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3454/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zhuang (椅 悝 ) 标题: 小庄∶西园参学记 时间: 2005年 2月11日 18:51:50 星期五 welcome to my blog: www.zmw.cn/blog/blog.asp?name=chzhuang 在佛子在线论坛上,看到苏州西园寺传授八关斋戒的消息。心情十分欣喜,很 早以来就一直希望有机会到西园寺。正好趁此机会,往苏州一行,顺便还可参访江 浙一带的佛寺。 坐在开往苏州的长途汽车上,身体安顿下来後,内心却开始活跃起来。车辆疾 驰,窗外的青山、白云、流水、城市、村庄、人家、各行各业的人们,快速地变换 著奔入眼□。以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又现行起来∶如果我的职业不是教师,而是背 朝黄天面向黄土的农夫,亦或能说会道的商人,那麽我现在会是什麽样子的?如果 我不是生长在小城市,而是生长在繁华的都市,亦或偏远的小村庄,那麽我还是现 在的我吗?更进一步,如果我不是人,而是天上的飞鸟,亦或地下的走兽,那麽我 还是我吗?到底我是谁?有没有一个不依赖于出生种类、出生地、成长经历和职业 等的我?这些因素改变了,我还是现在的我吗,面对著相同的外境,我还会升起相 同的身口意三业吗?如果这些因素改变了,我就不是现在的我,那麽这个我又是什 麽东西呢,现在的我与刚才的我,是同一个我吗?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是同一个 我吗?甚至,此生的我与未出生前的我是同一个我吗?。。。。。。 来到了西园寺,找知客师登记住宿。知客师知道我来自学校,笑说道∶“好 啊,你可以就此次受戒写写文章呀!”我忙不迭地推辞∶“不行,不行,我的烦恼 多著呢,哪有空写文章。”是呀,学佛也有两年了,佛学理论也懂了一些,却一直 还有很多很多的烦恼。 最近反复阅读了济师的菩提道次第实修和认识菩提心等开示後,我越发清楚地 认识到自己毛病。学佛讲究“闻思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我这样一个对 文学和哲学也感兴趣的人,更习惯于“闻”与“思”,而对于更重要的“修”,却 总是不经意地忽略了。说起佛学来,有时候还头头是道的,而自己的烦恼却一点不 少。禅宗里有个故事,鸟巢禅师问白居易∶“何为佛法大意?”居士答∶“众善奉 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禅师答道∶“说得好,但是三岁儿童知 之,八十老翁不能行之!”知而不行,如入宝山而空手归。口头上言破烦恼,亦如 下喻∶某甲发心到某地去,向善知识问路。善知识告诉他如何如何走。某甲听完, 大笑而归∶“知矣!知矣!”不复远行。 在西园寺的这几天,我一直在留心思考著如何去破除烦恼。关于烦恼的生成, 济师说过∶“我们每贪一次,我们的贪心就增强一分;我们每嗔一次,我们的嗔心 就增强一分;我们每痴一次,我们的痴心就增强一分。”在某种程度上,烦恼正是 一种习气,也是一种习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著自己的烦恼,而这烦恼越积越 重,反过来引领著我们重复著烦恼恶业,如同山顶滚下来的雪球,沿途沾粘起小雪 块,越滚越大,越滚越快。。。。。。 知道了敌人的来历,现在该寻找对治的方法。以去除烦恼为中心,以前学过的 佛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融通了起来。 1、出离心∶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端发达,精神生活却不如人意。在各种报 纸、书籍、电影、电视、网络等传媒中,很容易可以接触到暴力、色情等等负面信 息,熏染著我们的大脑,引领著我们走向堕落。在对自己内心的体察中,我可以感 受到这些负面信息对我内心烦恼的强大增上作用。作为一个为境所转的凡夫俗子, 我所能作的,只有尽量告诫自己远离恶境。 2、唯识学∶唯识学是佛教的心理学。通过学习唯识学,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 自己的内心活动。对照著大乘百法明门论,可以发现,我的以下几个烦恼心所较明 显∶放逸、昏沉、散乱、恨。这样,我就可以有更专门的对治方法。 3、止观之学∶济师说∶“止和观,乃修行落实处。未修止观者,往往视其为深 奥、玄乎之境。据传,康区即有‘宁背石头、不学止观’之说。事实上,止观无非 是对心行的训练∶一是调整心行,一是照破内心种种影像。简言之,便是照见清净 心。因此,大可不必视止观为畏途而驻足不前。”在日常生活的闲暇中,我们也可 以练习止观,我们可以尝试念念安住,可以尝试念念如实观照,提高自己的止静和 观照能力。当我们修止的时候,妄念是否较少升起?当妄念升起时,我们是否可以 觉知得到? 4、念佛∶以前对念佛一直有点误解,以为念佛就是为了来世的往生。读了一些 净土大德的文章,聆听了一些师兄的教导後,才发现了念佛的好处。在某种程度 上,念佛正是生活中方便的佛学实修法门。有空闲时,我们可以念佛来修止。当烦 恼升起时,我们也可以念佛来破除。一句佛号,照以智慧光,破除烦恼障。一句佛 号,就是一个正念,烦恼的力量就减少一分。据说,念佛有成之人,念佛时一心不 动,一句佛号就是八万四千法门。 5、缘起观∶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科学,侧重 于研究外部世界的因缘。佛学的缘起观,则还看重内心世界的缘起。科学研究外力 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佛学则还探讨烦恼习气作用下的烦恼现行因缘。科学家们 想摆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佛学徒则更想摆脱内心烦恼走向内心的宁静。 作为内心活动的主要部分,烦恼也是因缘而生,逐渐形成的。举个例子,佛教 在我的眼里一直带有某些神秘的迷信的色彩,成为我学佛的逆障。仔细地观察自己 的内心,可以发现,这些不良的体验根源于小时的经历∶家乡人烧纸钱神佛共拜、 武侠小说里番僧总是神秘的。。。、接受过宗教迷信论的教育。如此,知道了烦恼 生成的因缘,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去化解。 无始以来,即便限于今生,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自己一点一点地营造著自己的烦 恼之屋。如果把烦恼比做一座房屋,那麽它的地基就是我执,三根立柱就是贪嗔 痴,砖梁墙瓦就是由此延伸的烦恼习气。要拆除这座烦恼之屋,不妨从砖梁墙瓦入 手、再到三根坚固的立柱,最後再去试著撼动坚如磐石的地基。 6、中观见∶缘起性空,宛然有而毕竟空。所有的烦恼也都是缘起而性空的,它 们并不是自有、独有、常有的。有生必有死,生成的烦恼也会有消亡的一天的。知 道了这点,对于对治自己的烦恼,我们就有了更大的信心。中观空性见,对于破除 我的常见,也有很大的作用。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就执著于追寻某种永恒的东西, 某种不依赖于其他条件而能永恒常住的东西。佛学告诉我们,诸行无常,诸法空 性,世上本没有永恒的东西。如果非要说有一个永恒的东西,那麽我们每个人的内 心正是最永恒的。 以上是我在西园寺这几天的一些整理和思考心得,希望它不是侧重于“闻”的 “思”,而是“三思而後行”的那个“思”。 缘起缘灭,聚散有时,转眼就要离开,离开晨钟暮鼓的生活,离开清净庄严的 寺庙,离开後花园的清清水池,离开无缘谋面的圆圆和方方,临走时,却想起三贤 僧之一丰干大师的一句诗“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 2004年7月26日 -- 真名网论坛读书版∶http://true-name.org/bbs/index.asp(现关闭) 博雅教育 新大陆论坛真真假假版∶ http://xindalubbs.net/ 公民教育和公民实践 一塌糊涂站哲学版∶ http://ytht.net/ 逻辑、分析和语言等哲学相关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218.5.104.218 |
阅读文章: 第 3454/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