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251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sleeplotus (睡莲乍现) 看板: BudaFeeling 标题: Re: 一些想法 (Re: 怪梦:大正藏第九册四分之四) 时间: Thu Jan 1 17:25:08 2004 ※ 引述《mylee (六度)》之铭言: > 以下是针对在 BudaXfile 版的文章的一些心得分享 > ---- > 底下是我的一些诚恳的建议,没有针对特定对象 > 一个重要原则是业感缘起,千万要相信业果,我才偶逛本 > 站,就常能看到有人认为业果是将缘起扭曲之後的末流, > 还有另一点就是许多经典中都明确记载佛子一心寻求善知 > 识的决心,在本站中常会看到一些人因为末法邪师很多, > 因噎废食,反而弃舍寻求善知识的指导,这也是一种障碍 > 。至於分辨佛说,那就更有意思了,我以前刚读佛经,以 > 为知道佛在说什麽,因为好像字面意思大多看得懂,但经 > 过这麽多年,我才发现我当年有看没有懂,而现在只比当 > 年好一点是,知道自己有看也才偶尔能懂一点 其实这样的经文似乎是不难懂的 . 长阿含卷二 摩竭王阿□世要讨伐跋□国的时候 ,曾派婆罗门大臣禹舍请教佛陀是否可行 , 佛陀对禹舍 说 , 因为跋□国的人民具足七法 ,所以实在是无法图谋 . 并以此因缘说了好几个七法 , 令法增长。无有损耗。这些都是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参考 ! 可能不如您说的粉难懂 . 佛告诸比丘。七不退法者。一曰数相集会。讲论正义。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二曰上下 和同。敬顺无违。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三曰奉法晓忌。不违制度。则长幼和顺。 法不可坏。四曰若有比丘力能护众。多诸知识。宜敬事之。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五曰 念护心意。孝敬为首。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六曰净修梵行。不随欲态。则长幼和顺。 法不可坏。七曰先人後己。不贪名利。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佛告比丘。复有七法。 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於少事。不好多为。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二者乐於静默。不好多言。三者 少於睡眠。无有昏昧。四者不为群党。言无益事。五者不以无德而自称誉。六者不与恶 人而为伴党。七者乐於山林闲静独处。…………… > 所以,我学到的一点是,我知道以末法时代的我,单靠己 > 力是没什麽能力了解佛说的深意,那怎麽能够以己之力去 > 判断什麽是佛说,什麽不是佛说?那我依凭的是什麽?有 > 人认为论离佛原意又远了一层,这个更好玩,造论的祖师 > 很多是像法时期,甚至正法时期的,那时成就者很多,如 > 果连他们在那个时代都被我们认为偏离佛原意很多了,那 > 我们末法众生何德何能,敢以我们之知见去断定他们所说 > 不是佛的真义,我懂得才是,而判断的标准竟然是我自己 > 读了佛经所自以为得佛深意的知见?祖师年代,邪师没现 > 在多,见行的传承也比现在圆满完整,我们若认为那些论 > 都比不上我们自己的抉择,那麽就好像坚持在粪坑中找到 > 黄金的机会比在金矿中高一样,智者当知这个风险更高, > 未法之所以为末法,邪师之所以如恒河沙,不就因为这个 > 原因吗? 又知道有末法 , 但是佛陀也说 , 只要有正道 , 就有阿罗汉的足迹 . 佛陀也教导我们 不要看扁自己 , 只要有八正道就能有好的结果 , 自己的心境也能够由末法 --> 像法--> 正法 . 而不是太执著於末法 , 对自己没有信心 . 佛陀的时代也有行恶法的末法众生 . 末法的时代也有行正法的学者或是圣者呀. 佛陀时代也有较无信心的人 , 在佛经中 , 佛陀也为他们说了法 . 末法是外在环境的诠释 , 又何尝不是自心的一种体现 . > 又有人说应依法不依人,应依藏经来评断,这是对的,那 > 藏经中也有论,在抉择时又不用它们,难道选取的标准不 > 是我定的吗□/font> 佛陀说从经 . 戒律及法 , 究其本末 , 推其虚实 . 好像不是从论耶 . 论是师兄 的心得报告 . 不同的人有许多不同的论 . 也是有矛盾处 . > 又有人会举出僧团依律抉择的方式,例子是非常正确,但 > 有没有注意,引这个例子反而更显示自己并未如法去抉择 > 何者应行应断呢?这□的人大多不是比丘,也未曾受具足 > 戒,就算是出家还俗,一人也不是僧伽,如何以己之知见 > 做为僧伽的抉断呢?说不定连清净持守八戒是何法体行相 > 都不清楚,引用这样的说法有什麽意义呢?是否只是用来 > 加强自己观点的权威?这是不是在学 '我' ? 不管看论或是看经典 , 讲到比较深的法义时 , 都是比较难懂的呀 . 而凡夫多少都有 我见 . 不过正见能够导向涅盘 , 而不正确的见解 , 会遭来痛苦 . 正见是甚麽 , 经中也 有细说 . 又经中也有提到要亲近善知识 , 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 . 看佛经典 , 并不等於不亲 近善知识呀 , 甚至在佛典中都有善知识的参考指标 . 这些都不是很难懂的道理 :) 祝 一切吉祥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典电子化讨论板 - 三藏十二部经, 部部电子见真迹 BudaTech |
阅读文章: 第 251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