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62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en Jian 标题: 从脉络中理解经文-杂阿含289经 时间: Sun Apr 17 23:38:03 2016 「从脉络中理解经文-杂阿含289经」 本经一开始提到了:彼心、意、识种种变易,异生异灭。 而後,观察乐触缘=>生乐受,乐受觉时,如实知乐受觉; 彼乐触灭=>乐因缘生乐受亦灭止 我想到:若能 观察受 生时生、灭时灭,是否是 限定在一个没有欲贪的状态下? 因为比对经文杂阿含187经: 以成就一法故,不复堪任知色无常,知受、想、行、识无常。 何等为一法成就?谓:贪欲。 要能够如实观,必须是 断贪的状态下的,而後来经学友讨论,才发现 本经脉络其实 没那麽困难,因为本经的 如实观 受生、受灭,其实是在一开头便限定条件了: 「多闻圣弟子於诸缘起思惟观察......」 而又比对经文: 杂阿含25经: 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 如是,闻受……想… …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 多闻圣弟子本身就是一个限定条件,而於缘起思惟观察,便能如实知 乐受生起的因 缘、乐受灭去的因缘,如实而知。 譬如两木相磨,和合生火;若两木离散,火亦随灭。 导致乐受生起的 因 灭去,并不贪乐受而生苦,而只是知道 乐受灭去了、灭止、清 凉、息、没。 所以思考经文时,以经解经,是一个方法,若能从一部经中多看几次、多跟学友讨论 ,同样的一部经,意思也会渐渐显露出来,也有可能一开始是自己想太多或有断章取 义的毛病。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May 09 23:48:04 2016 阿建的心得真是不错。的确,当贪欲炽盛时,心很难客观地看清事情,要「如实知」 就极难了。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May 09 23:50:08 2016 另外,本经所说的「乐触缘=>生乐受,乐受觉时,如实知乐受觉;彼乐触灭=>乐因缘 生乐受亦灭止」很可能是在说禅修时的乐受,例如禅定的乐或是法喜充满,在修行人 来说并不是要执著的,反而能够脑袋清楚地观察,而增进智慧。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62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