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980/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urphy Chen 标题: 世尊说明, 这一世到下一世的变化, 有四种情况: 时间: Sat Sep 16 11:15:54 2017 世尊说明, 这一世到下一世的变化, 有四种情况: 1. 先苦後乐: 这一世贫困匮乏, 抱持正见 (有轮回转世, 有善恶果报, 烦恼断尽得 涅盘), 行善, 布施, 下一世富足安乐. 2. 先乐後苦: 这一世富足安乐, 抱持邪见 (没有轮回转世, 没有善恶果报, 不知烦 恼断尽得涅盘), 作恶, 不布施, 下一世贫困匮乏, 甚至转生地狱. 3. 先苦後苦: 这一世贫困匮乏, 抱持邪见 (没有轮回转世, 没有善恶果报, 不知烦 恼断尽得涅盘), 作恶, 不布施, 下一世贫困匮乏, 甚至转生地狱. 4. 先乐後乐: 这一世富足安乐, 抱持正见 (有轮回转世, 有善恶果报, 烦恼断尽得 涅盘), 行善, 布施, 下一世富足安乐, 甚至转生天上. 比丘和世尊进一步讨论到, 如果把时间轴从两世拉到一世, 在今世, 同样有这四种情 况: 先苦後乐, 先乐後苦, 先苦後苦, 先乐後乐. 增壹阿含经 苦乐品第二十九 第 1 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出现於世。云何为四?或有人先苦而後乐;或有人 先乐而後苦;或有人先苦而後苦;或有人先乐而後乐。 云何人先苦而後乐?或有一人生卑贱家,或杀人种、或工师种、或邪道家生,及馀贫 匮之家,衣食不充,彼人便生彼家。然复彼人无有邪见,彼便有此见:有施、有受者 ,有今世、有後世,有沙门、婆罗门,有父、有母,世有阿罗汉等受教者,亦有善恶 果报。若彼有极富之家,以知昔日施德之报,不放逸报。彼若复见无衣食家者,知此 人等不作施德,恒值贫贱。我今复值贫贱,无有衣食,皆由曩日不造福故,诳惑世人 ,行放逸法,缘此恶行之报,今值贫贱,衣食不充。若复见沙门、婆罗门修善法者, 便向忏悔,改往所作;若复所有之遗馀,与人等分。彼身坏命终,生善处;若生人中 ,多财饶宝,无所乏短。是谓此人先苦而後乐。 何等人先乐而後苦?於是,或有一人生豪族家,或刹利种、或长者种、或大姓家,及 诸富贵之家,衣食充足,便生彼家。然彼人恒怀邪见,与边见共相应,彼便有此见: 无施、无受者,亦无今世、後世之报,亦无父母,世无阿罗汉,亦无有得证者,亦复 无有善恶之报。彼人有此邪见,若复见有富贵之家,而作是念:『此人久有此财宝耳 。』男者久是男,女者久是女,畜生者久是畜生。不好布施,不持戒律。若彼见沙门 、婆罗门奉持戒者,起□恚心:『此人虚伪,何处当有福报之应?』彼人身坏命终之 後,生地狱中;若得作人,在贫穷家生,无有衣食,身体裸露,衣食不充。是谓此人 先乐而後苦。 何等人先苦而後苦?於是,有人生贫贱家,或杀人种、或工师种,及诸下劣之家,无 有衣食,而此人生彼家。然复彼人身抱邪见,与边见共相应,彼人便有此见:无施、 无有受者,亦无今世、後世善恶之报,亦无父母,世无阿罗汉。不好布施,不奉持戒 。若复见沙门、婆罗门,即兴□恚向贤圣人;彼人见贫者,言久来有是;见富者,言 久来有是;见父者,昔者是父,见母者,昔者是母。彼若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若生 人中,极为贫贱,衣食不充,是谓此人先苦而後苦。 彼云何人先乐而後乐?彼或有一人生富贵家,或刹利种、或梵志种、或生国王种、或 长者种生,及诸饶财多宝家生,所生之处无有乏短,彼人便生此家。然後彼人有正见 ,无有邪见,彼便有此见:有施、有受者,有今世、後世,世有沙门、婆罗门,亦有 善恶之报,有父、有母,世有阿罗汉。彼人若复见富贵之家饶财多宝者,便作是念: 『此人昔日布施之所致。』若复见贫贱之家,『此人昔者,皆由不布施故。故我今可 随时布施,莫後更生贫贱之家,然常好喜施惠於人。』彼人若见沙门、道士者,随时 问讯可否之宜,供给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尽惠施之。若复命终之後,生 善处天上;若人中,生富贵之家,饶财多宝,是谓此人先乐而後乐。」 是时,有一比丘白世尊曰:「我观今世众生先苦而後乐,或有众生於今世先乐而後苦 ,或有众生於今世先苦而後苦,或有众生先乐而後乐。」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有此因缘,使众生之类先苦而後乐,亦复有此众生先乐而後 苦,亦复有此众生先苦而後苦,亦复有众生先乐而後乐。」 比丘白佛:「复以何因缘先乐而後苦?复以何因缘先苦而後乐?复以何因缘先苦而後 苦?复以何因缘先乐而後乐?」 世尊告曰:「比丘当知,若人寿百岁,正可十十耳。若使寿终冬、夏、春、秋。若复 ,比丘!百岁之中作诸功德,百岁之中造诸恶业,作诸邪见,彼於异时,或冬受乐, 夏受苦。若百岁之中,功德具足,未曾有短;若复在中百岁之内,在诸邪见,造不善 行,先受其罪,後受其福。若复少时作福,长时作罪;後生之时少时受福,长时受罪 。若复少时作罪,长复作罪,彼人後生之时先苦而後苦。若复於少时作诸功德,分檀 布施,彼於後生先乐而後乐。是谓,比丘!以此因缘先苦而後乐,亦由此因缘先乐而 後苦,亦由此因缘先苦而後苦,亦由此因缘先乐而後乐。」 比丘白佛言:「唯愿,世尊!若有众生欲先乐而後乐,当行布施,求此先乐而後乐。 」 世尊告曰:「如是,比丘!如汝所言,若有众生欲成涅盘及阿罗汉道乃至佛道,当於 中行布施,作诸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980/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