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Digest ◎ 大家来读经 - 依进度摘要区 板主: Jeroci/Misty |
阅读文章: 第 509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标题: 增壹阿含41品5经 时间: Thu May 10 14:20:01 2018 说到了37道品,七觉支与八正道分大概大家都会朗朗上口吧??。关於七觉支与八正道 间的关联性,可能要参考清净道论或是大智度论等等论书比较能够清楚一些。末学在 增壹阿含经第368经中,发现了舍利□尊者直接的说明这两者间的关联性。经文如下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368.htm 其中,末学对於等语者?精进觉意,等业者?喜觉意,等念者和念觉支间的关系及等念 者?护觉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了,是否有先进大德可以分享一下。 另外关於七觉支部分,附上末学印象深刻的一篇经文供参考。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修多罗&path=SA0281.htm LinkTitle: 增壹阿含41品5经 LinkTarget: http://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agama.buddhason.org%2FAA%2FAA369.htm&h=AT1ypTgZGhvwH3xW3yXg7Y2xbRyCSkhaFIyl66d-25nV9OvnHJhiSgo2jlBTF31GmOwA2wI2zUZD8wH3DEm1YhJEUMYnU_FgeIq-Y6vXfYfLMGv2UMJNdPXHcNVywbU&s=1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May 11 13:53:33 2018 其实我是想请教各位大德 如何解释以下觉支与道分间关系 等治者念一心一切诸法,法觉意也;=》一心一切诸法是否说著一心念思惟一切诸法 ;等治和正思惟义同或不同 等语者,身意精进,精进觉意也;=》等语与精进觉意的关系。 等业者,一切诸法得生,喜觉意也; 等命者,知足於贤圣之财,悉舍家财,安其形体,猗觉意也;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un 18 00:00:48 2018 这□的「等治」不是正精进(正治或谛治),而是正思惟(正志),我猜也许传抄时 治志误植了。 等语是语的戒行,连同身行意行的戒行,与四正勤相应。 等业者,是一切行为活动合乎戒行,远离一切恶不善法,生一切诸(善)法,因而渐 次圆满喜觉支。 等命者比起等业者来说更加长久,一切谋生方式与生活习惯都依远离、依无欲、依 灭、向舍,是长久等业累积所成的身心安泰状况,所以对应的是喜觉意满足而後生起 的猗觉意。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Jun 18 10:34:52 2018 Russ Wang 感谢解惑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Jul 10 02:55:53 2018 根据杂阿含经的解释,七觉支是修四念住,行八正道对治五盖(修行障碍)的方便, 主要是禅修中调心用的,例如杂阿含有提到(禅修)心力微弱时多修择法、精进、喜 觉支。从择法到定觉支则是修行中经过的阶段,从思维抉择修行的方法一直到止观圆 满(证果)。所以这里舍利弗尊者的解释比较特别,感觉比较有「论」的味道。 又「念一心一切诸法」这句,让我联想到「一心具足一切法」的大乘教义了。 个人也认为「等」是平等的意思。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Jul 10 06:38:57 2018 许元真 谢谢您的说明。我倒是想起了无上等之意。等,等同,等第,相等。等於何 ?无上等正觉。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Jul 10 06:43:57 2018 巴利文都是从 samm? 翻译过来 https://palidictionary.appspot.com/browse/s/samm? 是还有遍及、完全地意思。所以「正等」其实是同一个字可以有「正确」和「周遍」 的意思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Jul 15 06:34:55 2018 昨天翻到瑜伽师地论卷29,对七觉支和八圣道的关系给了一个不同的解释,提供参考 。 「七觉支者,谓已证入正性离生补特伽罗如实觉慧用此为支,故名觉支。......彼於 尔时最初获得七觉支故,名初有学见圣谛迹,已永断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唯馀修道 所断烦恼。为断彼故修习三蕴所摄八支圣道。」(三蕴指戒、定、慧) 这个解释是把三十七菩提分当做一整套修学的过程,以四念住为起点,在五力的时候 说明□顶忍的位次,修完七觉支就入见道位,到八圣道修学圆满。这个角度来看八「 圣」道的「正、等」,作为周遍、完全的意思,也蛮有道理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Jun 26 05:36:14 2018 可能解开等字是一个方法。 O等同,使一样 [equate]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O再加上 Russ Wang 的理解及经文中滑鼠移到有画线的字即跳出的注解: 「八圣道(SA/DA);八道(SA);八正道(SA/DA/AA);八真行/八真直行/贤圣八道品/八 种之道(AA);贤圣八品道(SA/AA)」,南传作「八支圣道」(Ariya?ca??ha?gika? magga?, ariyo a??ha?giko magg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八层的高洁之路」 (Noble Eightfold Path)。其内容为「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 念、正定」,而《增壹阿含经》多将「正」(samm?)译为「等」,如「等见」即「正 见」(samm?di??hi),「等治;正治」即「正志;正思惟」(samm?sa?kappa),「等方 便」即「正精进;正勤」(samm?v?y?ma)等。 O念,常思也。□□《说文》 O再参考八正道讲记: 八正道的前两个项目「正见」及「正思惟」,主要是处理和解决观念及思想上的颠倒 ,从困扰中获得解脱。至於其馀六项,是处理心理上、生活上的一切烦恼。能够从这 两类的烦恼得到解脱,就是出离三界,证得阿罗汉果了。 O正见则是以四圣谛来看此人生,... O正思惟,是很正确地作意,真正而如实地认知,并与无漏的慧学相应。 ex.等治者念一心一切诸法,法觉意也。 ans.以四圣谛练习正志的人常思一心一切诸法,法觉意也。 或是说 行者们正确地作意於一心一切诸法在分分秒秒,法觉意也。 其他等语者等业者等命者,大概就是填空上去。 准备的太多可能我比较天马行空吧,觉得也许译者本来就是希望文字简单一点,看到 的人通过自己的经验而变化出的各类想像,各取所需各自觉得被认同喏,只要不离开 中心四圣谛,应该也不会解释得太过吧。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Jul 10 06:31:37 2018 等同之意似乎更合理。所以,等同何?无上等?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Jul 10 12:47:51 2018 行者作意,当等治, 等,等同,使一样, 行者作意任何时与作意四圣谛时一样;行者思维任何时等同於思维无漏的慧学时。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5092/513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查分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