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5018/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周靖山 标题: 三心不可得如何活在当下? 时间: Sun Nov 26 08:56:12 2017 三心不可得如何活在当下? 在金刚经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要解释 这一句三心不可得,其中「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两个心比较好了解。 因为过去心已逝,当然不可得。未来心也还未到来,当然也不可得。比较难理解的是 「现在心不可得」,我们常常会说「我现在在那里。」「我现在在吃东西。」「我现 在在读经、写字……….。」。明明就有现在,为何说「现在心不可得」?这是我们 心有不明,而产生对「现在」的笼统含糊的认识。要知「过去、现在、未来」是对时 间前後比较的论述,如当我们说「我现在做何事。」,刚说完此事,你如果细心观察 ,你会发现「刚才那个动作」已完成没有了,相对刚才讲的「现在」也已成过去。所 以你才发现「现在心」却也不可得。 另外「不可得」这个意思也有必要□清,「不可得」有人会把它解释为「不存在」, 其实我比较喜欢解释为「不可掌握」或解释为「无住」的「不可执著」。 所以我把「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翻成:「过去心已逝掌握 不到、现在心瞬息万变不可掌握、未来心未到来也不可掌握」。或翻成:「过去心已 逝不可执著、现在心瞬息万变不可执著、未来心未到来也不可执著」。 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站在「毕竟空」来说或许不存在,但站在众生幻化的相对中不 能说时间它不存在,只是时间它一刻都不停留连续变动著,没办法掌握、不可得。那 麽对这没办法掌握、不可得的时间流,我们众生应如何自处? 而我们能掌握的就是此时此刻,也就是「当下」。 「当下」在字典的意思是立即;马上。但我们可将「当下」看成一个「时间的点」, 由此每一个当下「时间的点」串成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在此时间流充满著每 一个「当下」。而「当下」即是我们能觉知及把握这法界的极短时间点。 过去、现在、未来的心虽然不可掌握、不可得,但我们唯有能掌握的就是「当下」。 因为「当下」有我们的「觉性」,可掌握「缘起」造作因果。每一个当下所造因缘将 影响著未来之果。因此我们要把握活在每一个当下,否则这个「当下」也将变成过去 不可追悔。 因此我们要把握当下,种善因勿种恶果,行菩萨道,种成佛之因。 「活在现在」,不去追忆过去的荣耀,也不悔恨过去的过错,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来 ,活在幻想中。而是脚踏实地,好好把握珍惜今天,珍惜当下。 「活在当下」是在痛苦的当下、在快乐的当下、在逆境的当下、在顺境的当下,都能 保有自在清明的本真,都能不被境遇、情绪所妨碍。 杂阿含经二九六经》:「多闻圣弟子於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善见,不求前际,言 :『我过去世若有、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後际:『我於当 来世为有、为无?云何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 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於此没当何之?』若沙门、婆罗门起凡俗见所系,谓:说我 见所系,说众生见所系,说寿命见所系,忌讳吉庆见所系。尔时悉断、悉知,断其根 本,如截多罗树头,於未来世,成不生法,是名多闻圣弟子於因缘法、缘生法,如实 正知,善见、善觉、善修、善入。」 佛谈一法,依众生根性不同解悟各有深浅,怕本人此篇所言有误。为慎 重起见,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第十,有谈到三心的问题。请各菩萨大德各 自细读比对摘法。依法不依人。 该经文「观心品第十」如下: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无不染尘 秽。云何心法染贪□痴。於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 。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法本来无有形相。 心法本来无有住处。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馀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 是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 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问。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说众喻以明其义。善男子 。心如幻法由遍计生种种心想。受苦乐故。心如流水念念生灭。於前後世不暂住故。 心如大风。一刹那间历方所故。心如灯焰。众缘和合而得生故。心如电光。须臾之顷 不久住故。心如虚空。客尘烦恼所覆障故。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心如画师 。能画世间种种色故。心如僮仆。为诸烦恼所策役故。心如独行。无第二故。心如国 王。起种种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尘。坌污自身生杂秽 故。心如影像。於无常法执为常故。心如幻梦於无我法执为我故。心如夜叉。能□种 种功德法故。心如青蝇好秽恶故。心如杀者能害身故。心如敌对常伺过故。心如盗贼 窃功德故。心如大鼓起?战故。心如飞蛾爱灯色故。心如野鹿逐假声故。心如群猪乐 杂秽故。心如众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触故。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 无外亦无中间。於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 著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 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 心等。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何以故。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 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著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悟真谛者名为贤圣。一切贤 圣性本空寂。无为法中戒无持犯。亦无大小。无有心王及心所法。无苦无乐。如是法 界自性无垢。无上中下差别之相。何以故。是无为法性平等故。如众河水流入海中。 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此无垢性。是无等等。远离於我及离我所。此无垢性非实非虚。 此无垢性是第一义。无尽灭相体本不生。此无垢性常住不变最胜涅盘。我乐净故。此 无垢性远离一切平不平等。体无异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者。应当一心修习如是心地观法。 > -------------------------------------------------------------------------- < From: 林岳仪 Time: Sun Nov 26 09:52:49 2017 > -------------------------------------------------------------------------- < From: 徐振钦 Time: Sun Nov 26 12:30:31 2017 得 执著 > -------------------------------------------------------------------------- < From: 徐振钦 Time: Sun Nov 26 17:13:59 2017 国小毕业 要继续念国中 不要以小学文凭就满足 可是也不可把小学所学都丢掉 不要 忘了国小是国中的基础 > -------------------------------------------------------------------------- < From: Russ Wang Time: Sun Nov 26 19:46:57 2017 其实现在心真真实实是更不可得的,因为「现在」只是为了安立过去与未来而作的方 便施设,若是从禅观如实正观过去心与未来心不可得,则现在心又何须安立。 > -------------------------------------------------------------------------- < From: 徐振钦 Time: Sun Nov 26 20:01:04 2017 三心不可得 即是三世不可著 > -------------------------------------------------------------------------- < From: Cathy Kao Time: Sun Nov 26 21:46:12 2017 请问不可「著」的著字该如何解释?谢谢 :) > -------------------------------------------------------------------------- < From: 徐振钦 Time: Mon Nov 27 06:16:35 2017 Cathy Kao 著 执著 法 不论是 世间或世出世间法 或许我们心境应如虚空 无实无虚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体悟 是自我意识 请听听就好 感恩 > -------------------------------------------------------------------------- < From: Cathy Kao Time: Mon Nov 27 08:10:00 2017 谢谢 :D > -------------------------------------------------------------------------- < From: Rexon Han Time: Sun Nov 26 20:37:11 2017 瀑流相续 无刻停留 > -------------------------------------------------------------------------- < From: Kevin Cheung Time: Fri Dec 01 16:02:40 2017 时间概念,乃思想成!?? > -------------------------------------------------------------------------- < From: 王大卫 Time: Tue Dec 19 17:57:24 2017 这一段不是凡夫菩萨的修为,凡夫依赖相续为实有,依法净除相续的污垢,而登地的 菩萨在现证空性後,所有造作由菩提心出发,然而却依著空性观察所有一切法类,初 地菩萨因布施功德最能令心喜悦,二地菩萨由持戒度最为相应,然而一切法类皆依空 性观察,其观察的内涵包括所取的对境,能取的心,以及所持的法类,由此三轮能了 知无有自性,即证得此度之出世间波罗蜜多。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5018/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