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453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尼拘律树不是榕树,而是孟加拉榕
时间: Sun Nov 08 23:11:59 2015

「尼拘律树不是榕树,而是孟加拉榕」

当今佛学辞典都将「尼拘律树」注释为「榕树」或「形状类似榕树」,这不太精确:

<<<<<<<<<<<<<<<<<<<<<<<<<<<

[佛光大辞典]

尼拘律,梵语 nyagrodha,巴利语 nigrodha,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又称尼拘
陀树、尼拘屡陀树、尼拘尼陀树、尼拘类树、尼俱卢陀树、诺瞿陀树。学名 Ficus
indica。属桑科,形状类似榕树。产於印度、锡兰等地,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树
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状。由枝生出下垂气根,达地复生根;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
生,然其种子甚小,故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或为覆物之譬喻。慧琳
音义卷十五解释尼拘律树为(大五四.四○二上):「此树端直无节,圆满可爱,去
地三丈馀,方有枝叶,其子微细如柳花子。唐国无此树,言是柳树者,非也。」〔杂
阿含经卷三十三、别译杂阿含经卷八、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大智度论卷八、俱舍论卷
六〕 p1885

>>>>>>>>>>>>>>>>>>>>>>>>>>>

庄春江居士的杂阿含经南北传对读在第1175经注:「尼拘娄陀树」,南传作「榕树」
(nigrodhoti,另译为「尼拘律」),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榕树」(a banyan
tree)。

「尼拘律」精确的解释应是「孟加拉榕」,各佛学辞典注解为「榕树」甚至不存在的
「Ficus indica」(没有这种学名的树)不太正确,应该是错误的注释一个抄一个。
以下网页的解释才是正确的:

http://blog.xuite.net/y1420u/twblog/127798995-%E8%88%87%E6%A4%8D%E7%89%A9%
E7%82%BA%E9%84%B0%E8%AC%9B%E7%BE%A9++%5B614-2%5D-+%E5%85%B6%E4%BB%96%E6%A4
%8D%E7%89%A92

<<<<<<<<<<<<<<<<<<<<<<<<<<<<

孟加拉榕 Ficus benghalensis L. var.bengalensis 070桑科

原产於印度。梵文称Nyagrodtha, 尼拘陀,尼拘娄陀,诺瞿陀。常绿大乔木,株高可达
18公尺以上。树冠阔展,枝叶繁茂,由枝干长出的气根,层层缠缚主干,深入地下,形成
干上有干的景观,显现榕树类植物特有的气根缠功。嫩枝和叶有毛。叶互生,革质,卵
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圆,全缘,叶背主侧脉明显凸起,叶柄长1-5公分。隐花果球形,无
柄成对或单独腋生,熟果为深红色,具软毛,果径1.2-1.8公分。可供观赏,或作为行道
树。深红色隐花果,鸟类喜食。在原始森林,也是野生灵长类主食之一。是佛教五树之
一(“五树”是菩提树.孟加拉榕.贝叶棕.槟榔.糖棕)。在森林里巨大的树通常被原住
民认为是属於神的。孟加拉榕就是泰国金三角.西双版纳各原住民族共同崇拜的“神
树”之一。圣屋或祭坛就建在它们的下面。或许这种崇拜部份是源於佛教的菩提树。

>>>>>>>>>>>>>>>>>>>>>>>>>>>>

可参见《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5经,描述胶□树和尼拘娄陀树(尼拘律树)的叶
子一样都是大叶的,榕树的叶子小小的,不像孟加拉榕的叶子是大叶的。

榕树的叶子小小的,孟加拉榕的叶子很大片,相差非常多,虽然都是桑科榕属的植物
。欧美没有「孟加拉榕」,榕属的植物一律称为 banyan tree,因此菩提比丘英译也
难以作精确的翻译。

中国古代也没有孟加拉榕,《慧琳音义》说:「唐国无此树」,因此绝不是古中国也
很常见的榕树。

胶□树的叶子那麽大片,当然是比较像孟加拉榕,而不是我们所谓的榕树了。

因此注解为:

尼拘娄陀树:桑科榕属的常绿大乔木孟加拉榕,原产於印度,株高可达十八公尺以上
,叶大片,长十至二十公分,宽六至十公分,卵形或椭圆形。枝叶繁茂,向四方蔓生
,气根常自侧枝发生,深入地下,致成支柱,用以支持树体,因此一树可以成林,被
称为独木林。又译为尼拘树、尼拘陀树、尼拘留他树、尼拘律树。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12191004_889939707756509_87224768303970194_n.jpg?oh=ac96316f7bf351f6502daa4906935ae4&oe=58612C30
LinkDescription: 「尼拘律树不是榕树,而是孟加拉榕」  当今佛学辞典都将「尼拘律树」注释为「榕树」,这是不太正确的:  <<<<<<<<<<<<<<<<<<<<<<<<<<< [佛光大辞典]  尼拘律,梵语 nyagrodha,巴利语 nigrodha,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又称尼拘陀树、尼拘屡陀树、尼拘尼陀树、尼拘类树、尼俱卢陀树、诺瞿陀树。学名 Ficus indica。属桑科,形状类似榕树。产於印度、锡兰等地,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树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状。由枝生出下垂气根,达地复生根;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生,然其种子甚小,故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或为覆物之譬喻。慧琳音义卷十五解释尼拘律树为(大五四.四○二上):「此树端直无节,圆满可爱,去地三丈馀,方有枝叶,其子微细如柳花子。唐国无此树,言是柳树者,非也。」〔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别译杂阿含经卷八、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大智度论卷八、俱舍论卷六〕 p1885 >>>>>>>>>>>>>>>>>>>>>>>>>>>  「尼拘律」精确的解释应是「孟加拉榕」,各佛学辞典注解为「榕树」甚至不存在的「Ficus indica」(没有这种学名的树)都有误,应该是错误的注释一个抄一个。以下网页的解释才是正确的:  http://blog.xuite.net/y1420u/twblog/127798995-%E8%88%87%E6%A4%8D%E7%89%A9%E7%82%BA%E9%84%B0%E8%AC%9B%E7%BE%A9++%5B614-2%5D-+%E5%85%B6%E4%BB%96%E6%A4%8D%E7%89%A92  <<<<<<<<<<<<<<<<<<<<<<<<<<<< 孟加拉榕 Ficus benghalensis L. var.bengalensis 070桑科  原产於印度。梵文称Nyagrodtha, 尼拘陀,尼拘娄陀,诺瞿陀。常绿大乔木,株高可达18公尺以上。树冠阔展,枝叶繁茂,由枝干长出的气根,层层缠缚主干,深入地下,形成干上有干的景观,显现榕树类植物特有的气根缠功。嫩枝和叶有毛。叶互生,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圆,全缘,叶背主侧脉明显凸起,叶柄长1-5公分。隐花果球形,无柄成对或单独腋生,熟果为深红色,具软毛,果径1.2-1.8公分。可供观赏,或作为行道树。深红色隐花果,鸟类喜食。在原始森林,也是野生灵长类主食之一。是佛教五树之一(“五树”是菩提树.孟加拉榕.贝叶棕.槟榔.糖棕)。在森林里巨大的树通常被原住民认为是属於神的。孟加拉榕就是泰国金三角.西双版纳各原住民族共同崇拜的“神树”之一。圣屋或祭坛就建在它们的下面。或许这种崇拜部份是源於佛教的菩提树。 >>>>>>>>>>>>>>>>>>>>>>>>>>>>  可参见《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5经,描述胶□树和尼拘娄陀树(尼拘律树)的叶子一样都是大叶的,榕树的叶子小小的,不像孟加拉榕的叶子是大叶的。  榕树的叶子小小的,孟加拉榕的叶子很大片,相差非常多,虽然都是桑科榕属的植物。欧美没有「孟加拉榕」,榕属的植物一律称为 banyan tree,因此菩提比丘英译也难以作精确的翻译。  中国古代也没有孟加拉榕,《慧琳音义》说:「唐国无此树」,因此绝不是古中国也很常见的榕树。  胶□树的叶子那麽大片,当然是比较像孟加拉榕,而不是我们所谓的榕树了。  因此注解为:  尼拘娄陀树:桑科榕属的常绿大乔木孟加拉榕,原产於印度,株高可达十八公尺以上,叶大片,长十至二十公分,宽六至十公分,卵形或椭圆形。枝叶繁茂,向四方蔓生,气根常自侧枝发生,深入地下,致成支柱,用以支持树体,因此一树可以成林,被称为独木林。又译为尼拘树、尼拘陀树、尼拘留他树、尼拘律树。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89939707756509&set=gm.529704773870030&type=3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Nov 08 23:20:14 2015

孟加拉榕可以一株长成一片林,像这个样子。

> -------------------------------------------------------------------------- <

From: Chen Jian
Time: Tue Nov 24 13:24:20 2015

随喜大刚兄的考据,很有意思,古今名词的对照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Nov 29 18:44:56 2015

其实考据很无聊 :p 不过错误的注解会造成读经时的误解,因此还是得考据出正确的
树名,才能理解佛陀当时所举譬喻的完整意义,也减少以後的人读经的摸索的时间。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阅读文章: 第 4536/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