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434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止观之前行 时间: 2012年 9月 8日 14:08:35 星期六 有位精进的纽西兰居士,听闻某位法师讲过的止观法门後,做的笔记摘要。 下面就把他所做的笔记心得与大家分享。 《止观之前行》 笔记摘要 第一课 止观是一个修行的项目,是整个佛法的要点。 止观的特点:尽摄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 止是奢摩他(梵文Samatha),意即止息所有的杂念、妄念。 观是毗婆舍那(梵文Vipasana),观是在既有的止的基础之上进而起观照。 心专注之後,妄念自然消除,妄念消除後,心达到专一,内心自然会有清澈明朗的智慧, 可以具有明白的观照力,可以观照诸法实相。 不管修学任何法门,如果对止观的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对你的修行一定会有更大的帮 助。 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好的习惯。 止观不仅适用於打坐、念佛或各种法门,也适用於日常生活,让你的日常生活少烦少恼, 内心寂静。 1、 摄诸根门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我们身上。如果不认识 六根,就不知道烦恼是如何生起的。种种烦恼的生起是由於有六根的存在,借由六根跟外 在的境界碰触之後产生烦恼。如果你知道六根,你懂得守护六根就不会经常性地产生烦 恼,而且烦恼会渐渐减少,渐渐消失解除掉。所以一开始我们修行一定要了解六根,眼耳 鼻舌身意。 知道了眼耳鼻舌身意之後,要逐一思维和了解它的意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 活中派的上用场。 (1)眼,是指眼睛。外在世界所看到的(现象)都是眼睛的作用。烦恼有一半以上是由 眼睛产生的。眼睛碰触到外境,由外境让我们的内心产生贪嗔痴,让我们的意识产生分别 心,所以才会产生种种烦恼。 (2)耳,是指耳朵。耳朵听好听的或者不好听的话,会让我们产生贪欲或嗔恚,是产生 烦恼的一个根源。 (3)鼻,是指鼻子。鼻子闻到香或臭的味道,会让我们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心。 (4)舌,是指舌头。舌头吃到美食或不合口味的食物,都会让我们产生情绪反应。 (5)身,指身体。身体喜欢碰触可意的境界,比如柔软的、(光)滑的东西。它会让我 们的欲望炽盛,越来越严重增加,所以要适当的摄持身体。 (6)意,是指意根,就是我们的意识作用,意根所对的就是法尘。法尘你可以想一下, 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你在想事情的时候就是意根的作用。你所想的物件就是法,是在意根 上面起法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了解六根的意思,接下来才知道如何守护六根。 所谓生死轮回在现法当中,在我们当下,我们也经常处於一种轮回状态。这种轮回状态就 是我们情绪上经常贪嗔痴不断的一种反复,这也是一种轮回。 让烦恼减少的方法就是守护六根,好好地保护自己的心。如果能守护六根,我们的心 自然就会受到保护。为什麽呢?因为心是无形的,找不到(心的本体),但心依赖於六 根,依六根所碰触的外境起反应。 如果没有很好的守护六根,快乐或不快乐等情绪反应就会经常干扰我们的心,因为 我们的心没有受到保护。如果守护好六根,心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心就会经常处於轻安 当中。 仅仅是守护好六根,持戒清净,就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轻安。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舒适的 生活,光是活在法乐当中就可产生某种程度的轻安,这是不需要靠任何的药物或任何的刺 激就可以获得的一种法乐。这种法乐是没有染污的,是清净的,是无上的,是殊胜的,这 种法乐在修行当中是值得赞叹的。所以说, 我们如果知道守护六根对我们日常生活有这样 好的帮助,我们应该要重视这个修法。 日常生活中就是六根不断地碰触外在的境界,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好好守护六根,很容易动 怒生气。 现代人生活压力太大,就是因为六根太用力了,太执著太在意自己的生存问题。要知道,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 不必强求,但是要尽力,尽力之後要放松。 眼睛看东西要柔和地看,不要太用力。耳鼻舌身意都不要太用力,太用力很容易累,压力 就来了。如果你懂得守护六根,生活压力也会获得纾解。 不要在眼睛看到外境的时候,就取外境的相,因为你一取相,就想要判断它的好坏,对好 的想要占为己有,如果不喜欢的就想尽办法把它除掉,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如果能够不取外相,不要对外相取价值观好或坏,知道就好了。眼睛看到外境,保持知道 就好了;耳朵听到声音,保持知道声音和声音所讲的内容就好了,一取价值判断就落入好 坏美丑种种二元论,产生分别心,苦恼就产生了。 贪忧不善法:是会让你产生贪心或忧、嗔恨的法。 本来你的心是无漏的,无漏是心不受外在一切的事物所干扰,这是无漏,心就是保持它原 原本本自然的状态。心有漏是什麽情况呢?你碰到外在世界贪忧不善法,它会漏进你的 心,干扰你的心。所以说守护六根的好处,你的心可以保持寂静,不受干扰。心保持寂 静,不受干扰是否会干扰生活呢?不可能。如果你的心越清净头脑越清楚,做事情越有效 率、判断力,这就是头脑清楚和保持理性的展现。反之,则经常感情用事、耍脾气、情绪 不稳,如果收摄六根,很多忧郁症和躁郁症可以获得解决。对我们的修行和生活都很有帮 助。 收摄六根的方法: (1)闭上眼睛是收摄眼根。 (2)放松全部的身心。从头顶开始放松,颈部、肩部、手、腹部、臀部、大腿、小腿、 脚掌逐步放松,每一寸肌肤统统放松,内心也要放松,不要紧张,全部放松。 (3)把你的意念、脑子放松,不要用力 请全部放松。如果你全部保持放松的状态,你的 六根是收摄的。 (4)请看看你的内心有没有起心动念,如果有请它放松。如果你的身体有哪个地方是僵 硬的,请把那个部位放松。 目前如果你感觉很舒服,很放松,这就是基本的收摄六根的方法。这个方法在动中,在日 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 收摄六根的口诀:放松 打开眼睛的时候,眼识是射向外面的,马上去取外在的境界,闭著眼睛是向内收。 眼睛是打开的时候如何保持收摄呢? 在看人事物的时候,要维持往内收摄的感觉。一方面你是向外看的,往外看判断外境随时 发生的状况,保证安全。一方面要练习往内收摄,往内看不起烦恼,不会因为外境的种种 变化让你的内心起种种烦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收摄的方法。 其它诸根也是如此相应运用修持。 第二课 佛陀告诉我们,收摄六根有什麽好处呢?收摄六根不会被恶魔波旬吃掉。 恶魔波旬在佛教里是干扰修行者修行的象徵,他会现出种种的欲望和外境来诱惑修行者。 他可能现出一个人、动物或境界来干扰你修行。当你很用功的时候,很容易掉入他的陷 阱。 收摄六根不会掉入任何欲望的陷阱。欲望之境就是恶魔所在之境。 如果你收摄六根,不管外境的欲望如何来引诱你,都无法侵入你的心。收摄六根对我们的 修行有莫大的帮助,可以保护我们的心。 在《瑜伽师地论》中的“九住心”,第一住就是“内住”,这是最初的一步。“内住”就 是说住於内在,不是住於外在。通常人都是住於外在,活在外在,随外在而转。我们要修 行的话,第一步就是要懂得住於内在。收摄六根就是让你住於内在,开始观照自己的身 心,观照身心就会让你渐渐不起烦恼。即使起了烦恼,察觉之後马上回来再收摄六根,再 观照身心。这样可以让你的修行进步,烦恼越来越少了。 关於“六根”,六祖慧能大师也讲过,如果你让你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 识、意识)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到外境(色、声、香、味、触、法-六 尘)去而无染无杂,没有被干扰,这就是一种禅定。这种禅定适於用一切的动静之中,是 一种高级的修法。你可以让六根驰骋於外在世界,你保持内心的纯净,完全不受外在世界 的染污,这是利根者的修法。建议各位,一定要从基础打起。这种高级的修法固然非常完 美,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一开始就这样修很危险。 如果我们能够兼顾基础和高层的修法会很完美。在高层的修法里面,同时你行为的展现统 统符合持戒的行为,那就是真正的完美无缺。在修行中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很容易步入歧 途。 二、饮食知量 饮食知量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於自己的饮食要知道自己吃的量有多少。如果活在当 下保持观照的吃饭,肚子饱了,你会知道。吃过少,血糖低,没办法修;吃过量导致血脉 膨胀,心静不下来,容易脾气暴躁,还容易经常陷入昏沉或掉举状态,这是吃过量产生的 过患。所以保持适量饮食,会让自己身体的内在保持一个好的修行环境。 饮食的目的是维持生命。饮食适量,处於中道,身心都处於平衡的状态。 不要小看生活的细节问题,它关系到你的修行是否能够深入。如果一开始的生活细节没有 注意,你的修行很难直驱而入。 三、亲近善知识 首先向各位介绍四种人。 1、快乐的人 对快乐的人应作如此思维:如果我们每个人看到其他人快乐的时候,不产 生嫉妒,而产生祈求祝福的心,这样人的心量和社会的祥和度都会增加。 2、不快乐的人 对不快乐的人应作如此思维:对於痛苦不快乐的人,应该充满同情心、悲 悯心。如果你的手上有一块面包,你可以分一半出去,不要吝惜,要懂得布施给需要的 人。 布施的训练: (1)把自己右手的东西给自己的左手; (2)然後把左手的东西给别人。 如果你布施不出去,就练习第一步。 学习布施,就是学习克服吝啬的心。让不快乐的人感到被关怀,他的生活就会有改变。 3、有德行的人 对有德行的人应作如此思维:一个人必定因为有伟大有德的特质,才会 成为有德行的人,我要向他学习,希望有天自己也成为有德行的人。 有德的人已无所求心处於一切法之中,我们要学习他内在的特质。 4、邪恶的人 对於邪恶的人,当你没有能力劝告的时候,选择暂时远离。否则他会把你 的好心劝告当成侮辱,并开始回击你破坏你,给你的生活带来无比的烦恼。他有他的因 缘,当他的因缘成熟的时候,会遇到让他改变的人。这不代表舍弃他。 佛菩萨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在《大般涅盘经》里,即使断善根的“一阐提”也有佛性, 终有一天也能成佛。 在《大宝积经》或《大集经》里面,恶魔波旬在一次法会中因佛陀的说法受到感动,引发 他的菩提心,因而当场被佛授记,未来成就某某一尊佛。 不要小看自己。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罪人,今日的罪人可能成为明日的圣人。所以对於邪恶 的人,选择暂时远离,当邪恶的人善根成熟,他会改变的。大家要用智慧判断具体情况, 善巧处理。 亲近善知识是亲近哪一种人呢?是亲近有德行的人。他之所以有德,因为他知道一些方 法,并依照这样的方法来修持,因此使他的内在产生有德的特质,他可以指导你的修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是善知识就应该亲近,不要因为某种因素而限制你的成长。 四、勤行精进不睡眠 我们在法上,要精进不懈怠。佛陀曾经说过,一切的进步以精进为基础。一切的退步以放 逸为基础。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法上要精进不要休息。不要休息的意思是,不要离开佛菩萨,不要离开你修行的所缘, 不要离开你修行的方法。睡觉的时候睡觉,修行的时候修行,但是你的心不要离开你修行 的方法。 勤行精进不睡眠,在佛经里有这样的记录。要求比丘在白天的时候要打坐,思维法义,或 者不打坐的时候,起来走路经行。这样有什麽好处呢?让你的心远离障碍法,远离五盖。 在初夜的时候,初夜是在晚上六点到十点,还是打坐和经行。睡觉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到□ 晨两点。 为便於理解,在不影响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将部分口语中的省略语加以补充,也将部分口 语简化为书面语言。 第三课 比丘在後夜的时候也是继续打坐经行,就是保持这种精进的状态。睡觉的时候也保持这样 的精进,要起睡眠的觉悟,就是於睡眠中起光明想。所以在睡觉的时候心没有懈怠,保持 光明不黑暗的状态,在次日清晨一起床就住於精进里面。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重点,每当自己达不到佛经所讲的境界的时候,千万不 要用某种理由搪塞,让它合理化,而是要起惭愧忏悔的心,希望自己某天能做得到。如果 你能保持这样的心态,你的修行就会不断进步。否则你会越来越放逸、懈怠,无法用功。 所以说,惭愧心很重要。 惭和愧这两个重要的心所,在《俱舍论》里面也提到过。如果你缺乏这两个心所,基本上 是属於大不善者。不知惭愧,很难进步。这两个心所会帮助我们进步,是进步的原动力。 在家居士在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对於自己的工作要保持正知而住。你在工作的时候做 某一个动作,就保持很清楚地做那个动作,没有其它杂念妄想,能清楚明白知道自己在做 这个工作。你除了在做,还起一个观照的心,观照你在工作。 为什麽要起这个心呢?主要就是排除其它的妄念。如果你起这个心观照你的工作,有两个 好处。 (1)排除妄念 (2)活在当下 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知而住,对你的工作很有帮助。 除了工作之外,在家居士如果回家了,忙完家事,拨出一点时间来独处来修行。像我们刚 才讲的,收摄六根,让自己放松,压力减轻,这样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否则你在修行的路 上想要进步很困难。为什麽呢?因为每天的工作会让你累积烦恼和染污,藉由每天独处的 修行来清除,如果这些污染清除了,你清净了,修行才会更进一步。如果污垢没有及时的 清理,就会越结越深,就会造成你下一世轮回转世的一个理由。你结什麽样的垢染,都会 影响到你再一次的投生。你这一世做的善行,在你投生的时候也会往善趣。尽可能地挪出 一点时间,哪怕一两分钟、一刹那的正念也可以,经常让自己安住於正念中,对你的修行 很有帮助。 让我们进行如下练习。 闭上眼睛,全身放松,从头开始放松到脚,身体全部放松,心也放松,头脑也放松,你的 思想和想法也放松,不要用力。 全身的肌肉骨骼都放松,保持脊柱的中正垂直,但是要放松不要用力。 我们的心安置在哪里呢?把注意力放在鼻端,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一个方法。 把注意力放在鼻端干什麽呢?观看你的呼吸。不要随著呼吸进进出出,在鼻端处观看呼吸 的出与入就好。不要随著呼吸跑进体内,也不要随著呼吸跑出体外,每一秒钟、每一刹那 都把注意力放在鼻端而已。吸气的时候知道吸气,呼气的时候知道呼气,保持正知保持知 道就好。 让这种注意力一直维持,不要中断。你的注意力全神贯注,但要放松。全神贯注,不让其 它杂念跑进来。一有杂念跑进来,马上要警觉,把注意力拉回鼻端。 在这里,我们先教“止---奢摩他”的方法。“毗婆舍那”是要观照它的生灭。现在我们 先讲“止”。“止”的方法就是一产生妄念,马上拉回鼻端,继续观看呼吸的出入,让专 注力不断地维持下去。一有妄念就拉回来,你拉久了,妄念就越来越少。就好像一只狗绑 在柱子上,一开始它会乱跑,跑累了它就会停下来睡觉。同样道理,妄念一开始会一直拉 著你,可是久了,妄念也会累的,它也就不跑了。所以现在请,全身心统统放松,全神灌 注,充满警觉,充满正念地观照你的呼吸,注意力就放在鼻端。就是这样简单,请如此 做,维持五分钟。我们现在就这样子做五分钟。 我们这样子做,有没有觉得很舒服很轻松。如果你没有觉得很舒服很轻松的话,那表示有 些地方出差错了。你要回到刚开始我们讲的,从放松身心开始做。如果你觉得神经很紧张 紧绷,如果你觉得身体那边紧绷,就要作意让它放松下来。正确的情况是你越坐越舒服, 而不是越坐越不对劲。这个方法基本上是必须以打坐的方式来修。最好的情况是用双盘, 单盘和散盘也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保持你意念的观照,放松身心,意念的专注。这 就是一个很基本的收摄六根和“止”的方法。如果你只做到这一点,光是训练你的专注力 就已经不得了了。 如果你的心很容易散乱的话,借由这个方法就足以让你的心专注起来。如果你是散乱的 人,可以借由这个方法让自己专注。 五、离诸五盖 这部分的内容说明五盖是心的烦恼,它会损害我们的智慧。“盖”字的意思是说,它会盖 住我们的智慧之光。 本来我们的智慧是如晴天一样,没有乌云,但是由於五盖的原因,使得我们的智慧被五盖 给盖住了,没办法展现出来。所以说去除五盖在禅修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它会把我们内心 的善法给遮住,把内心的正面的光明给盖住,进一步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说去除五 盖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如果不去除五盖,它会在我们的内心产生结。如果五盖没有去除,内心的烦恼越结越多, 清除五盖有助於把内心的结给解开。因为你的心光明之後,你的结自然而然会打开。如果 你想要修行清净的话,也是要把五盖给去除。光是持戒清净还没办法很彻底,持戒清净之 後,你还要修禅定,在禅定中想要清净的话,第一步就是要去除五盖。五盖是哪些呢?是 贪欲盖、□恚盖、掉举盖、昏沉盖和疑盖,这五盖是我们在禅修过程中会碰到的障碍。如 果这五盖可以一一清除的话,对我们禅定很有帮助。 1、贪欲盖 是指我们内心对喜欢的东西产生的贪欲。长时间认真禅修会渐渐碰到五盖的 问题。在静中贪欲会自然显现出来,你会去想贪的内容。 2、嗔恚盖 对於你恨的人,活得越久怨恨累积越多。如果你不好好清除,恨会结的越 深。清除嗔恚盖,它就不会随著年纪的增长而累积。恨很重要,在社会环境里,在对人事 物的接触中,经常会结恨结怨。如果没有透过禅修来清除的话,怨恨会越结越深,无法清 除。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禅修把嗔恚盖去除,怨恨就无由生起,把它的基础破坏掉,嗔恚盖 就没有办法生存了。所以说透过禅修把嗔恚盖去除,让我们把怨恨的问题解决掉。 3、昏沉盖 在我们的禅修过程中也经常碰到,坐下来就开始想睡了。如果我们过一种清 静无为的生活,我们的心会很沉,容易昏沉。昏沉的时候,要用心力把它提正起来,不要 让它一直沉下去。 4、掉举盖 是指我们的情绪处於一种激昂的状态,不是表现一种激动的行为,而是你的 心理状态不是处於中道。这种情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碰触到的境界。 在打坐的静中,这些不如意境显现出来,令我们燥郁躁动,心很烦。当这种不如意境 在内在产生的时候,你要令心沉下来。如果太沉你要提起来,太昂激就要把它沉下去,无 论如何你要把它调整到适中的平衡状态。禅定本身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不是一种催眠,催眠是一种意识模糊不清楚的状态,这是它们的一个差别。我们要把心 调的不沉不举,那就是最适中的心理状态。 5、疑盖 就是怀疑佛法,怀疑自己,怀疑师父,这三种怀疑。 (1)怀疑佛法 当你修行停滞不前,迟迟无法进步的时候,甚至开始堕落。开始因为朋 友的关系,因为环境的关系,提不起劲来,开始堕落的时候,你就开始怀疑佛法,我这样 修对不对啊,怎麽不会进步呢?本来初发心想要解脱成佛,怎麽变成这样子,开始怀疑佛 法。 (2)怀疑自己 对自己没有信心,怀疑自己没有能力成就解脱道。 (3)怀疑师父 对传授给你佛法的师父产生怀疑,怀疑师父讲的法,你会想,为何我照 他这样修没有效果呢? 对於佛法上停滞不前的人而言,他就会产生这三种怀疑。基本上有80%以上是我们自己的 问题,不是外面的问题,不是师父、法或其它人事物的问题。佛法告诉我们,万法唯心 造,所有的问题都在於你内心。为什麽呢?佛法的世界观认为,你所看到、听到、感知到 的一切万法,是由你的内心所变现出来的,所以说解决问题,要解决你内心的问题。如果 你的心没问题,你的心所变现出来的万法都没问题了。万法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你的心 有问题,所以大家对於佛法的逻辑观念要清楚。 一个修行佛法的人绝对不会去怪外在世界的,不会去怪外面的人事物,会怪自己而已。是 自己没有调整,自己调整好外境就好了。你可能会说这是制度的问题,是外境的问题,说 真的,如果你自己有好好修行,很奇怪,制度也会改变,因缘就会改变。你自己清净的 话,慢慢地外在很多东西也会跟著改变,这是奇妙不可思议的事情。首要的就是改变自己 的心,把自己的心调整好,不要去怪外在的世界。 所以在修行中,清楚地了解这五盖的内容和意义,对我们的修行真的很有帮助。 6、成就威仪行 什麽是非威仪行?只要是身体造作的不善行,嘴巴讲了不善的语言,心 动了不善的意念,这些就是非威仪行。什麽是威仪行?你身体的一切行为都是善行,语言 都是善的语言,意念都是善的意念,这就是威仪行。我们佛法很重视一个人的威仪,威仪 不是只有身体方面的,还有语言和意念的威仪都很重要。 (1)身不善 什麽是身体的不善呢?杀盗淫。举个例子,比如说杀人是不是身体的不善呢?是。身体造 作杀人的业,就是身体的不善。偷盗也是身不善。邪淫是不是呢?是。侵犯别人的妻子或 丈夫,这就是邪淫,也是身体的不善。 (2)语不善 包括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妄语,说谎话,这是语言的不善。两舌,经常背後讲别人 的坏话,在一个人这边讲,在另一个人那边又讲,制造两个人的纠纷。对别人经常恶口, 用很重的话或脏话来骂别人,这就是恶口。绮语,就是讲一些没有意义的话,讲一些非关 佛法对修行没帮助的话,讲八卦,就是绮语。这些都是语言的不善行。 (3)意不善 所有行为的产生都来源於意念的产生。一开始你的意念可能没有行动,但像滚雪球一样越 滚越大,最後你就会付诸行动。所以意念的不善行是最微细的,也是我们最要一开始就去 防□的。你没有去防□,它就会产生破坏力,会付诸行动。很多的暴力、战争就是一开始 从某个人的意念产生,由这个人的意念不断的累积,产生行动,一群人开始策划、执行, 就变成团体的动作,可能执行暴力,可能执行战争,这些都是由一开始的意念产生的。所 以我们的起心动念很重要,一定要观察自己的意念。 你嘴巴会讲一句话出来,也是由意念产生的。很多人两舌已经在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东 家长李家短,制造纷争,她不知道自己在两舌,可是如果你有透过禅修,让内心寂静,心 行寂静下来的话,你会渐渐看到问题的根源。你会发现,我之所以两舌,是因为有意念发 动。意念是很微细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从意念起修的话,那我们先从身语的不善克制自 己,多行持善的方面。 7、爱护微戒,惧如金刚 对於微细的戒律,出家戒里面有的人说,小小戒可舍。《舍利弗阿□昙论》赞成“即使微 细的戒律也要去持守”。为什麽要爱护微戒呢?如果小小的行为没有以一种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的心态去防□的话,那可能酝酿成失坏大戒。 在家居士五戒,是杀盗淫妄酒。对於在家众如何来看待微细戒呢?弘一大师曾经讲过一句 话,“不要在失意的人面前说得意事”。这是很小的一个行为,但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 量,不要太张扬,不要伤害众生的心,不去伤害别人的心就是慈悲。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为什麽要惧如金刚呢?金刚石是一切矿物质当中硬度最高,它可以摧坏所有其它矿石,我 们在保护微细戒的时候也要保持这样的心态,生怕微细戒很容易就被破坏掉。一切外境都 像金刚石那样的坚硬,很容易毁坏我们的微细戒,所以我们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戒慎 恐惧来维护微细戒。 戒律里面告诉我们,在守护微细戒的时候要起恐畏相,生起这种恐畏相在持戒的路上是正 确的、是允许的。一般而言,《心经》讲心不恐怖,心不恐惧,但是我们在持戒的过程中 心里恐惧犯戒,这个恐惧心是正确的,是允许的。在对治烦恼的过程中,你是要提起勇气 把烦恼杀掉,不是杀外在的敌人,是杀自己的烦恼。所以说这个恐惧和畏惧心要拿捏得 当,恐惧是恐惧犯戒,勇气是勇於杀自己的烦恼。 以上这七个方面就是我们明天进入止观之前的必备基础,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你 想要进入甚深的禅定很困难。 修行的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如果你真的想踏在这条路上是不好走的,但是无论遇 到任何的困难,如果我们有今天这个基础,收摄内心、收摄六根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基础, 很多的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 凡事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别人。戒律是拿来戒自己的,不是拿来戒别人的。不要整天拿戒 律来规□他人,戒律是用来规□自己的。总是看到自己的错,不要观他人的过失。如果你 看到他人有过失,表示你自己的内心不清净。为什麽呢?刚才说过,万法唯心造,外在的 一切人事物是由你的内心所变现,所以当你看到外在人事物有问题,表明自己有问题,所 以千万从自己的身语意做起,这是修行很重要的一个重点。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51.139.162 |
阅读文章: 第 434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