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55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说法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时间: Sun Dec 06 20:23:29 2015 「说法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杂阿含经》第1218经,佛陀教导我们说法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贤圣善说□法,是则为最上。 爱说□非不爱,是则为第二。 谛说□非虚妄,是则第三说。 法说□不异言,是则为第四。 注解: □ 善说:适当的话,而非恼害自己或他人的话。 □ 爱说:让人欢喜的话,而非让人厌恶的话。 □ 谛说:真理,而非虚伪的话。 □ 法说:合於佛法的话,而非非法的话。 佛陀表示说法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中,以善说(适当的话)为第一,而不是以谛说(真 理)为第一。 也可说要优先以对方(听法者)的立场来看,听的人能接受的说法,才有实际的效果 。否则若在不当的时机、对不适当的人宣说真理,对方不只无法接受,甚至可能因此 而谤法,说法就失去了正面的意义。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12345465_901031476647332_3026190129426514099_n.jpg?oh=66bd851a41bb407d5b6a4f23a40f13ee&oe=5AEDB083 LinkDescription: 「说话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杂阿含经》第1218经,佛陀教导我们说话(或说法)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贤圣善说□法, 是则为最上。 爱说□非不爱, 是则为第二。 谛说□非虚妄, 是则第三说。 法说□不异言, 是则为第四。 注解: □ 善说:好话,而非恼害自己或他人的话。 □ 爱说:亲切能令他人欢喜的话,而非骂人的话。 □ 谛说:真理,而非虚伪的话。 □ 法说:合於佛法的话,而非非法的话。 佛陀表示说话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中,以说好话为第一,而不是以说真理为第一。 也可说要优先以对方(听法者)的立场来看,听的人能接受的说法,才有实际的效果。否则若在不当的时机对不适当的人宣说真理,不只对方无法接受,还可能害人谤法。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01031476647332&set=gm.537684069738767&type=3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Dec 06 20:24:33 2015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9B%9B%E5%8D%81%E4%BA%94#一二一八 本则读经拾得感谢 凡僧云水 提供。 > -------------------------------------------------------------------------- < From: Tein Horng Yuan Time: Sun Dec 06 20:33:30 2015 这则太重要了 :) 感谢感谢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Dec 06 20:41:55 2015 这个原则让我想到以前听说台中有位居士,常常故意到餐厅里大声说:「你们都在吃 □体!」 後来就住到精神病院去了。 台北市杭州南路上,每隔一阵子也会遇到一位女居士,大概是从佛陀教育基金会离开 的,边骑著脚踏车、边声嘶力竭地大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 !弥!陀!佛!!阿!弥!陀!佛!!」喊到很多路人被吓到。 虽然一方面觉得这位女居士中气真足、嗓门真大,但看到路人纷纷起烦恼,我就觉得 很可惜,好好的佛号在自以为度人的心态下,竟然变成触扰众生的噪音... > -------------------------------------------------------------------------- < From: Chiung-Yi Huang Time: Sun Dec 06 21:20:16 2015 大刚,这位女居士应该是在我们这一带绕,我也曾看过几次,尤其会停在南门市场旁 知名的卤肉饭店门前唱很久! > -------------------------------------------------------------------------- < From: 宏恒 Time: Sun Dec 06 22:10:30 2015 我那次看她是在生命道场松江路附近 不过她静下来跟道场的人聊天,只是稍微有点HIGH 离开又很快乐骑著她的脚踏车边唱 > -------------------------------------------------------------------------- < From: Anderson Chang Time: Sun Dec 06 21:10:22 2015 不知这一经的善说,跟他经的「此则善说」,解读一不一样? 比如卷十五397经: 「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无间等已,而欲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斯有是处 。譬如有言我以纯昙摩?叶□、摩楼迦?叶□,合集盛水持?行者,此则善说。 上段句末的此则善说,我是看成「这才是良善、正确的说法」。 本经的善说如果解为→利益人的话。 有没有比较像这个意思? > -------------------------------------------------------------------------- < From: 邱大刚 Time: Fri Dec 11 00:32:06 2015 比对本经的对应经典《别译杂阿含经》、南传的「善说」的叙述,这边的「善说」直 译「好话」,且是不触恼自、他的话。 但是「好」的确是有不同的层面,「正确的」也是一种解读,因此解为「良善、正确 的说法」也对。 这四个面向不是互斥的,反而是彼此互相有所含摄的。 > -------------------------------------------------------------------------- < From: RG Shi Time: Fri Dec 11 11:50:31 2015 在经典中,常常可以看到四个字,「示教利喜」,出现在描述佛陀讲法的过程。如果 在CBETA资料库中搜寻这四个关键字,会看到很多例子。下面就举一例来补充说明: 《长阿含经》卷1:「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 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尔时,世尊见此二人心意柔?,欢喜信乐, 堪受正法,於是即为说苦圣谛,敷演开解,分布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 」(CBETA, T01, no. 1, p. 9, a6-12) 经文说,佛说法是有渐进的次第滴,第一步就是「示教利喜」,翻译的字面指称,可 以理解为:开「示」并且「教」导有「利」於听法众的、开「示」并且「教」导让听 法众升起欢喜、喜乐心的。那实际的内容是什麽呢?就是1.「施论」;2.「戒论」; 3.「升天之论」;4.「欲恶不净」;5.上漏为患;6.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 让听法众听了有欢喜,怎麽知道有没有欢喜呢?「见二人,1.心意柔?,2.欢喜信乐 。」在这之後呢,就知道听法众「勘受正法」,然後才为他们:「说苦圣谛,敷演开 解」。敷衍开解的内容是「分布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到此,在不 同的场合、对象,则有各个得不同果报的成果,可以在不同经文处看得到。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自己常常用的「示教利喜」,正是此经文文中「说法应具备的 四个条件」的最佳□例。也是老师把自己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的真实剧本、戏 码。 补充此段以飨各位大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 < From: 邱大刚 Time: Fri Dec 11 21:48:45 2015 这个分享实在太好了,感谢 凡僧云水 的分享。 已收入到此经的「进阶辨正」: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A8%8E_%E5% 96%84%E8%AA%AA%E6%9C%80%E4%B8%8A > -------------------------------------------------------------------------- < From: 邱大刚 Time: Fri Dec 11 15:35:58 2015 在本经的三个译本中,「善说」在偈诵中都解说为:「於己不恼迫,亦不恐怖他,」 偏向说好话、适当的话的这个层面。 我仔细思考了 Anderson Chang 的反馈,的确「善说」的「良善」在别的经中通常偏 向「正确」的意思,因此有人若不清楚前後文,是可能对这个注释有所疑义。 毕竟注解中不适合落落长解释「善」这个词有不同的层面,因此略为修改如下,虽然 较没有「好话」那麽直白,但应该就不致於有误解了: □ 善说:适当的话,而非恼害自己或他人的话。 > -------------------------------------------------------------------------- < From: Anderson Chang Time: Fri Dec 11 19:15:31 2015 比对《别译杂阿含》253经 佛陀演四句偈: 「善说最为上,仙圣之所说, 爱语非?语,是名为第二。 实语非妄语,是名为第三。 说法不非法,是名为第四。 是名演四句,四句之偈义。」 婆耆舍尊者赞说: 「诸有所说不恼己,亦不害他名善说。 常当爱语令他喜,亦不造作诸过恶。 从诸佛口有所说,必得安乐趣涅盘, 能断诸苦赞善说,实语甘露最无上, 实语应语得大利,安立实说善丈夫。」 世尊所说四法句是相当简洁的略说, 婆耆舍尊者赞叹随喜的偈颂,像是挑出其中一个解释方向,作较详细地发挥。 (善说跟爱说,有不同的层次与面向可阐述) 什麽方向呢?就是读经拾得中所说, 观察听法者的程度,选择听众能接受的法。 这样说法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不恼己、不害他、能断诸苦,是谓善说。 第三、四的谛说、法说应没有疑义,只有第二的爱说,可再探讨一下? □ 爱说:亲切能令他人欢喜的话,而非骂人的话。 →像是参考了别译253的「爱语非?语」。 此爱说注解,我们共有四个来源: A. 杂阿含1218,爱说非不爱。若配合婆耆舍尊者的解读方向,或可看作:(依照听法 者目前的程度)能欢喜接受的说法。 B. 别译杂阿含253,爱语非?语。则比较偏向说话时主观的表达态度,要亲切和善、 令人喜爱。 C. SN.8.5善说经,查关键字piya看起来是「让人喜爱的」。 http://dictionary.sutta.org/zh_TW/ D. 婆耆舍尊者在1218及253经的赞颂,意思较一致:说令人欢喜的法(个人以为是这 个听众现在乐意接受、听了会欢喜的法义内容),不致於听了之後厌恶、造诸恶业: 「所说爱说者,说令彼欢喜, 不令彼为恶,是则为爱说。」 「常当爱语令他喜,亦不造作诸过恶。」 注解是放在佛说,但尊者的发挥却有点细微的区别,就看怎麽参酌了:) > -------------------------------------------------------------------------- < From: 邱大刚 Time: Fri Dec 11 21:20:41 2015 「爱说」的注解若要精简些,可以注为「让人欢喜的话,而非让人厌恶的话。」这样 所有对应经典都符合,如何? (实际上意义和原先几乎一样,只是逻辑上更符合。) > -------------------------------------------------------------------------- < From: Anderson Chang Time: Fri Dec 11 21:33:25 2015 这样就很清楚了!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55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