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849/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ongChing Tseng 标题: 我最近刚拿到台大狮子吼佛学社的王师兄拿给我的好? 时间: Thu Dec 08 10:14:29 2016 我最近刚拿到台大狮子吼佛学社的王师兄拿给我的好读杂阿含经。读了几回,发现世 尊说法有点像数学课的逻辑推理。 如色为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我。如是观受受想行识。 假设色为无常...则成立。色成立,则受想行识亦成立。 不愧是印度,2500年前的数理逻辑推理就很厉害。 > -------------------------------------------------------------------------- < From: 乔瑟夫 Time: Fri Dec 09 19:47:58 2016 佛法!怎会是假设跟逻辑推理呢? > -------------------------------------------------------------------------- < From: HongChing Tseng Time: Fri Dec 09 21:47:44 2016 是的,大德您说的是,我譬喻的不对,世尊说法是陈诉事实真像而不是假设。 > -------------------------------------------------------------------------- < From: Rexon Han Time: Fri Dec 09 22:43:34 2016 佛法的逻辑严谨 本就运用了因明学 逻辑指的并不是弄个假设 再来证明 你们可能误会逻辑的定义了 > -------------------------------------------------------------------------- < From: Russ Wang Time: Sun Dec 11 02:10:24 2016 递书工作无足挂齿,随喜您阅读阿含经。欢迎常来本版讨论,以□清佛陀的原意。 > -------------------------------------------------------------------------- < From: 张景程 Time: Mon Dec 12 14:26:14 2016 世尊说法就是逻辑唷 ~ 色无常,无常即 : 色不成立而自破(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则是苦。 苦无常,无常即 :苦不成立而自破。 等等..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 皆不成立。 这佛法逻辑可是与世间数理逻辑 大大相异唷 ~。 > -------------------------------------------------------------------------- < From: Russ Wang Time: Mon Dec 12 15:54:54 2016 曾弘青 与您分享一个经验,手上有了好读杂阿含之後,不妨试著以经文来回答自己 或他人的问题,不仅能帮助自己融会贯通,也能避免流於一己之见。 好比说杂阿含 262 经中佛陀这麽说:「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 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於二边,说於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如果读过这一惊,或许就不会困扰於五蕴成立或不成立的问题。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0.html#%E4%BA%8C%E5%85%AD%E4%BA%8C > -------------------------------------------------------------------------- < From: 罗思 Time: Wed Dec 14 13:52:20 2016 "如色为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我。如是观受受想行识。" [为]文字翻译到数学符 号即[=],色,依据[好读杂阿含经p22的定义,色是物质及物理世界的现象,物质世界现 象是[变数],[变数]并非常数(永恒固定不变之数),生存的物质世界中充满变数,故人 生考验多,苦~苦恼要克服的瓶颈困难太多....苦.....然而情绪感知的苦恼并不是"我 ",所苦的现象与我的情绪皆是无常(变数),而[我]依然是我,只是[我]在苦海中若能克 服困难,[我]即到涅盘 用此思维自我觉察我在物质世界中所见所思,用此思维,自 我觉察我在物质世界中观看到的(尚有我所知有限见不到的呀~~)我在物质世界变数中 感受到的(我的感知上且与我的生理结构及大脑先备认知结构有资料处理关联呀~~)以 及我所思想的(我的私心我的思考习惯在大脑进行资料处理已自我假设可能的现象呀 ~~~虽然那不是实然~~但我早已预设立场了呀~~~)>>>>我的苦的感受很多都是我自己 造出来的呢 > -------------------------------------------------------------------------- < From: 罗思 Time: Wed Dec 14 13:52:58 2016 佛法讲因果, 因果是逻辑没错啊 > -------------------------------------------------------------------------- < From: 罗思 Time: Wed Dec 14 13:55:39 2016 印度数学家也不少,来自贫苦生活处境的数学家提出伟大论述也能在文献中探索到相 关论述. > -------------------------------------------------------------------------- < From: Bowen Ke Time: Wed Dec 14 15:18:00 2016 五阴诵虽然是杂阿含第一部,但是光要读懂字面的意思跟主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 首先,色受想行识,就是五阴(新译:五蕴)。很多经文讨论都是围绕五蕴开展。所谓 的众生,像是你、我,以及各种生命,其生命现象活动的总合,就是五蕴。也就是任 何的生命,任何的身心现象,都可以归类为五蕴。这相当於定义域,也就是任何的讨 论,关於生命现象,都不需要也不会超出五蕴的□围。 色蕴,是无常的。这是依据我们的经验就可获得的共识。有修习止观者,可以看到色 蕴无常更深一层的现象跟道理。但就算是一般人,大都也可以接受色身"无常"的概念 。"无常即苦",也是如此。然後一一蕴讨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而"苦即非我"。这字面上的意义就很不好懂。这个"我"一开始可以由"主宰"(随心所 欲)的含意去理解。刚刚有说过,众生就是五蕴。我们的所有物质跟精神活动,都可 以分类成色受想行识。而五蕴都是无常的,所以五蕴本身非主宰(必朽之物怎会是主 宰呢?),而五蕴也不是被主宰之物。所以主宰(我)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我们都说这个 身体是我主宰的,但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著身体病苦、老去。身体的变化,服膺缘起 的规则,但不服从我们的命令,我们只能用符合缘起规则的方式去驱使身体 :D 至於,像是"无常","苦","无我",比较微细,比较深的含意,就顺著读经的进度, 让我们一起讨论,一同深入吧 ^^ > -------------------------------------------------------------------------- < From: HongChing Tseng Time: Wed Dec 14 21:32:55 2016 最近读到五受阴,并非由我所主宰,故为无我非我的性质。但是世尊又要我们於五受 阴修离欲,生厌住,超越五受阴。那麽不就是於五阴有了自主性,为我所主所控吗? > -------------------------------------------------------------------------- < From: Bowen Ke Time: Wed Dec 14 23:06:29 2016 您好 ^^ 五受阴的另一种译法称为五取蕴,也就是有执取的五蕴。所以,执取才是根本的问题 ,我们执取五蕴为我或我所有。因为执取,也让我们看不清楚真相。而修习的目标在 於放下这种执取。 执取由贪爱而生,贪爱由受而生...,由缘起的锁链一直探究下去,其道理简化类似 为"一个想法由另一个想法而生。"五蕴之间辗转相生,每一个生灭都有其规则跟条件 ,但不需要"我"来主宰。或是说,甚至这个"我"的感觉,也仅是由於(看不清)五蕴和 合而造成的一种感觉或假象。 以上,仅供参考。缘起甚深,还是依照经典为主 ^^ > -------------------------------------------------------------------------- < From: En Tian Hu Time: Wed Dec 14 16:10:44 2016 不过印度人数学跟逻辑很恐怖是真的,连最近俄罗斯跟印度合作开发新战机,程式编 写都交给印度人负责 > -------------------------------------------------------------------------- < From: Russ Wang Time: Mon Dec 19 13:47:09 2016 一般而言,头脑聪明是过去法布施的果报,虽然是个很好的助缘,但并不是启发出世 间智的因,修习出世间法才是直接导向出世智的因,举凡经中常提到的四念住、四正 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三三昧解脱门 .... 等,这些都是属 於出世间法。 在杂阿含 404 经中佛陀说,如果一切知识像是林中的无量树叶,那麽其中正向涅盘 的法却只有掌中树叶这麽少,正因为众生听闻正法的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时间有限 机会难得,佛陀为我们所说的也就只是这些。因慈悲故佛陀不说废话,我们也应「当 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才行 :P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5.html#四□四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849/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