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499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Kevin Hsu 标题: 狮子吼杂阿含(六四二)经 时间: Fri Oct 13 12:17:54 2017 狮子吼杂阿含(六四二)经 [注解] □ 无知根:关於「无」的智慧的机能;解脱於一切(知见)的智慧的机能。相当的 南传经文作「完全智状态之根」。 □ 无知:在此特指关於「无」的智慧;解脱於一切(知见)的智慧。 个人认为注解□、□有望文生义之嫌,不能精确掌握法义,反增读者的困惑。本 经的「无知根」、「无知」,并非言「空」;而狮子吼的注解:「无」的智慧,似有 「空」义。 参酌「瑜伽师地论」、「法蕴足论」、「发智大□婆沙论」、「俱舍论」都以「 具知根」、「具知」释之,应有其本。故注解□、□建议以「无学」之「无」义来解 释「无知」以贴近法义,因为「没有再要知的法(智慧)」,即表示已「具知」了。 节录-二则相关经文供参考: 1.『瑜伽师地论』卷九八中:大正30,863a26-27 未知当知、已知、具知三无漏根,於能趣向出世离欲,最极究竟有增上义。 2.《俱舍论》卷3:大正29,15a01-10 如次建立三无漏根。谓在见道依意等九立未知当知根。若在修道即依此九立已知 根。在无学道亦依此九立具知根。如是三名因何而立。谓在见道有未曾知当知行转故 。说彼名未知当知。若在修道无未曾知。但为断除馀随眠故。即於彼境复数了知。是 故说彼名为已知。在无学道知己已知故名为知。有此知者名为具知。或习此知已成性 者名为具知。谓得尽智无生智故如实自知。 > -------------------------------------------------------------------------- < From: 邱大刚 Time: Fri Oct 20 23:01:50 2017 这个提议很好。「无知根」是无学圣者的根,这是有共识的。只是这词如何直觉地译 为白话,的确伤脑筋。 目前依 Kevin Hsu 的建议修改如下,看大家有没有更为直白的翻译的想法? [八] 无知:这里特指「无」学圣者的「智」慧;没有仍须知道的法。又译为「具知 」。 [三] 无知根:这里特指「无」学圣者「智」慧的机能;没有仍须知道的法的机能。 又译为「具知根」。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完全智状态之根」。 > -------------------------------------------------------------------------- < From: Cathy Kao Time: Fri Oct 20 23:11:32 2017 「机能」会看不懂,但是又想不出更好的词。 > -------------------------------------------------------------------------- < From: Kevin Hsu Time: Fri Oct 20 23:38:29 2017 这样叙述是否妥适:「具已无仍须知道的法的根底。」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at Oct 21 10:51:13 2017 想到我们有位根同学 Root Cbs ,对怎麽解「根」不知道有没有什麽看法 :-D > -------------------------------------------------------------------------- < From: RG Shi Time: Sat Oct 21 15:43:10 2017 「以知解脱已,最後得无知□」从这一句经文偈可以看出,「无知」是从「知解脱」 的圆满(最後)而得来。看到这里有两个想法,不知对不对,一方面和大家分享,二方 面请大家指正: 1. 从五分法身观点来看,这里对应到「解脱(法身)」(知根)和「解脱知见(法身)」 (无知根),解脱法身和解脱知见法身并不是两个法身,而是同一法身在不同的阶段, 从入门(知)到圆满(不但知而且亲见)。进一步讲,「未知当知」就对应到「戒、定、 慧」三无漏学,是「知解脱」的基础。五分法身,指的是同一个法身的建构基础、建 立、及圆满。 2.这里的论述,可以当成基础,进而理解「一法门」解脱,圆满至「无量法门」解脱 。这里面也可以有些论述,怕自己讲不好引起误会和诤论,就略而不谈。 最後,依著经文的描述,是不是建议在上面注解中的"「智」慧"前面加上解脱,也就 是"解脱「智」慧"。似乎比较明确一些。 > -------------------------------------------------------------------------- < From: RG Shi Time: Sat Oct 21 15:50:11 2017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对「有根身」的解释为: 【有根身】 (术语)谓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以身根总有他根故也。唯识述记三本曰:「身者总名 ,身中有根,名有根身。」 在法身的层次,「身者总名,身中有根,名有根身。」似乎也讲得通。 如果从这个想法去看上面注解,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 -------------------------------------------------------------------------- < From: 蔡忏摩 Time: Sat Oct 21 20:23:53 2017 杂阿含642经 的文本 与 如是语经 、本事经提到三根的经文系出同源。 如是语经 、本事经 与 杂阿含经 对应的文本中第三根都是翻译为具知根。 如是语经 对应杂阿含经「如自知生尽,无碍道已知,以知解脱已,最後得无知。」 这一偈的部分为 「灭尽烦恼智由彼有知〔根〕 斯知解脱者有世之灭尽 解脱成不动我有无上智」 底下是对应文本与连结: 如是语经(三、二、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根。三之为何?为未知根、已知根 、具知根。诸比丘!此等实为三根。」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勤学有学者彼行直道者 灭尽烦恼智由彼有知〔根〕 斯知解脱者有世之灭尽 解脱成不动我有无上智 贤者具此根喜静道〔涅盘〕 服魔与其象成得最後身」 我闻世尊说此义。 http://tripitaka.cbeta.org/zh-cn/N26n0011_001?order=title&sort=asc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根有三种,其性甚深、显了甚深,其性难见、显了 难见。云何为三?一者未知当知根;二者知根;三者具知根。 「何等名为未知当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於未见知诸苦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 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於未见知苦集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 心持心。於未见知苦灭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於未见知 能趣苦灭真道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是名未知当知根。 何等名为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如实了知:是苦圣谛,是苦集圣谛,是苦灭圣谛 ,是能趣苦灭真道圣谛。是名知根。 「何等名为具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诸漏已尽,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能正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是名具知根。 「如是名为根有三种,其性甚深、显了甚深,其性难见、显了难见。」尔时,世尊重 摄此义而说颂曰: 「於我正法中,圣弟子有学, 顺修正直路,是名第一根。 正知苦圣谛,及苦集苦灭, 能趣苦灭道,是名第二根。 第三根当知,诸漏皆永尽, 证得真无漏,心慧善解脱, 知我生已尽,及梵行已立, 所作皆已办,不受後有身。 身心常寂静,善摄护诸根, 任持最後身,降伏魔所使。」 http://tripitaka.cbeta.org/ko/T17n0765_007 > -------------------------------------------------------------------------- < From: 乔瑟夫 Time: Sun Oct 22 03:10:55 2017 阿□达磨俱舍论卷第三分别根品第二之一.....三无漏根於得後後道涅盘等有增上用 。言亦尔者。类显一一各能为根。谓未知当知根於得已知根道有增上用。已知根於得 具知根道有增上用。具知根於得涅盘有增上用。非心未解脱能般涅盘故。等言为显复 有异门。云何异门。谓见所断烦恼灭中。未知当知根有增上用。於修所断烦恼灭中。 已知根有增上用。於现法乐住中。具知根有增上用。由此能领受解脱喜乐故。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499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