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阅读文章: 第 32/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衿羯□" <kimkara@iyard.org>, 信区: tzuchi
标  题: 推窗向外面对未知——跨越 (C)
发信站: National Sun-Yet-San University (Sat May  6 14:11:02 2000)
转信站: Lion!nsysu-news!not-for-mail
来  源: 211.72.43.173

(接上文)

    所以一开始, 我们要先能够如实观照法的一切发展等. 而无论是哪方面的观
察, 都需要先由认识自己开始.

    接下来是相, 相是什麽? 这些法的依循著一个能够让人们明显的看到这是生
相, 这是住相, 这是异相, 这是灭相等等. 这些的呈现, 甚至於是怎样操控这样
的法相, 让他有不同的呈现以及发展.

    这是大略介绍, 详细的状况, 以之前在天下杂志专访当中, 台积董事长张中
谋为例, 他先了解了他要获得的是什麽? 「对我个人来讲, 工作就是人生. 我的
人生的意义就是工作, 假如没有工作, 我的人生也就没有什麽意义. 」而他能够
更进一步的去探讨, 具备怎样的意义的工作是能够让他所想要的工作? 「也许对
社会会有很微小, 但正面的影响, 重要的是源自内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尽管自
己对社会的影响微不足道, 但是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可以维持、鼓励你自己不断工
作下去的原动力. 」

    那什麽叫做观『法相如是生』? 我们要如实观照, 这法相是怎样生起的? 他
生起, 发起的原因是什麽? 有什麽样的因缘让他能够生起? 有什麽样的因缘会让
他以这样的型态生起? 为什麽不那样生起? 为什麽同样要济度众生, 这样做反而
生起迷惑? 又为什麽那样做可以让众生解脱惑乱? 生起这种种不同的後果的原因
在那? 因缘是那些?

    发心? 信? 愿力? 智慧般若? 那些构成这样的生起, 这些都要能够如实观照.
甚至还要能够了解要怎样去控制提供这样一个因缘生起的因素.

    为什麽师父这样教? 为什麽不那样教? 这样教为什麽会令众起烦恼? 为什麽
那样众起欢喜? 为什麽这样会另众欢起但堕落? 为什麽那样令众烦恼却增上?

    ※  法相如是住如是法  ※

    接下来, 我们要怎样让这样的一个生起的因缘能够发展延续? 我们要观照是
什麽样的一个因缘会让他这样的延续? 然後再更进一步, 和第一个阶段「法相如
是生如是法」互相涉入, 这样的一个延续的因缘是怎样生起的? 或我们怎样让他
生起?

    ※  法相如是异如是法  ※

    然後是观察他是怎样的变化, 变迁, 迁化, 异化? 什麽样的因缘造成他的变
化, 变迁, 迁化, 异化? 甚至是我们要怎麽控制才可以让他有这样的变化, 变迁,
迁化, 异化?

    进一步和前面的两个步骤「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互相涉
入. 我们要怎样造做一个因缘怎样延续这样的一个因缘让他变化, 变迁, 迁化,
异化? 或是观察有什麽样的因缘的生起, 延续造成了这样的变化, 变迁, 迁化,
异化?

    ※  法相如是灭如是法  ※

    怎样会形成法相的灭失, 终止? 是什麽因缘造成法相的灭失, 终止? 我们可
以造做怎样的因缘而可以使他灭失, 终止? 这些使得法相灭失, 终止的因缘是如
何的生起? 延续发展? 变迁变异的? 我们要能够如实观察, 了了分明.

    我们怎样去造做一个法相, 使他生起, 让他延续, 控制让他变异, 而造成继
有的法相消灭, 结束?

    ※  法相如是能生 (住、异、灭) 恶法  ※

    除了这些观照及实习以外, 我们还要能够体察, 是那一个部份造就了不好的
结果? 这边提到的恶, 不是只说世间一般人所想的很坏的那种恶, 甚至是造成无
法达到目标的部份都算是恶.

    这不好的部份, 也就是所谓的恶法 -- 包括自己做的, 或教别人做, 趋使别
人信奉实行的等都算在内 -- , 他是如何生起的? 如何延续? 如何变异? 如何灭
失? 为什麽我们没有去体察到? 是那边出问题? 为什麽别人这样说是对的? 这样
做是对的? 可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後, 却是错的? 或是不善的?

    我们要怎样去造做一个善的因缘, 让他发生, 延续, 变迁, 然後在结束的时
後可以控制除灭掉这样的不善? 不良? 不够好?

    若是肇因於控制上不良的问题, 还要进一步去了解 -- 是不是在事情的过程
中, 少了哪些我们没有的特质? 比如说能力上的缺乏, 或者是时机掌握上的错误
等等. 而不是只会自责又失败了, 纯粹的自责只是在做虚工, 没有任何帮助. 做
过的事情, 後悔是无济於事的, 只有检讨才是真的有所助益.

    ※  法相如是能生 (住、异、灭) 善法  ※

    我们若能够达到目的, 我们要去观察, 是什麽样的因缘使得我们可以达到这
样的目的? 或当我们看到别人做的很好的时後, 我们能够去理解到是怎麽样的进
程, 使得他可以做得很好? 能够合乎於善?

    我们可以如何的造做一个善的因缘, 使得他可以历经生, 住, 异, 灭的过程
之後, 达到目标. 甚至是我们怎样去控制他, 使得他能够达到善的目标.

    在这边我们可以看到, 所谓的观照, 最後两个部骤是先观照如是能生 (住、
异、灭) 恶法, 才是观照如是能生善法. 为何? 只有先止息了恶才能够使得善彰
显出来. 若能够做到这样, 就可以通达:

    ==============================================================
                  其心禅寂常在三昧, 恬安淡泊无为无欲.
                  颠倒乱想不复得入, 静寂清澄志玄虚漠.
                  守之不动亿百千劫, 无量法门悉现在前.
                  得大智慧通达诸法, 晓了分别性相真实.
                  有无长短明现显白, 又能善知诸根性欲.
    ==============================================================

    这些大道理看似只著眼於「怎样看待身边的事物, 如何去待人接物等等」做
了描述或者是行为上的指导, 而对於令人迷惑的「存在的意义」似乎没有□清或
给予提示, 若您的文言程度够的话, 建议直接读「佛遗教经」, 在这里, 我引用
其中的一部份来解释, 为何佛教不注重存在主义, 但却是真的能够解决人的迷惘
的「苦」.

    ==============================================================
        时, 阿耨楼驮观察众心, 而白佛言: 「世尊! 月可令热, 日可令冷,
    佛说四谛, 不可令异. 佛说苦谛实苦, 不可令乐. 集真是因, 更无异因,
    苦若灭者, 即是因灭. 因灭故果灭, 灭苦之道, 实走真道, 更无馀道.
    世尊!是诸比丘,於四谛中,决定无疑。」
    ==============================================================

    这段文讲的是, 佛陀初成道业时, 於鹿园三转四圣谛「苦、集、灭、道」的
真理, 就算月亮会变热, 太阳变冷, 也是不会有所改变的.  (当太阳系进入生命
末期, 其膨胀的程度足以使月球烧毁, 当大阳烧完後, 整个太阳就会冷却掉, 直
到死亡... 这也符合「成、住、坏、空」的讲法)

    ==============================================================
        於此众中, 所作未办者, 见佛灭度, 当有悲感. 若有初入法者, 闻
    佛所说, 即皆得度. 譬如夜见电光, 即得见道. 若所作已办, 已度苦海
    者, 但作是念: 「世尊灭度, 一何疾哉! 」

        阿耨楼驮虽说此语, 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 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
    得坚固, 以大悲心, 复为众说: 「汝等比丘, 勿怀悲恼, 若我住世一劫,
    会亦当灭. 会而不离, 终不可得. 自利利他, 法皆具足, 若我久住, 更
    无所益. 应可度者, 若天上人间, 皆悉已度. 其未度者, 皆亦已作得度
    因缘. 」
    ==============================================================

    这段是讲, 在佛灭度前, 侍佛周围的弟子, 皆为天人导师将要入灭感到哀伤.
大家都不希望佛陀就这样入灭.

    这个时後, 佛陀为了进一步坚固弟子对四圣谛的认知与信念, 再度开示: 「
比丘们啊! 不要为了佛陀将要入灭而感到伤悲, 就算佛陀住世到一劫那麽长久的
时间, 到最後还是要面对离别的事实. 」就算是大圣佛陀, 一样免不了「无常」.

    若想要能够长久相聚在一起, 那是不可能的事啊! 现在佛陀所觉悟到的一切
的自利的小乘修行方法, 乃至於大乘行者所应遵循的利他的修行方法, 都已经教
授完毕了.

    所有该度化的人, 不论是在天上的天龙八部等, 或在地面上生活的人, 可以
度化的都已经度化了. 目前无法度化使他们觉悟的, 也都已经为他们安排好得度
所需的因缘. 就是说, 目前未度的, 佛陀都已经先度化他的亲朋好友, 可以如同
传心灯一样, 一盏腊烛接一盏的点下去, 总会点燃他的心灯, 也就是得度因缘.
 (关於传心灯的的典故出自「维摩诘经」, 有兴趣的人请自行参考. )

    从今以後, 身负佛陀教诲的所有佛们弟子, 务必要互相帮助, 互相勉励, 提
携, 策励精进, 若有同门师兄弟懈怠, 要唤醒他, 拉拔他. 这样, 把佛法一代接
一代的传递下去, 只要能这样, 佛陀的法身慧命就会常住不灭.

    ==============================================================
        「自今以後, 我诸弟子, 辗转行之, 则是如来法身, 常在而不灭也.
    是故当知, 世皆无常, 会必有离, 勿怀忧恼, 世相如是. 当勤精进, 早
    求解脱; 以智慧明, 灭诸痴暗. 世实危脆、无坚牢者, 我今得灭, 如除
    恶病. 此是应舍之身, 罪恶之物, 假名为身, 没在老病生死大海, 何有
    智者, 得除灭之, 如杀怨贼, 而不欢喜. 」
    ==============================================================

    大家应该明了, 世间上所有的人、事、物, 都是无常的, 会变迁的. 大家有
缘相聚在一起, 缘若成满了, 也就会散去, 不要把离愁常常挂在心里面, 不要为
了将要离别而忧愁, 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是可以让你恒常拥有的.

    大家要更加的精进, 早一点解脱这些会让你觉得苦闷、忧伤、烦恼等等的苦.
锻□自己处世的能力, 提升自己思惟的层次, 然後将这些觉悟明了後的道理, 运
用在生活之中, 破灭一切贪、□、痴的迷惘.

    这个世界, 也是会灭亡的, 不会常久存在. 其他的人事物, 也都是这样. 今
天佛陀灭度, 是因为一切都完成了, 圆满了, 没有留下遗憾, 所以可以很自在的
舍弃了这个破败的肉身, 就像除灭了一切的恶病一样, 不再受人、事、物所缠绕,
也不会因为这些缠绕不去的人、事、物而感到忧戚烦恼.

    这个身体, 是应该早早舍弃的, 想一想, 多少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残害其
他的生灵? 多少人为了满足一时的贪欲, 和其他人结怨? 为了满足这个身体的虚
荣、安逸贪念, 实在是一切恶所发起的原因啊!

    迷恋在身体感官五欲的享乐, 使自己不断的轮回在生、老、病、死的生死大
海中, 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所该做的抉择. 应该要像铲除一切恶缘一样, 应该要
像斩杀恶人一样, 有机会除掉一切恶源, 就要尽力的去做. 既然一切的恶源都已
经清净了, 就该感到欢喜, 不必为了这个身体将要朽坏而感到伤悲.

    解释到这里, 我想到另一个问题, 之前曾经读到一个神话故事:

    ==============================================================
        米达司国王问神, 为什麽? 出生在这个世界是为什麽? 何谓人间最
    好的东西? 希腊森林之神这样回答: 「你们这些朝生暮死的可怜人啊!
    你们为什麽一定要逼我说出那些你们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 告诉你们,
    人类最好的事情是不要出生, 次好的事情是赶快死去. 」
    ==============================================================

    我们反过来, 看看佛陀「在佛遗教经」当中所提到的, 那段经文已经指出那
段神话故事的谬误, 想想佛陀为何在人生的最後一刻能够满足? 在他成佛之前的
六年苦修, 在证悟之前被五位随扈大臣抛弃, 在饿了几十天之後还只吃到马麦,
被小孩子「供养」沙子等等, 但还能够在最後的阶段「梵行已立、所做已办、自
知不受後有」安心涅盘.

(续)


阅读文章: 第 32/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