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阅读文章: 第 4745/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依於欲而断爱
时间: Sun Sep 04 21:20:31 2016

「依於欲而断爱」

《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61经中,婆罗门质疑阿难尊者所说「以修习善法的欲望来
断爱欲」,不就一直有欲望、没完没了吗?

阿难尊者就打了个比方:来到寺院之前,要有来寺院的欲望,才能成行。当抵达寺院
後,来寺院的欲望自然就消失了。

「以修习善法的欲望来断爱欲」也是如此,依四如意足成就神通、解脱,达成解脱後
修习善法的欲望自然就消失了,因此不是一直有欲望,不会没完没了。

可注意描述四如意足的经文是以「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於舍」作结,四
如意足的定境、神通,毕竟都只是过程。就如佛陀常说的「筏喻」,修行中每一个阶
段的成就,在更高的阶段时得要放下。

LinkImage: https://scontent.xx.fbcdn.net/v/t1.0-9/14192089_1065978433485968_7802570731433837667_n.jpg?oh=7a0fdfd9ac6ad78d7c2c09c2caa0879d&oe=5A7274B4
LinkDescription: 「依於欲而断爱」  《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61经中,婆罗门质疑阿难尊者所说「以修习善法的欲望来断爱欲」,不就一直有欲望、没完没了吗?  阿难尊者就打了个比方:来到寺院之前,要有来寺院的欲望,才能成行。当抵达寺院後,来寺院的欲望自然就消失了。  「以修习善法的欲望来断爱欲」也是如此,依四如意足成就神通、解脱,达成解脱後修习善法的欲望自然就消失了,因此不是一直有欲望,不会没完没了。  可注意描述四如意足的经文是以「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於舍」作结,四如意足的定境、神通,毕竟都只是过程。就如佛陀常说的「筏喻」,修行中每一个阶段的成就,在更高的阶段时得要放下。
LinkTarge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65978433485968&set=gm.660158384158001&type=3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Sep 04 21:20:47 2016

c.f.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E4%B8%80#五六一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Sep 05 01:02:49 2016

引用圣严法师的话:「面对宅、接受宅、处理宅、放下宅」……不不,是「面对它、
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通常要先正视痛心的原因。其中包括过去曾做错了事,但过去的事已过去了,现在追
悔也没有益处,这点应该很清楚。要打从心底接受这样的事实,了解追悔没有益处。

那麽现在为什麽还在痛心呢?因为自己对这些过去的事还念念不忘。因此「念念不忘
」是痛心的近因,若能放下它自然能不痛心?

至於要怎麽不「念念不忘」?怎麽处理它?就有很多的方法了,世俗上可让时间冲淡
、建立新的兴趣等等,佛法上有礼忏、不净观等等作法。

到头来,世上所有曾为爱情痛心的人,除非立刻死了,要不然後来都还是走过来了。
生命自有出路。祝福您。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Sep 05 01:12:11 2016

就佛教的角度,为他人祝福是好的,但有所谓的「三轮体空」,祝福完就祝福完了,
不会念念不忘。另一方面,个人造业个人担,个人生死个人了,祝福一次就好了,重
覆很多次不见得比较有效。

倒是世俗上常有人讲:「你真爱我的话,就放了我吧 :p 」

佛教的出家是为了解脱烦恼、自觉觉他,不是为了别人而出家。

不过这些我不是专家,随口说说,别在意。

> -------------------------------------------------------------------------- <

From: Larry Koh
Time: Mon Sep 05 02:06:30 2016

吃素只是在「选择」食物而已,与为了她人的幸□不会有太多的关系。

你若每天为她写一张祝□的卡片,写完後就放在抽屉□,她会有得到什麽益处吗?

> -------------------------------------------------------------------------- <

From: RG Shi
Time: Mon Sep 05 10:42:02 2016

Larry Koh 『吃素只是在「选择」食物而已』

所以如果有机会让你遇到食人族,你也赞成你自己是食人族的「食物选择」之一吗?

> -------------------------------------------------------------------------- <

From: Larry Koh
Time: Mon Sep 05 13:49:06 2016

凡僧云水 历史上的佛陀确实说了「三净肉」..没有说非素食不可。

遇到食人族与遇到猛兽是一样的意思...能逃就逃...

> -------------------------------------------------------------------------- <

From: RG Shi
Time: Mon Sep 05 13:50:33 2016

Larry Koh 喔,那我是食人族还是猛兽?

> -------------------------------------------------------------------------- <

From: Larry Koh
Time: Mon Sep 05 13:52:30 2016

凡僧云水 您有吃人的记录吗???

> -------------------------------------------------------------------------- <

From: RG Shi
Time: Mon Sep 05 13:54:02 2016

嗯,常常吃人的亏,简单说,有耶!((自己欢乐一下

> -------------------------------------------------------------------------- <

From: RG Shi
Time: Mon Sep 05 10:44:20 2016

吃素不是选择食物,而是对生命的同理心中所流露出来的慈悲心。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Mon Sep 05 10:52:43 2016

不过因为有选择,所以才能觉知和作为。如果没有选择权,那就没有觉知的能力。如
佛陀对外道弟子提到其师父所提到眼不看,耳不听就是修行;佛陀和阿难相继说出那
盲人和笼者是修行成就者吗?以至於後面的圣贤法律修诸根,圣贤弟子修诸根及学见
迹的讨论。狮子老虎没有选择权,是吃肉的;鹿,绵羊没有选择权是吃素的;猪等杂
食性没有选择权,因为无法恣意选择;而人可以选择,也愿意选择。所以因为有选择
权,然後因为觉知味,味贪的不必性,所以选择吃素。所以吃素的第一要件是要有选
择权,第二要件就是对生命的同理慈悲。

> -------------------------------------------------------------------------- <

From: Larry Koh
Time: Mon Sep 05 13:50:27 2016

> -------------------------------------------------------------------------- <

From: Larry Koh
Time: Mon Sep 05 13:50:43 2016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Mon Sep 05 10:55:15 2016

所以,您要把对於单一个事物,那个属於我和在我心中的她放大传播,从砥砺自身修
行开始,渐渐地放下我曾经有和我未来有心中的她,放下我的,放下我,然後你会发
现面对每一个人事物,都会以三妙行,无著的态度来面对,其实这就是大爱罗 。我
相信从大爱著手,再无始无尽的循环中,中会利益您及祝福的对象,因为众生都被祝
福了,而众生不离众生。

> -------------------------------------------------------------------------- <

From: Bowen Ke
Time: Tue Sep 06 10:38:27 2016

所以,後来常常有人说,连放下都要放下,觉得有个善法欲,想修行的意念,想解脱
的想法,是不好的。但这部经说明了,这个善法欲,是不会妨碍解脱的。因为,念头
都是无常的,解脱後自然就会放下的,如筏喻经。

> -------------------------------------------------------------------------- <

From: Happy Light
Time: Wed Sep 07 02:17:17 2016

赞

> -------------------------------------------------------------------------- <

From: 赖珍瑜
Time: Sun Sep 11 18:32:33 2016

修习善法是向上的,励志的,与善心所相应。这跟烦恼的爱欲,与烦恼相应的心所不
同。

> -------------------------------------------------------------------------- <

From: Happy Light
Time: Sun Sep 11 19:59:20 2016

曾有基督徒问我,按佛教理论,为了成佛而学佛,这样是不是也是一种执著,如此佛
教不就是自打嘴巴了吗,当时不知怎麽回答他,我只回答他此种执著不能算执著,现
在回想起来这个回答是错的,虽然现在弄清楚了不过也晚了。

正确回答应为,佛学当然也是一种执著,但没有出离轮回的执著和决心,就永远不可
能走向解脱之路,一旦解脱执著即可放下。

> -------------------------------------------------------------------------- <

From: 赖珍瑜
Time: Sun Sep 11 21:56:13 2016

所谓的执著,应指烦恼方面的。学佛是立定人生正确的方向,是一种志节,和烦恼的
执著,不能混为一谈。

> -------------------------------------------------------------------------- <

From: Helen Wan
Time: Fri Nov 11 14:06:05 2016

当问题来了, (1) 面对它-为了认识问题, 必需面对它;  (2). 接受它-为了解决问题
, 必需不排斥它;  (3). 处理它-为了究竟解决, 必需用究竟之法; (4). 放下它-知
道已做该做,无有遗憾。

> -------------------------------------------------------------------------- <

From: Rexon Han
Time: Fri Nov 11 23:08:30 2016

如果知道学佛指的是甚麽  就不会执著成不成佛了

懂了之後 佛不佛 都不是问题

学佛不是"为了"成佛   自然不成立执著与否的议题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阅读文章: 第 4745/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