灵魂会消失而一了百了,属於断灭 论。 如果如来仍自认是一个轮回的主体,那就是「我见」;如果认为如来死後就没了,那 就是「断见」,而佛陀则发现且证知世间是「缘起缘灭」的:不管身心,都是无常的 ,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轮回主体叫做如来。而在究竟的 角度来看,如来已经彻底解脱於五阴了,只有因缘的生灭,而没有「我」的主体,那 又怎麽能说如来死後有、如来死後没有呢?问题就错了,因此不予回答。 十四无记中「命异身异」和佛教所说的「轮回转世」意义也不同。十四无记的「命异 身异」认为有个永生不变的灵魂,佛教则认为身心都是持续因缘变化的,所谓的意生 身或中阴身也是因缘生灭。 要如何正确地看待「十四无记」的问题?可参见卷十第262经:「如实正观世间集者 ,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於二边,说於 中道」(CBETA, T02, no. 99, p. 67, a2-4) 佛陀离於有、无的二边,离於断、常的 二边,以因缘法讲说世间完整的面貌。 关於佛陀应对「十四无记」的说法,可参考《杂阿含经》卷五第106经、卷三十二第 905经、卷三十四第962经,《中阿含经》卷六十第220经,《长阿含经》卷十二第 18经欢喜经。 《杂阿含经》「婆蹉种出家相应」的内容为卷三十四第940~956经,记录佛陀及弟子 和种姓为婆蹉的外道出家人的互动和说法。婆蹉原先一直执著在十四无记的问题上, 後来佛陀引导他离於十四无记的戏论,依於佛法观察世间,并亲自体证佛法,他发现 佛法的利益後也从佛出家,後来证得阿罗汉。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Jun 01 21:16:07 2015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8%89%E5%8D%81%E5%9B%9B#九五七 > -------------------------------------------------------------------------- < From: Ellis Lin Time: Mon Jun 01 21:23:45 2015 感恩,好赞喔这样也可以读经。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Jun 01 22:11:36 2015 谢谢 Ellis Lin 及 York Jiang 的鼓励。不过 York Jiang 太客气了,正法若能住 世是阿难等前贤的功劳,也要靠大家勤修佛法的自证自知,我则无足轻重,您这个回 讯我就不敢按「赞」了 :p > -------------------------------------------------------------------------- < From: 锺□隆 Time: Mon Jun 01 22:45:41 2015 大刚兄..总是那麽谦虚...哈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hu Jun 04 11:54:42 2015 读经班大家的心得讨论贴上社团,其实完全不是来「开示」的,而是来「徵求指正」 ,毕竟社团里高手众多,甚至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经过大家帮忙 debug,能 避免一些错误的心得或资讯放作经典的注解。 其实,纵使是古来极有名望的高僧大德,不管是南北传,我们这种自认知识份子的人 开示录看久了总是会看到 bug(虽然通常无关核心法义),毕竟高僧大德也不是全知 的,何况我们不是高僧大德,对经典的注解更要小心。能有社团用功的同学们多多依 经、依律帮忙指正,也能大幅减少对杂阿含经提供白话注解的可能错误,以尽量客观 地提供注解。每位读经的同学都可说是互相提携、帮助读经资历更浅的同学们 :) > -------------------------------------------------------------------------- < From: CK Lee Time: Tue Jun 16 00:51:55 2015 “解脱於五蕴"? 不执取五蕴。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Jun 16 00:55:52 2015 To CK Lee: 的确,「解脱於五蕴」就是「不执取五蕴」,这在经中是同义的。而佛 陀大弟子们的不执取是实证功夫,五蕴可以随时开关,也就是可随时入出定并且不陷 於十二因缘的锁链。 例如说不想就不想,而不是像我们打坐时还会想东想西 :D 或是说不痛就不痛,身体 节节支解时心却不苦,这些就是圣者的功夫啦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349/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