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6500/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agelinus (巫师) 看板: BudaHelp 标题: Re: 阿罗汉仍有烦恼习气? 时间: Wed Apr 21 11:19:15 2010 大概看了一下,由文中我看不出来和南北传有关系,因为南传尼柯耶和北传的 阿含部内容都差不多,一般所云南北传的歧见在於『南传的尼柯耶』和『北传 的大乘部(其实是大乘"学者")』。您的引文重点可能在於下面的文字: [引文一]----------------------------------------------------------- 佛法本源於《阿含》□尼,今略为叙述。总摄一切烦恼,为见一处及三界爱— 四种,为佛法共义,大乘不共说有五种。然《阿含》及□尼说: 阿罗汉断烦恼,但有不断的,名为习气。 ---------------------------------------------------------------- 这南北传阿含部都是如此说,也就是阿罗汉是『俱解脱-心解脱/慧解脱』,此生 已尽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後有。『自知不受後有』就是断了无明,所以有不再出 生(不受後有)的资格。 问题在於下面的所谓『声闻学者 vs 大乘学者』的歧见。 [引文二]------------------------------------------------------------ 此习气,即本经的住地。罗汉不断习气,辟支佛稍侵习气,唯有佛,烦恼习气一切 断尽。二乘不断的习气,在声闻学派中,称为不染污无知。无知即无明的别名;习 气,是极微细的无明,这与大乘的无明住地一致。 --------------------------------------------------------------------- 我在阿含经中没看过世尊说阿罗汉的"个性"是『不染污无知。无知即无明的别名』 的说法。 [引文三]------------------------------------------------------------- 龙树说:『声闻辟支佛习气,於菩萨为烦恼』。声闻学者,以为习气是不染污的, 无碍於生死的;而在大乘学者看来,习气是微细的染污,还是要招感变易生死的。 二乘不断,而唯佛断尽的无明,大乘学者说,菩萨在修行中,已分分渐除;佛究 竟断尽无明。所以,或分无明为十一重,二十二愚等。大乘所说的无明住地,实 为根本教典所固有的,不过与声闻学者解说不同 -------------------------------------------------------------------- 文中的『声闻辟支佛习气,於菩萨为烦恼』以及『在大乘学者看来,习气是微细 的染污,还是要招感变易生死的。』拿来形容阿罗汉的习气是要『招感变易生死』 ,是很明显的违背佛说如前所述阿含经的说法,因为阿罗汉所代表的是解脱的资格 。一个成就阿罗汉者(也就是证阿罗汉)就有成不成佛的选择,所以世尊也说自己是 阿罗汉。 另外大菩萨本来就是有习气的如文殊大智观音大悲,因为大菩萨就是选择不入灭的 『具阿罗汉资格者』。所以地藏经中说地藏菩萨证解脱以来的时间太长远了,还不 包含他在声闻辟支佛地的时间。 -- 偶理想中的天堂: 1.每天晚上有小酒小酌一番 (换成红茶也可以) 2.每天晚上有两片烤鱼下巴 (换成腱子冬粉也可以) 3.每天晚上有奇怪内容的节目(换成鬼话连篇也可以 ) 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在河港旁摆热呼呼的黑轮摊,客人可以喝杯清酒 偶理想中变成老头子的模样: 就是樱桃爷爷那个样子, 有点呆呆的很可爱.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WWW: http://cbs.ntu.edu.tw |
阅读文章: 第 16500/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