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饮食与养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
阅读文章: 第 2427/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liang310 (TENG) 标题: 医讲红楼梦:贾府上下茶养生 时间: 2004年 1月 1日 0:11:38 星期四 医讲红楼梦:贾府上下茶养生 文:财团法人振兴复健医学中心 中医科主治医师邓正梁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府上下有一个生活习惯:喝茶。芳茶飘香在字□行 间,把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同时,也道出了茶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 用。 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官宦人家,喝茶最讲名气,一般都是「枫露茶」、「六安 茶」、「老君眉」、「普洱茶」和「龙井茶」。这些茶在历史上都是献给皇帝的 「贡茶」。 茶,不仅是我国人民日常饮用之品,也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 公元前2737年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曾提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古茶字)而解之。」《本草纲目》说茶「苦寒无毒,性冷。有驱逐五脏之邪 气,镇神经、强壮精神,使人忍饥寒,防衰老之效能。」 现代科学对茶叶的生物化 学和医疗作用的研究表明,茶叶中包含的成分,主要为茶素、鞣质、叶绿素、茶 碱、咖啡因、维生素C与挥发油,还有少量的茶精、烯、维生素A和B,以及矿物质 等。茶起源於我国南方,茶经谓:「茶者南方之嘉禾也。」晋郭璞注云:「树如小 栀,冬生叶,可煮作羹,今呼早莱者为茶,晚取者为茗。」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 已开始用茶,诗经.邶风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晏子春秋并载齐国名相晏 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足见茗茶在春秋时已颇为常用。随著 啜茶的普及,文人学士赞美之辞层出不穷。 晋张孟阳诗云:「芳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区。」杜甫亦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 时」之句,而以唐卢同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两碗 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淋漓尽致地描绘 了茶的妙用。 第一部论茶专著茶经出现在唐代,为陆羽所撰,人称「茶神」。饮茶之风不仅遍及 大江南北,进入西北、西藏各地,更东传日本。明万历年间首销欧洲,走向世界。 茶之所以能得全人类之青睐,成为日不可离的饮料,不仅由於它汤液清新,气息芬 芳,饮之爽口,回味甘醇,而且还在於它有许多却病健身的功效。我国最早的药物 专著神农食经谓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久服令人有力悦 志」。 唐本草言茶能「清宿食」,本草拾遗认为「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总之,茶能提 神益智而少卧,消食去脂而难老,更有止渴利尿去痰热之功。所以顾况茶赋云: 「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顾元庆茶谱更 谓「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现在普遍习惯於用开水冲泡茶叶的方法饮茶,据说此法始於明太祖。以前一般是将 茶制成茶饼贮存,用时将茶碾碎罗细成末,或用水略煎,或少量沸水点泡,然後连 茶末一起喝下,叫做「吃茶」,至今湖南一带仍有饮茶连茶叶一起嚼食的习惯。由 於茶有它的药用价值,且取用方便,古人时或在茶末中掺人一些药物,饮茶时一起 咀服,从而形成了「药茶」这一新剂型。唐本草说:「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 葱、姜良。」就是早期的药茶记载。陈承认为「合醋治泄痢甚效」;吴瑞斤谓「炒 煎饮,洽热毒赤白痢。同芎、葱白煎饮,止头痛」等皆是。 茶有诸多益处,但是否多多益善呢?对此古代早有争论。苏轼说:「除烦去腻,世 固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耳,且冷脾胃,乃引贼入 室也。惟饮食後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东坡以茶性寒 而畏之;禁馀录载苏轼「平生不饮,惟食後浓茶涤齿而已。」人有体质禀赋之异, 茶性苦寒,於脾胃虚寒者多饮则不宜,平时如能适当而不强饮,也是有益无害的。 「食之宜热,冷则聚痰」(本草拾遗);「莫吃穿心茶」(琐碎录),也是饮茶者所 应当注意小心的。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218.160.41.216 |
阅读文章: 第 2427/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