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97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urphy Chen 标题: 世尊说明有四种修行者: 时间: Sat Sep 02 12:05:41 2017 世尊说明有四种修行者: 1. 依著对於佛法的信心,据此修行 (随信行)。 2. 以智慧思维佛法,据此修行 (随法行)。 3. 以亲自体证为依归,据此修行 (身证)。 4. 以智慧见到实相,据此修行 (见到)。 增壹阿含经 等趣四谛品第二十七 第 10 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种之人,可敬可贵,世之福田。云何为四?所谓持信 、奉法、身证、见到。 彼云何名为持信人?或有一人受人教诫,有笃信心,意不疑难,有信於如来.至真. 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亦信如 来语,亦信梵志语,恒信他语,不任己智。是谓名为持信人。 彼云何名为奉法人?於是,有人分别於法,不信他人,观察於法,有耶?无耶?实耶 ?虚耶?彼便作是念:『此是如来语,此是梵志语。』以是知如来诸法者,便奉持之 ;诸有外道语者,而远离之。是谓名为奉法人。 彼云何为身证人?於是,有人身自作证,亦不信他人,亦不信如来语,诸尊所说言教 亦复不信,但任己性而游。是谓名为身证人。 彼云何名为见到人?於是,有人断三结,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彼有此见便有惠施,有 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後世,有父,有母,有阿罗汉等受教者,身信作证而自 游化。是谓名为见到人。 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at Sep 02 13:22:42 2017 请[问这句「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如是,诸比丘 !当作是学。」,甚麽意思? > -------------------------------------------------------------------------- < From: Murphy Chen Time: Sat Sep 02 13:43:46 2017 我也觉得 "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 这一句不太好懂. 语意结构上在讲 (共有四种人) 除了三种人, 还有第四种人. 语境上, 似乎在强调"身证"的重要性.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at Sep 02 13:47:20 2017 值得弄清楚。 > -------------------------------------------------------------------------- < From: Chen Jian Time: Sat Sep 02 19:43:33 2017 很奇怪的一句话,我也读到的时候有同感 > -------------------------------------------------------------------------- < From: Jason Chen Time: Mon Sep 04 08:28:17 2017 有可能会是,当念除上三?之?人,念修身证之法,这样吗?只是/除/上/又是怎麽 断句,分别只还是指什麽? > -------------------------------------------------------------------------- < From: Jason Chen Time: Mon Sep 04 08:30:52 2017 除三,是断三吗?那三还有上三中三下三的解释吗? > -------------------------------------------------------------------------- < From: Jason Chen Time: Mon Sep 04 08:38:11 2017 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 > -------------------------------------------------------------------------- < From: Jason Chen Time: Mon Sep 04 08:42:17 2017 断「身见」、「戒禁取」、「疑」,除上三,的人 > -------------------------------------------------------------------------- < From: 周靖山 Time: Mon Sep 04 09:12:12 2017 Jason 请看後面我有贴文解说。 > -------------------------------------------------------------------------- < From: Jason Chen Time: Mon Sep 04 09:45:01 2017 我亦留问题在後文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at Sep 02 15:55:47 2017 比较喜欢身证,总是要亲自体会才相信。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Sat Sep 02 19:25:45 2017 意思是只有第四种人(*除*上三人), 才是真正有解脱道实证的行者(身信作证),也 是世尊所鼓励的, 这种行者能正确的传递世尊的教法。 福田有好几种, 也就是4种沙门的涵意。 四种沙门的定义,十轮经和阿含经说的都 是一样的。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at Sep 02 20:02:04 2017 那上三人是指那几位上三人?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Sat Sep 02 22:09:02 2017 见道 以外的三种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at Sep 02 22:12:00 2017 那麽请教这整句如何翻释比较好?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Sat Sep 02 22:14:28 2017 就是我上面所说的 。因为见道者经中说是得初果到四果的行者。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Sat Sep 02 22:17:20 2017 另外,末句"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如是,诸比丘 !当作是学。」",其中的"念修身证之法"的身证之法不是第三种"身证人",而是第 四种能得初至四果者: -->彼云何名为见到人?於是,有人断三结,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彼有此见便有惠施 ,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後世,有父,有母,有阿罗汉等受教者,**身信作 证**而自游化。是谓名为见到人。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Sat Sep 02 22:19:06 2017 这里有很趣的是末句"成须陀洹**不退转法**"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at Sep 02 22:31:10 2017 那为何不说:比丘!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见到人之法。如是,诸比丘!当作 是学。?是把见到人传抄错误写成身证人?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Sat Sep 02 22:54:29 2017 我个人会排除此处是传抄错误的可能性,可能是译者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世尊当然 希望弟子都能有实证经验能至少入初果的(*身*信作*证*),不是吗?如此才能正确传 递教法。 这也提醒我们,阿含是重点节录,因此不能当国文读,必须反覆思量。 > -------------------------------------------------------------------------- < From: Chengshu Wu Time: Sat Sep 02 23:31:00 2017 在开头时世尊说这四种人是可敬可贵,世之福田,结尾的转折有点突然。有可能是意 指要透过这三种方式而更进一步过度到“见到”吗? > -------------------------------------------------------------------------- < From: Russ Wang Time: Sat Sep 02 19:57:49 2017 同意 Wang Andrew 所说,佛法必须透过身体力行自证自知。不过 《杂阿含经》的经 文中,最常出现的结尾句是「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欢喜 奉行」是身证,身证很重要;「闻佛所说」在这个时代来说就是研读经典,也不能偏 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亦殆。 > -------------------------------------------------------------------------- < From: Yen Chung Lee Time: Sat Sep 02 20:17:13 2017 可参考杂阿含892经SN25.1~10,以随信行为例,庄春江居士的翻译如下:[比丘们!凡这 样信与胜解这些法者,这被称为[已进入正性决定、已进入善士地、超越凡夫地的随 信行者],他不可能会造那些往生地狱、畜生界、饿鬼界的业,不可能到死时还不证 入流果]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92.htm > -------------------------------------------------------------------------- < From: Yen Chung Lee Time: Sat Sep 02 20:30:04 2017 杂阿含61经[比丘![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 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 ,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61.htm > -------------------------------------------------------------------------- < From: Chen Jian Time: Sat Sep 02 20:32:41 2017 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以教育部辞典的,整治概念理解,或许可以好解一点。 [动] 1 去掉。如:「铲除」、「扫除」、「为民除害」、「排除万难」。 2 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三国演义》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3 更易、更换。如:「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4 整治、修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以东,宜春以 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5 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於三。」 当念整治上三种人,要念修身证之法,第四种是见到跟身证都有,我猜的。 > -------------------------------------------------------------------------- < From: Yen Chung Lee Time: Sat Sep 02 20:42:30 2017 另有杂阿含936经SN55.24可参考 > -------------------------------------------------------------------------- < From: Yen Chung Lee Time: Sat Sep 02 20:59:20 2017 浅见是:我们最好别太低估所谓的[随信行者]了 > -------------------------------------------------------------------------- < From: Kevin Hsu Time: Sun Sep 03 01:24:01 2017 因自己是後学者,对佛经涉猎不多,这三、四年就只看完杂阿含经与半套的中阿含经 ,所以常会有「凸伽」的想法,若有失之无知或偏颇,请诸先进不吝指正。 我读本经时就一直搞不懂,似乎跟杂阿含(936)经,中阿含(195)经有关,但 又有矛盾,却缺南传相对经无以印证、对读。照说佛陀说法当依次第而说,杂、中两 部的相对经文就是:俱解脱(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身证、见到、信解脱、 随法行、随信行排序;本经却是持信人、奉法人、身证人、见到人,顺排、逆排都怪 怪的。 再说,持信人=随信行(者)?奉法人=随法行(者)?我看经文法义似有差异 ;以《增一》的持信人:「或有一人受人教诫,有笃信心,意不疑难,有信於如来、 …世尊。亦信如来语,亦信梵志语,恒信他语,不任[#相信]己智。是谓名为持信 人。」;《杂936》「圣弟子信於佛言说清净,信法、信僧言说清净,……乃至五法 少慧审谛堪忍,谓:信、精进、念、定、慧,……乃至 随信行。」运气好开始就碰 到佛陀了(或说:一开始就听闻正法),当然一样;但若首遇是附佛之人说如来语, 照信;又若碰到外道的邪说,也信;只要别人能讲得天花乱坠,他就信得心服口服, 既无知又无明。这是持[#己]信人与随信行[#者]的差异。 《增一》说奉法人:「彼云何名为奉法人?於是,有人分别於法,不信他人,观 察於法,有耶?无耶?实耶?虚耶?彼便作是念:『此是如来语,此是梵志语。』以 是知如来诸法者,便奉持之;诸有外道语者,而远离之。是谓名为奉法人。」《杂 936》「圣弟子信於佛言说清净,信法、信僧言说清净,於五法增上智慧审谛堪忍, 谓:信、精进、念、定、慧,…乃至随法行。」一个自以为是,以俗世之智慧、经验 去判断「法」的真伪,如果不先俱足对佛、法、僧的净信,有正知见,所有的判断, 选择都无法保证是正法而随其功德而定,对了万幸,错了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所以本经相关的名相不能硬套,说不准佛陀本就因对象修为不同分开而说(圣弟 子与凡夫);若使如此,「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当作是学。 」就不会觉得怪怪了。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Sun Sep 03 13:16:45 2017 找茶找茶,我要找茶: 「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应该是指除了第三种人之外(即除了身证者之外 ),其馀的人都要修「身证」之法。因为第三种人已修身证之法。 「身证」是指已证得八解脱禅定的人。 「有人身自作证」其中的「身自作证」又称为「身作证」,就是证得禅定的意思。 (虽说,其他三种人也都已经入圣位,但没有八解脱,无法进一步证得更高的果位。)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un Sep 03 13:30:09 2017 +1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un Sep 03 17:45:57 2017 Cathy Kao +1 就是赞成1票阿~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un Sep 03 20:12:53 2017 Fb 内建的图档,很赞的意思。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un Sep 03 20:14:32 2017 我不知道,这很严重吗?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un Sep 03 20:15:11 2017 如果,这冒犯这版,请直接把我删除即可。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un Sep 03 20:27:05 2017 请□先告诉我,这犯了拿条版规。二是,我说的是,请版主直接把我从这版删除。最 後,我不会再回应□。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Sun Sep 03 13:39:09 2017 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多念几次,就冒出一个想法来: 【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 就是这四种人要多学习,除了第三种什麽都不信的态度不要学--【亦不信他人,亦 不信如来语,诸尊所说言教亦复不信】,但是要学他的身证之法。 大概是说,诸尊、如来之语,大家还是要多听多信,可别学那第三种人,但是修身证 之法还是要学的。 不负责理解完毕。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Sun Sep 03 13:42:14 2017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un Sep 03 13:47:57 2017 文章可能只是强调,有的人是比较铁齿的,只有自己遇到了才会相信。其他3种人, 也要鞋习身证人的这个特点。<= 比较通俗白话的解释。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Sun Sep 03 13:58:02 2017 这里的「不信如来语」应该是如「葛拉玛经所说」: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如须深经最後一段: 「尔时、须深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无畏。 」 「不由他信」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 -------------------------------------------------------------------------- < From: Cathy Kao Time: Sun Sep 03 20:31:10 2017 这个昨天读经班也有同学提到,可见大家看法都差不多。:P > -------------------------------------------------------------------------- < From: Kevin Hsu Time: Sat Sep 09 22:37:55 2017 庄春江居士的阿含辞典对「不由他信」解读为「不必经由他人而相信」。这本是比丘 证道过程的描述,是定型句。这与「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意 义不同;一个在说对自己所证悟的法有信心,不必由他人背书;另一句是警惕学法者 勿因人地位、名声就无条件相信他们所说的。是有区别!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Sun Sep 03 14:15:36 2017 我只是想,增壹阿含经嘛,比较晚出,背诵的人到这里可能觉得怪怪的,所以就叫大 家不用学第三种人了。 :) 在学习上,的确是不可随便乱信,不过因为证初果者有四不坏信的特质,亲自见法度 疑者,应该是深信如来了。 > -------------------------------------------------------------------------- < From: 周靖山 Time: Sun Sep 03 17:27:40 2017 有四种之人可为世之福田 在增壹阿含经 等趣四谛品第二十七 第 10 经,开头就点出有四种之人,可敬可 贵,世之福田。这四种之人是一、持信人、二、奉法人、三、身证人、四、见到人。 一、持信人:这种人能够笃信佛〈如来〉,信修梵行的入流圣者及阿罗汉教诫之语, 乃至其他善知识之语。虽不能凭任自己智慧,但能信守佛陀教戒律〈五戒、十善戒〉 ,不造恶事,行其善事。所以这种人可敬可贵,可为世之福田。 二、奉法人:这种人能客观地分别了解、观察诸法是真是假?是有是无?不会别人讲 就相信。会反思这是如来所说的吗?这是入流圣者及阿罗汉所说的吗?如果是就依教 奉行。如果是外道所说的,就远离此外道邪见。所以这种人可敬可贵,可为世之福田 。 三、身证人:这种人也非常客观,他「不轻信」他人的言语,也「不轻信」如来诸教 法,他是依性起修无有执著,要以亲身实修为证,以证佛知见,他才相信。 四、见到人:这种人指的是见道位之人,他已断身见、戒禁取见、痴三结,为不退转 须陀洹之入流圣者。因此便能见到有惠施善行,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後世 ,有父,有母,也有阿罗汉在此世间传授著教法及其受教者。此是他亲身确实所作证 到的,不必依他人说,且能独自游化四方行教化众生。所以这种人可敬可贵,可为世 之福田。 在这四种可敬可贵,可为世之福田之人中,可见是以第四、见到人最为尊贵,也 是我们修习解脱道的终极目标。因他以身作证,他的信不会如持信人有时会产生迷信 ,而是证信。他不会像奉法人,光了解经义,能说能讲,但无精进实修之力。他不会 像身证人,虽有精进实修之力,但还有许多无明,未能完全入佛知见、证佛知见,成 就佛、法、僧、戒四不坏信。 而见到人是以身作证,已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坏信,为入流圣者。因此能知 有惠施善行,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後世,有父,有母,也有阿罗汉在此世 间传授著教法及其受教者。因此见到人是一、持信人、二、奉法人、三、身证人归趣 的目标。 因此此句:「比丘!有此四人,当念除上三人,念修身证之法。如是,诸比丘!当 作是学。」应该翻成:「比丘们啊!应当起念舍此前面一、持信人、二、奉法人、三 、身证人所持只信、只解、只行的方法,而念住以身实修实证的方法,而要共同归趣 到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坏信圣者的见到人目标。」 【注】除:相当於〈真除〉,去故(旧)而就新之意。 【注】上:前面。 【注】念:起念、念住。 【注】身证之法:以身实修实证的方法。 【注】而此经所提的身证人虽也是以身实修实证的方法,但在这未完成身证过程中, 他还不能完全信佛所说。但佛是如语者、实语者,因此身证人如能以身实修实证的方 法,精进修行,最後必然证佛所说,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坏信的见到人圣者。 > -------------------------------------------------------------------------- < From: Wang Andrew Time: Sun Sep 03 17:54:13 2017 好像又更合理些...?????? > -------------------------------------------------------------------------- < From: Cathy Kao Time: Sun Sep 03 22:19:23 2017 哇~ 清楚明白,谢谢 :D > -------------------------------------------------------------------------- < From: Jason Chen Time: Mon Sep 04 09:41:08 2017 我不太懂的是,第四种人,能够不信,不思,不辩,不身行,就可以直接见道,这有 可能吗?是什麽因缘能够不信,不思,不辩,不行,就能直接见道呢? > -------------------------------------------------------------------------- < From: 周靖山 Time: Mon Sep 04 10:13:14 2017 没有这第四种人,能够不信,不思,不辩,不身行,就可以直接见道。经上没如此说 。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Sun Sep 03 18:05:31 2017 参考一下这四个名词在辞典的解释: 信行:(持信人?) 另译作「随信行」,果位之一,相当於「向须陀洹果」,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 忍(接受)而得证者,南传作「随信行者」(saddh?nus?r?),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 位信心之信奉者」(a faith-follower)。参看「法行」 法行:(奉法人?) 另作「随法行、法行者」(dhamm?nus?r?),果位之一,相当於「向须陀洹果」,以增 上智慧思惟、观察、忍而得证者,参看「信行」。 身证: 南传作「身证者」(k?yasakkhi),指证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 果、向第四果,并且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的六类圣者。 见到: 南传作「得见者」(di??hippatta),指证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 三果、向第四果,但未能具有「八解脱」等无色定定力的六类圣者,另译作「见至」 。 > -------------------------------------------------------------------------- < From: Cathy Kao Time: Mon Sep 04 00:07:44 2017 这有意思 > -------------------------------------------------------------------------- < From: Kevin Hsu Time: Sun Sep 03 22:47:00 2017 《增一》彼云何为身证人?於是,有人身自作证,亦不信他人,亦不信如来语,诸尊 所说言教亦复不信,但任己性而游。是谓名为身证人。 《杂936》圣弟子一向於佛清净信,(於法、僧一向净信,於法利智、出智、)决定 智慧,八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而不见有漏断,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身证。 从上述两经文比较,可看出增壹阿含经 等趣四谛品第二十七 第 10 经中的「身证人 」不是佛说十八学人中的「身证」。 譬如外道异学如?多罗罗摩子(#佛陀师承的外道仙人之一,又译为阿罗罗伽罗摩 )亦能自知自觉自作证:「度一切无所有处,得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唯有定力 而无慧力,虽然能於定中镇伏烦恼漏,但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盘。<节录杨郁文 老师初期佛教空之法说及义说(下)> 所以「除上三人」指的是持信人、奉法人、身证人三种人,而勉励「见到人」;因其 未得八解脱身,故要「念修身证之法」。「见到」再上去就是「身证」,修成就「身 证」之法--即勉其「得八解脱身」。 > -------------------------------------------------------------------------- < From: 刘运泽 Time: Sun Sep 03 23:58:52 2017 比较AA27.10与AN3.21: AA27.10 AN3.21 持信/信解脱者 信佛/梵志语,恒信他语,不任己智 信根增上 奉法 分别於法...如来[语]法者,便奉持之... (无) 身证/身证者 身自作证,不信他人/如来/诸尊所说 定根增上 见到/达到见者 断三结,成须陀洹不退转法 慧根增上 AA27.10的「持信」虽接近佛不坏净信(四不坏净又名信根),但其「恒信他语,不 任己智」,相较於须陀洹应已断身见疑戒禁取而成就四不坏净(见法而得法住智), 可知AA27.10的「持信」之证量应不完全等同於得须陀洹之信根(参相应部48相应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460.htm),AN3.21的「信解脱者」在中部70经 则说是「以慧看见後,某些烦恼被灭尽,他对如来的信已住立、已生根、已确立」, 个人认为应为见法入流得法眼净後所产生对佛法僧戒之四不坏净/名信根。(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70.htm) AA27.10的「奉法」在AN3.21无对应内容,但「分别於法...如来[语]法者,便奉持之 ...」让人联想到「四大教法」。 AA27.10的「身证」的叙述让人联想到独觉/辟支佛(较接近大乘佛教思想?)而且□ 当念除上三人(别学那第三种人)□(别学独觉/辟支佛?),而AN3.21「身证者」 则定义为定根增上;以上两者让个人联想到杂阿含474经:若达离贪断爱之正定则为 解脱(参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74.htm) AA27.10的「见到」为「断三结,成须陀洹不退转法」为见法入流圣者,而AN3.21「 达到见者」在中部70经则说是「以慧看见後,某些烦恼被灭尽,他对如来的信已住立 、已生根、已确立」,个人认为这应该也是入流见法之须陀洹圣者之证量,此处南北 传应可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AN3.21下方多了□不容易一向地记说:『这三种人中这位比较优胜、 比较胜妙。』□的一段经文是AA27.10所没有的。 > -------------------------------------------------------------------------- < From: RG Shi Time: Mon Sep 04 15:15:35 2017 Murphy Chen 这一经的解释,我有意见。特别是【读经拾得】,应该是写得有些不对 。 首先,你上面说「世尊说明有四种修行者」,这和经文不符。我认为应该是「世尊说 明有四种学法者」。理由是:「或有一人受人教诫」,以及之後的三个「於是」都是 此句的缩写。学法的人算不算修行人呢?应该也算喔。那为什麽我要用「学法」而不 用「修行」,因为读一读经文就知道,是在讲四种学法的不同态度和方法。 对不起,应该是我太多嘴了,现在牙痛的很厉害。哈哈哈。有点受不了了。晚点如果 不这麽痛,再来多嘴。 继续喔,免得会忘记,或是懒惰不想写了。 在讲【读经拾得】之前,先说明一下经文中所讲的四类学法人。 经文中首先说第一种学法的人,在别人教他(佛)法的时候,「有笃信心,意不疑难」 。这里讲的「信心」,是在佛法中久修善根所产生的信心,和「迷信」等其他一般讲 的信心是很不一样的,特别指的是「有信於如来」。因而如来说的(佛)法,他会信; 梵志(佛出家弟子)说的佛法,他也信...。这里可以举一个经证,在《地藏菩萨本 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中,释迦牟尼佛和文殊师利菩萨有一句对话,如下: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 、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 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 未免兴谤。...」 其中,文殊师利菩萨说他自己「过去久修善根」,证了「无碍智」,所以呢,「闻佛 所言,即当信受。」可见,文殊师利菩萨对佛是「有笃信心,意不疑难」。因此,这 类学法的「持信人」是「可敬可贵」的。至於为什麽是「世之福田」,就留给大家去 想了。((牙齿很痛 ~~~ 暂停 经文中说的第二类学法人是「奉法人」。这在狮子吼这个团体中应该不用多加解释了 ,因为狮子吼这个团体本身就是「奉法人」的一个很好的现代活生生的例子。也是「 可敬可贵」,也是「世之福田」。理由是什麽,请自己解释喽。XD 经文中最难解释的学法人,应该就是第三类的「身证人」。单单看经文就很容易让人 误解以为这人是外道或是来佛法中捣蛋的。这要回过头来看这个「信」字。如我上面 已经指出,「於是」是共通的前提,也就是说,当有人教诫法时,对所教的这个「法 」的信心,不是从老师那□来的,而是从他自己本身所证而来。经文中用「身自作证 」这四个字。这里有点意思。上面有人说,这类人很像是「独觉」,不是喔,因为「 於是」,所以还是在讲「声闻」。其实,用现代的术语讲,比较可能的例子是指「次 第」学法的这类人。因为「身自作证」其实就是说这人自己本身的程度可以做到的, 他才会采信。从某个角度来看,还满符合世间人们口中所说的「脚踏实地」的学法人 。「身自作证」这四字很重要,因为和下面第四类学法人对比,就很快有差异出来了 。「身自作证」的特性就是「任己性而游」(化)。 可恶,牙齿好痛呀!!! 经中最後介绍的一类学法人是「见到人」。「於是」,听闻教学了以後,「有人断三 结」,「彼有此见便有惠施」...。依照这经文,这里的「见到」不是一个词,而 是两个字「见」和「到」。有了佛法观念的见解,依照布施等方法,一路走下去、做 下去,就达到不同的果报(位),乃至阿罗汉也「於是」接受教导了以後,「身信作证 .而自游化」,不但自己是这样子学了、见了、做了、到了,也可以教化其他的人, 亦复如是。这里是不同於上面第三类学人的「任己性而游」。 走笔自此,牙齿抗议要我停了。其实,这里把「福田」解释出来很重要。不过,哪已 不是我牙痛所能为的了。 为完整故,最後补上这个: 每位认真学(佛)法的人,都可能是上面四类中的某一类,或是某几类。比方说,现今 的南传学佛者,在学南传的法时,可能是第一类持信人,而在面对北传佛法时,则非 常可能是第二类奉法人。 哈哈哈,唉~~~牙齿好痛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先把「福田」的资料贴一下: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5%9B%9B 《杂阿含经卷第四.八九经》 福田:能生福德的田地,譬喻供养应当供养的修行人能获得福报,如同农夫在田中播 种,往後则能收成。 《杂阿含经卷第四.九三经》 「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劳,如法所得,奉事供养诸沙门、婆罗门,善能调伏贪、 恚、痴者,如是等沙门、婆罗门,建立福田,崇向增进,乐分乐报,未来生天」 《杂阿含经.九八经》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98.html 「信心为种子」 这一篇找不到原出处,知道的人请告知: 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45869259-%E4%BB%80%E9%BA%BC%E6%98%AF%E 7%A6%8F%E7%94%B0%EF%BC%9F 『福田是比喻。「田」含有长生和收获的意思;「福田」即 可生福德之田』 福,指福报,是透过因果关系所得。福,从布施而来,布施什麽?布施「十善行」, 也就是「身三行、口四行、意三行」,其中以「意」为根本,故「意三行」称为「三 善根」。也就是《杂阿含经卷第四.九三经》中讲的,「善能调伏贪、恚、痴者」可 以「建立福田」。 本经讲到的四类学法人,能够成为「世间福田」,也就暗指学法的过程,从「惠施」 开始,一步步地调伏贪恚痴,乃至究竟断除。而学法的前提,也就是「信心」的来源 ,分成了四个源头。 略说如是。末学亦在学法之中,若有不当之处,希望佛、菩萨、诸尊大德们,能够来 指正、教授於我。 好啦,以此供养诸大德居士,回向法界一切众生,特别是在此世界中的受苦众生,能 早日来一起学法,少烦少恼,脱离苦难。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973/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